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课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zhuang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修课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当我们拿到第一本选修教材《古今中外文人传记》时,却发现问题太多。
  首先是教师的备课量太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并不好解决,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供我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室,不可能让学生完全自由选修课程,根本谈不上走班选课制度;另一方面年级组织的老师集体备课更多的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探讨,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本选修教材的备课和授课,工作量太大不仅让老师太过疲倦,更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是应考的急功近利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轻易改变,选修课很容易地就上成了必修课。失去了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第三是师生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都上相似的课程,很容易疲劳,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缺乏,到后来有一些厌倦了。至于发展个性就更谈不上了。
  第四是选修课的评价混乱,选修课没有独立的选修课评价标准,仍然沿用必修课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对选修课的评价终点仍是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即考试上。
  2011年上学期,我们拿到了三本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对这三本选修课教材我采取了与上学期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引导学生合理选课
  对于这三本教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于是,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引导同学们合理选课。当然在选课之前,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告诉他们选课是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三本书的教学内容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经过讨论对三本选修课教材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为主,在其中选择部分课程来课堂学习,其它两本书的学习为辅,主要是做好配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需要,做好拓展阅读。我们选定一部分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一部分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类别的课程,还有一部分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所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灵活的来安排,由学生决定这部分课程的去留。要求同学们在选修课开始之前阅读完三本选修课本的课文,为选修课的具体安排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建议。
  二、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
  对于语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我们也不应该仍然依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尽量做到师生配合,让语文选修课上出精彩。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三个单元的具体教学要求,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了两首来作为老师课堂精讲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初步掌握并巩固古代诗歌欣赏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把剩下的诗歌交给了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自选课题进行赏析。在自行赏析的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由组长组织讨论,形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赏析论文,在全班交流,最后我要求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该组的发言人用20分钟的时间在班上作一个赏析发言,并要求同学们用剩下的20分钟时间针对该组发言人的赏析进行探讨,质疑问难,当然作为老师,也完全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甚至可以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讨论方向。最后,我再用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结,当然对于同学们的个性化观点,我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不能因为他的说法与我想的不一样而轻易地否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了让自己在辩论中占上风,各组同学自觉地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资料的搜集,各种角度、各种问题的探究,而老师自然地从繁杂的备课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同学们在诗歌赏析过程中的问题。
  三、打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选修课的评价与必修课评价相比,前者较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后者更为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拓展,以获得个性的发展。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因此,要有效地评价学生,除了明确一般的评价原则,如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外,还必须明确并遵循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选修课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都能成为评价者,参与到对学生选修课的评价中来。
  比如我在学习完古代诗歌鉴赏后就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教学评价。首先,我将这部分教学的任务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针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案。当然教学评价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运用,我再结合了单元小测试的方法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这样同学们对自己选修课的学习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学们更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
其他文献
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蒙阴县实验中学2010级一班自开学以来就努力地探索自主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组建一个向心力、凝聚力强的“自主管理能手”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其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己选拔班干部。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精神是辛勤,是细心,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精神。在班主任的众多工作 中,其中,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换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与学生谈话呢?  一、要做有准备的谈话   谈话前一定要琢磨谈话对象的心理以及在谈话过程中他将有如何的应对。不是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吗?这样才能让谈话达到你的预期目的。  二、要选择正确的时间
期刊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候的教育所无法弥补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目光关怀人与自然,关注时代与社会,从而达到丰富情感、修养、发展健全人格的目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思考和探索,从三个方面潜移默化的用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灵魂。 
期刊
《雷雨》序中曾说过:“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融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如此欣悦。”那是因为她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生命”。  繁漪和侍萍都是被欺辱、被损害的妇女,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们都有所反抗。在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繁漪可以说是先锋,侍萍也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一、从家庭出身方面比较  繁漪出身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侍萍出身贫苦,“她不是小姐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如何做一个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来上好语文课呢?依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语文学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欣赏自己所教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才会上好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语文的品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中的一切
期刊
一、熟悉《考纲》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  这几个方面就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概言之,凡诗歌鉴赏题不外于考查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这几方面的内容。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
期刊
所谓创新作文,是指创作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创新性的文章。其中立意的创新至关重要,因为作文立意是通过思维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创新作文的关键是立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立意创新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顺向延展思维  顺向延展思维就是以题目或材料为出发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个别到一般等延展思维方式,不断拓宽、加深思维空间,创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视、读、听、说、写综合素质,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培养学生听视结合、听析结合、听写结合、听说结合和听赏结合的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进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尝试的。我在充分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精心的制作课件,大胆的创新授课方式,整节课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视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
期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实行了“课前五分钟”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参与互动,内容由这名同学自己搜集、挖掘。针对高中语文不同年级学习框架特点,“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高一可以把重点放在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上;高二由于作文写作要求的提高,面对学生“原材料”的缺失,可以把重点放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高三综合性加强,可以把重点放在不同模块的专题训练上。  下面是高二、五班一次“课前五分
期刊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要想让批语对学生的作文既有指导作用,又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用真情   习作批语实际是教师内心情感流露,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们希翼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书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  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