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幼儿园教育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由原先的集体化、大众化偏向于现如今的分层分、个性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成了广大幼儿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幼儿教育合理、科学化的呼声再度响起。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自主的活动形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受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重视和喜爱。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幼儿开展自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幼儿的生长发展需求和核心教育目标创立的立体化教学环境。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可以增进与同伴的了解,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针对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展开阐述。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拓宽教学视野,树立科学的区域活动观
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种简单的活动形式,无法贡献出独特的价值。教师应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初,就制定好科學严谨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活动的要求组织幼儿开展各项区域活动。在活动区域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点入手:第一,活动区域的构建应符合当下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例如低年级幼儿的自控性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因此教师在布置区域时要遵守“动静有别”的原则,以免幼儿之间相互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此外,每个区域的活动标牌应该鲜明、突出,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第二,活动区域应适当与班级内部主题相结合,如:以突显班内温馨、安稳的“校园就是我的家”主题活动,以秋日美景展开丰富想象的“秋日美如画”主题活动等,教师应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升课堂活动效率。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合理构建活动区域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日常教学与幼儿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在进园之初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有的胆子大、好奇心重,进入陌生环境之后不久就能和周围的伙伴融入到一起;有的性格腼腆、不善言辞,来到幼儿园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感到恐慌、缺乏安全感。幼儿性格上的种种差异也决定了他们后期学习和成长的速度,无论如何,教师应该认可并且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化发展,切忌为了打造班内统一、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而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幼儿,引导他们找到更适合其健康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例如,小班幼儿平日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呵护,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之初自理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活动区的创设就应配备较多的玩具并且质地应柔软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玩耍;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教师应在活动区域的布置上多花心思,力求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肢体运用、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正视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并根据他们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创设更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活动环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教师适时指导
活动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活动材料准备的丰富而充足,才能推动幼儿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材料与教学活动任务之间的关联,强调其针对性和相关性,并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勤加观察,根据他们反馈的结果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要想圆满地完成活动目标,首先,幼儿教师应从活动策划角度和幼儿现阶段认知水平入手,为班内各活动区域配备相关的成品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基本需求;其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多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发动他们寻找更多的环保材料,也可从家里搜寻一些废旧报纸、半成品材料以及各种纸盒、纸箱,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更有意义的环保成品;再次,可结合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关材料,有些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国外节日所特有的装饰和服饰,他们对这些装饰品和服饰都很感兴趣,我们就在班级内部安排了特定的游戏区域,并通过给幼儿展示服装图片、分享国外节日活动等方式,加强了与幼儿对相关资讯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结合制作材料,做出了许多可爱、有趣的活动成品,如:彩纸粘贴而成的圣诞树、用彩笔在鸡蛋壳上描绘出的可爱动物,这些丰富的活动材料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自身各个感官,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班级内部的区域活动建设,以此来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幼儿开展自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幼儿的生长发展需求和核心教育目标创立的立体化教学环境。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可以增进与同伴的了解,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针对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展开阐述。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拓宽教学视野,树立科学的区域活动观
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种简单的活动形式,无法贡献出独特的价值。教师应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初,就制定好科學严谨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活动的要求组织幼儿开展各项区域活动。在活动区域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点入手:第一,活动区域的构建应符合当下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例如低年级幼儿的自控性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因此教师在布置区域时要遵守“动静有别”的原则,以免幼儿之间相互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此外,每个区域的活动标牌应该鲜明、突出,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第二,活动区域应适当与班级内部主题相结合,如:以突显班内温馨、安稳的“校园就是我的家”主题活动,以秋日美景展开丰富想象的“秋日美如画”主题活动等,教师应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升课堂活动效率。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合理构建活动区域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日常教学与幼儿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在进园之初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有的胆子大、好奇心重,进入陌生环境之后不久就能和周围的伙伴融入到一起;有的性格腼腆、不善言辞,来到幼儿园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感到恐慌、缺乏安全感。幼儿性格上的种种差异也决定了他们后期学习和成长的速度,无论如何,教师应该认可并且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化发展,切忌为了打造班内统一、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而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幼儿,引导他们找到更适合其健康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例如,小班幼儿平日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呵护,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之初自理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活动区的创设就应配备较多的玩具并且质地应柔软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玩耍;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教师应在活动区域的布置上多花心思,力求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肢体运用、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正视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并根据他们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创设更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活动环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教师适时指导
活动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活动材料准备的丰富而充足,才能推动幼儿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材料与教学活动任务之间的关联,强调其针对性和相关性,并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勤加观察,根据他们反馈的结果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要想圆满地完成活动目标,首先,幼儿教师应从活动策划角度和幼儿现阶段认知水平入手,为班内各活动区域配备相关的成品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基本需求;其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多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发动他们寻找更多的环保材料,也可从家里搜寻一些废旧报纸、半成品材料以及各种纸盒、纸箱,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更有意义的环保成品;再次,可结合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关材料,有些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国外节日所特有的装饰和服饰,他们对这些装饰品和服饰都很感兴趣,我们就在班级内部安排了特定的游戏区域,并通过给幼儿展示服装图片、分享国外节日活动等方式,加强了与幼儿对相关资讯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结合制作材料,做出了许多可爱、有趣的活动成品,如:彩纸粘贴而成的圣诞树、用彩笔在鸡蛋壳上描绘出的可爱动物,这些丰富的活动材料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自身各个感官,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班级内部的区域活动建设,以此来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