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修课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当我们拿到第一本选修教材《古今中外文人传记》时,却发现问题太多。
首先是教师的备课量太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并不好解决,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供我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室,不可能让学生完全自由选修课程,根本谈不上走班选课制度;另一方面年级组织的老师集体备课更多的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探讨,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本选修教材的备课和授课,工作量太大不仅让老师太过疲倦,更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是应考的急功近利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轻易改变,选修课很容易地就上成了必修课。失去了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第三是师生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都上相似的课程,很容易疲劳,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缺乏,到后来有一些厌倦了。至于发展个性就更谈不上了。
第四是选修课的评价混乱,选修课没有独立的选修课评价标准,仍然沿用必修课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对选修课的评价终点仍是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即考试上。
2011年上学期,我们拿到了三本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对这三本选修课教材我采取了与上学期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引导学生合理选课
对于这三本教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于是,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引导同学们合理选课。当然在选课之前,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告诉他们选课是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三本书的教学内容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经过讨论对三本选修课教材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为主,在其中选择部分课程来课堂学习,其它两本书的学习为辅,主要是做好配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需要,做好拓展阅读。我们选定一部分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一部分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类别的课程,还有一部分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所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灵活的来安排,由学生决定这部分课程的去留。要求同学们在选修课开始之前阅读完三本选修课本的课文,为选修课的具体安排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建议。
二、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
对于语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我们也不应该仍然依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尽量做到师生配合,让语文选修课上出精彩。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三个单元的具体教学要求,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了两首来作为老师课堂精讲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初步掌握并巩固古代诗歌欣赏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把剩下的诗歌交给了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自选课题进行赏析。在自行赏析的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由组长组织讨论,形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赏析论文,在全班交流,最后我要求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该组的发言人用20分钟的时间在班上作一个赏析发言,并要求同学们用剩下的20分钟时间针对该组发言人的赏析进行探讨,质疑问难,当然作为老师,也完全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甚至可以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讨论方向。最后,我再用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结,当然对于同学们的个性化观点,我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不能因为他的说法与我想的不一样而轻易地否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了让自己在辩论中占上风,各组同学自觉地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资料的搜集,各种角度、各种问题的探究,而老师自然地从繁杂的备课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同学们在诗歌赏析过程中的问题。
三、打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选修课的评价与必修课评价相比,前者较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后者更为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拓展,以获得个性的发展。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因此,要有效地评价学生,除了明确一般的评价原则,如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外,还必须明确并遵循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选修课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都能成为评价者,参与到对学生选修课的评价中来。
比如我在学习完古代诗歌鉴赏后就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教学评价。首先,我将这部分教学的任务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针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案。当然教学评价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运用,我再结合了单元小测试的方法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这样同学们对自己选修课的学习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学们更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
首先是教师的备课量太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并不好解决,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供我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室,不可能让学生完全自由选修课程,根本谈不上走班选课制度;另一方面年级组织的老师集体备课更多的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探讨,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本选修教材的备课和授课,工作量太大不仅让老师太过疲倦,更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是应考的急功近利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轻易改变,选修课很容易地就上成了必修课。失去了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第三是师生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都上相似的课程,很容易疲劳,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缺乏,到后来有一些厌倦了。至于发展个性就更谈不上了。
第四是选修课的评价混乱,选修课没有独立的选修课评价标准,仍然沿用必修课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对选修课的评价终点仍是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即考试上。
2011年上学期,我们拿到了三本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对这三本选修课教材我采取了与上学期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引导学生合理选课
对于这三本教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于是,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引导同学们合理选课。当然在选课之前,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告诉他们选课是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三本书的教学内容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经过讨论对三本选修课教材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为主,在其中选择部分课程来课堂学习,其它两本书的学习为辅,主要是做好配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需要,做好拓展阅读。我们选定一部分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一部分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类别的课程,还有一部分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所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灵活的来安排,由学生决定这部分课程的去留。要求同学们在选修课开始之前阅读完三本选修课本的课文,为选修课的具体安排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建议。
二、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
对于语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我们也不应该仍然依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尽量做到师生配合,让语文选修课上出精彩。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三个单元的具体教学要求,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了两首来作为老师课堂精讲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初步掌握并巩固古代诗歌欣赏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把剩下的诗歌交给了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自选课题进行赏析。在自行赏析的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由组长组织讨论,形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赏析论文,在全班交流,最后我要求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该组的发言人用20分钟的时间在班上作一个赏析发言,并要求同学们用剩下的20分钟时间针对该组发言人的赏析进行探讨,质疑问难,当然作为老师,也完全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甚至可以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讨论方向。最后,我再用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结,当然对于同学们的个性化观点,我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不能因为他的说法与我想的不一样而轻易地否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了让自己在辩论中占上风,各组同学自觉地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资料的搜集,各种角度、各种问题的探究,而老师自然地从繁杂的备课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同学们在诗歌赏析过程中的问题。
三、打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选修课的评价与必修课评价相比,前者较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后者更为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拓展,以获得个性的发展。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因此,要有效地评价学生,除了明确一般的评价原则,如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外,还必须明确并遵循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选修课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都能成为评价者,参与到对学生选修课的评价中来。
比如我在学习完古代诗歌鉴赏后就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教学评价。首先,我将这部分教学的任务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针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案。当然教学评价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运用,我再结合了单元小测试的方法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这样同学们对自己选修课的学习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学们更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