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和标准.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故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为了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出发,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实施方案做几点分析,并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教师要查阅课程标准,制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引入各种新的教学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意识.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便能自主建立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效落实,关系到每个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特别是数学这门复杂的理论知识学科,教学目标对课堂有着导向、调控的功能,能方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更好地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调查和了解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的原因,并调整教学计划,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大都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设定有效的目标,并保证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和原则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层次需求.其次,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清晰准确、简洁明了地为学生展示学习框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有学生对课程体系不理解,教师就要引入实质性的数学例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这些都是数学课堂目标的设定原则,新时期的教師一定要重视并落实到位.
二、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
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60%的学生可以自主建立学习框架,其余则是对课堂和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不懂得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制订课堂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目标的呈现重点不明确,模棱两可,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看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在设计课程目标时,紧紧围绕学生能做什么或者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学题材设定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自出现教学设计这一教学模块以来,课堂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后写出心得体会,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框架,学生也能从教学设计中收获学习成果,用全局观来看待已学知识,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
1.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知识的学习都是由浅及深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是数学这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建立很强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突破口,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教师就要更加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知识的课程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列出具体的教学步骤,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利用好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下面就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方案分析.
①引入教学主题,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对课题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能顺势而为,引入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带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②通过图像法、面积法等证明勾股定理,这是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的一步.很多学生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懂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只要教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和介绍,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③利用数学例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知识,在记忆中运用知识,发挥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建立相对应的数学学习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梯形面积公式为S=12(a b)×h,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Sh,教师要把控好数学教学的节奏,定期抽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情况,帮助学生有效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
2.引入教学目标相关的实际例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设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每个教师必须做的教学工作,同时是课堂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实数”这节课,如果没有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多学生会不知道什么是实数,怎样去理解实数的概念,也就不能解答相关的数学题.数学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有理数集到实数集,都和社会生活有很强的联系.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类整理各种学习素材,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听、读、做、思是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一概念时,学生就要认真聆听,把教材知识运用到教师所讲解的例题中.“实数是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点”,通过下图一个简单的数轴,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轴概念,引入新课程的题材,推动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点-2,-1,0,1,2,3都是相应的实数,在数轴上能够表示出来.而一些无理数,教师也要给学生做相关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7.3333,5,3.1415926…等都是常见的无理数,不能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来. 通过画图、观察、分析、思考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就能明白实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特征,并和周围的同学一起交流分享,整理数学学习笔记.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反映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内涵.教师比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经验,故要做好每次课程方案的设定,帮助学生概括实数和无理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学科知识.
3.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定理,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小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漏洞在哪里.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之前,要秉承两个基本理念,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前的数学课堂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差异,才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基础教学,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课堂方案调整.如果缺乏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甚至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故只有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數学素养,才能发挥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价值和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需要给学生讲解什么知识、本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怎样去整理学习笔记等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和众数”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出实际的数学例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七年级一班有很多学生,老师要组织他们进行比赛,其中,A组学生的年龄分别是13岁、14岁、15岁、14岁,请同学们根据数学知识,回答出A组学生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这是一道基础应用题,却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非常有教学价值.很多学生都能自主列出计算式,计算平均数为13 14 15 144=14(岁),但对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却掌握得不够到位.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众数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本题中众数为14岁,而中位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在中间位置的数,本题中为14和15的平均数,即14.5岁.在例题解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支持他们,不能总是批评他们.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扩展教学例题,将原本抽象或复杂的数学语言转换为灵活多变的数学应用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计划,并引入教学目标的实质例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扩展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玉段.浅析“三微课堂”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进展,2010(4):1-9.
[2]黎玉兰.父母控制对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的影响: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教育导刊,2019(7):15-16.
[3]刘周平.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8):12-15.
[4]陈东海.移动互联网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2019(4):13-1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教师要查阅课程标准,制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引入各种新的教学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意识.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便能自主建立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效落实,关系到每个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特别是数学这门复杂的理论知识学科,教学目标对课堂有着导向、调控的功能,能方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更好地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调查和了解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的原因,并调整教学计划,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大都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设定有效的目标,并保证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和原则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层次需求.其次,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清晰准确、简洁明了地为学生展示学习框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有学生对课程体系不理解,教师就要引入实质性的数学例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这些都是数学课堂目标的设定原则,新时期的教師一定要重视并落实到位.
二、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
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60%的学生可以自主建立学习框架,其余则是对课堂和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不懂得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制订课堂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目标的呈现重点不明确,模棱两可,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看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在设计课程目标时,紧紧围绕学生能做什么或者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学题材设定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自出现教学设计这一教学模块以来,课堂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后写出心得体会,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框架,学生也能从教学设计中收获学习成果,用全局观来看待已学知识,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
1.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知识的学习都是由浅及深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是数学这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建立很强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突破口,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教师就要更加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知识的课程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列出具体的教学步骤,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利用好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下面就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方案分析.
①引入教学主题,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对课题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能顺势而为,引入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带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②通过图像法、面积法等证明勾股定理,这是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的一步.很多学生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懂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只要教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和介绍,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③利用数学例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知识,在记忆中运用知识,发挥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建立相对应的数学学习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梯形面积公式为S=12(a b)×h,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Sh,教师要把控好数学教学的节奏,定期抽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情况,帮助学生有效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
2.引入教学目标相关的实际例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设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每个教师必须做的教学工作,同时是课堂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实数”这节课,如果没有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多学生会不知道什么是实数,怎样去理解实数的概念,也就不能解答相关的数学题.数学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有理数集到实数集,都和社会生活有很强的联系.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类整理各种学习素材,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听、读、做、思是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一概念时,学生就要认真聆听,把教材知识运用到教师所讲解的例题中.“实数是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点”,通过下图一个简单的数轴,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轴概念,引入新课程的题材,推动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点-2,-1,0,1,2,3都是相应的实数,在数轴上能够表示出来.而一些无理数,教师也要给学生做相关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7.3333,5,3.1415926…等都是常见的无理数,不能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来. 通过画图、观察、分析、思考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就能明白实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特征,并和周围的同学一起交流分享,整理数学学习笔记.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反映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内涵.教师比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经验,故要做好每次课程方案的设定,帮助学生概括实数和无理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学科知识.
3.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定理,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小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漏洞在哪里.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之前,要秉承两个基本理念,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前的数学课堂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差异,才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基础教学,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课堂方案调整.如果缺乏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甚至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故只有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數学素养,才能发挥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价值和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需要给学生讲解什么知识、本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怎样去整理学习笔记等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和众数”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出实际的数学例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七年级一班有很多学生,老师要组织他们进行比赛,其中,A组学生的年龄分别是13岁、14岁、15岁、14岁,请同学们根据数学知识,回答出A组学生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这是一道基础应用题,却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非常有教学价值.很多学生都能自主列出计算式,计算平均数为13 14 15 144=14(岁),但对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却掌握得不够到位.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众数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本题中众数为14岁,而中位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在中间位置的数,本题中为14和15的平均数,即14.5岁.在例题解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支持他们,不能总是批评他们.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扩展教学例题,将原本抽象或复杂的数学语言转换为灵活多变的数学应用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计划,并引入教学目标的实质例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扩展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玉段.浅析“三微课堂”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进展,2010(4):1-9.
[2]黎玉兰.父母控制对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的影响: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教育导刊,2019(7):15-16.
[3]刘周平.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8):12-15.
[4]陈东海.移动互联网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2019(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