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注重监督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层次,分别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基本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将字词、基本的语法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以及常用的篇章结构知识和段落结构知识教给学生。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指汉字、常用的书面词汇、一定量的优秀课文和诗歌等,还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知识。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朗读、听话、写字、阅读、写作以及查字典等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将相关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掌握语言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有效方法,能够使用合理、规范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以及整洁书写的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始终将语文知识以及学生的语言积累当成基础教学任务,贯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都要重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识记字形、独立分析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联想、思考等能力,让学生重视语言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准备摘抄本,将课内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精美句子、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句子等都摘抄下来,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新的词汇等用本子记录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周积累3个~6个新词汇或者新成语的课外学习任务,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2.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
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展开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或者虽然能够记忆相关的语文知识,但是自己学习语言的能力却严重缺乏,这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还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注重引导,让学生思考、探究,并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3.注重监督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上,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家长做好监督,或者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晨读,在学校或者家里大声朗读课文,形成良好的晨读习惯。教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在写字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采用正确的握笔的姿势,写字时保持书面的整洁。
4.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多课文都蕴含了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重要价值,以课文为载体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类型的课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内涵、情感,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词的内在含义,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优秀诗词文化的理解,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中。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字词学习的情境,让枯燥的识字也能够变得有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加强和文本的交流,让学生和作者形成思想与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课文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2.增加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創造力
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将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强化交流探究,形成良好的互动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交流探究的平台,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本身也具有交流的重要属性。教师可将语文学科的作用发挥出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让交流互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自我发展以及以后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秦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4).
[2]王琳.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34).
[3]徐文静.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9(33).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层次,分别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基本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将字词、基本的语法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以及常用的篇章结构知识和段落结构知识教给学生。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指汉字、常用的书面词汇、一定量的优秀课文和诗歌等,还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知识。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朗读、听话、写字、阅读、写作以及查字典等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将相关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掌握语言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有效方法,能够使用合理、规范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以及整洁书写的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始终将语文知识以及学生的语言积累当成基础教学任务,贯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都要重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识记字形、独立分析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联想、思考等能力,让学生重视语言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准备摘抄本,将课内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精美句子、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句子等都摘抄下来,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新的词汇等用本子记录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周积累3个~6个新词汇或者新成语的课外学习任务,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2.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
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展开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或者虽然能够记忆相关的语文知识,但是自己学习语言的能力却严重缺乏,这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还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注重引导,让学生思考、探究,并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3.注重监督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上,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家长做好监督,或者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晨读,在学校或者家里大声朗读课文,形成良好的晨读习惯。教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在写字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采用正确的握笔的姿势,写字时保持书面的整洁。
4.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多课文都蕴含了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重要价值,以课文为载体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类型的课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内涵、情感,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词的内在含义,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优秀诗词文化的理解,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中。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字词学习的情境,让枯燥的识字也能够变得有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加强和文本的交流,让学生和作者形成思想与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课文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2.增加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創造力
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将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强化交流探究,形成良好的互动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交流探究的平台,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本身也具有交流的重要属性。教师可将语文学科的作用发挥出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让交流互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自我发展以及以后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秦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4).
[2]王琳.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34).
[3]徐文静.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