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同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 病毒性腹泻 防治
牛病毒性腹泻作为我国二类畜禽传染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禽畜疾病防治研究课题。因而,有必要深入分析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一、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通常多见于冬春两季,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孕期的母牛可以通过胎盘把病毒传播给胎儿,甚至有可能导致母牛流产或早产。健康的牛也会是病毒携带者,而且数量也蛮多的,所以,会导致经常性、继发性的感染。老疫区的牛,大多数都是慢性病种,疾病病种的牛数量较少,死亡率也较低。牛病毒性腹泻在新疫区的患病率比较高,其中散养的牛和圈养的牛有感染该疾病的可能性,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发病牛通常以4~18个月的牛群体为主。
二、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在通常情况下有7~14d的潜伏期,若出现人工感染会在2~3d发病。
1.慢性型牛病毒性腹瀉。患病牛的主要症状是鼻镜糜烂,并且糜烂速度会比较快,但不会表现出明显体温升高的情况。患病牛在眼部位置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呈现为浆状,且病牛齿龈会有发红现象,口腔中不会出现糜烂的现象。此类病牛在发病一定时期后,会由于脚趾之间的皮肤发生溃烂坏死情况,存在跛行问题。同时,糜烂的皮肤为皮屑状,在病牛的颈部以及耳后也会表现出突出的皮肤糜烂状况,不过病牛淋巴不会出现肿大问题。慢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在病发之后,基本上存活6~12个月,若患病牛为妊娠期母牛,则可能出现流产情况,或者产出存在先天缺陷的患犊。
2.急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在患病之后体温马上升高,甚至体温会达到40℃,患病牛会出现白细胞急剧减少,并在6d之内白细胞数量呈现出反复增减状态。此类患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眼部和鼻部会析出分泌物,分泌物为浆状,病牛鼻镜会出现糜烂,口腔黏膜,舌面出现坏死,排泄物中含有少量黏液和血液。急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通常不能治愈,存活期一般在1个月以内。
三、病理变化
牛畜在患病之后,主要在淋巴结和消化道出现病变。病牛的食道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溃烂斑,并按照纵行与线形排列;还会有皱胃炎性糜烂以及水肿;大肠会有溃烂性、出血性以及卡他性炎症,或者程度不同的坏死性炎症;小肠会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病牛肠淋巴结有肿大现象。
四、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1.牛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1)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当下,弱毒苗或灭活苗是常见的疫苗药物,经过后期研究表明,弱毒以及灭活苗对同源毒株以及抗原差异小的毒株具有保护的作用,当病毒出现变异,则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传统疫苗的缺陷,很多学者研制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病毒性腹泻疫苗,比如含多种抗原的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DNA疫苗等。
(2)建立健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养殖场的布局要科学、合理,生产区、生活区以及消毒区之间要进行分离,选择养殖场的地址,也要科学、合理,避开人口密集区,远离其他养殖场,在引种方面要严格,避免引种不当导致危害。
(3)提升牛自身的免疫力。在牛饲料里添加适量的益生菌或者免疫增强剂。运动也可以提升牛群的整体抵抗力,因此,适当增加牛群的运动量是必要的。同时要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它会导致牛自身肠道菌群失去平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得病毒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牛体肝肾功能随之减退,免疫力开始下降,于是导致病毒侵入,造成恶性循环。
(4)优化牛的生存环境。养殖户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生态养殖,建设一个地域较为宽阔的养殖场。条件不宽裕的养殖户做好控温工作,保持牛舍得通风环境良好,预防温度变化导致牛因为肠胃炎、营养不良、感冒等代谢性的疾病;适当的调整养殖密度,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一般十天消毒一次,也需要根据季节和疫情变化对消毒工作的次数和剂量合理调整,消毒剂可用1%漂白粉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药。
(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对免疫效果有直接影响。对牛病毒性腹泻起到预防作用的疫苗有牛弱毒苗、猪瘟免化弱毒苗、灭活苗等。养殖户结合养殖场实际,根据当地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2.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没有有效药物能够对该病实现彻底根治,所以牛养殖户在日常饲养中需要对牛群加强监护,采取必要措施增强牛畜自身抵抗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疾病治疗。若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有电解质失衡或者脱水等现象,需要及时对病牛进行输液以扩充其血容量,并为患病牛服用止泻药,如药用炭、矽炭银等,以对患病牛体内正酸中毒情况实现纠正。针对患病牛还要同时配合使用光普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以免患病牛出现继发性感染。
五、结语
牛病毒性腹泻不仅使牛受到感染,其他反刍动物如猪、鹿、山羊等也会受到感染。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牛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方面,需要我们广大学者研究研制更好效果的疫苗来维护我们养殖户的利益不被损害。
参考文献:
[1]包振中,雷程红,蔡元庆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5
[2]叶其源,李水权,陈炫华等.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4
关键词:牛 病毒性腹泻 防治
牛病毒性腹泻作为我国二类畜禽传染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禽畜疾病防治研究课题。因而,有必要深入分析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一、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通常多见于冬春两季,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孕期的母牛可以通过胎盘把病毒传播给胎儿,甚至有可能导致母牛流产或早产。健康的牛也会是病毒携带者,而且数量也蛮多的,所以,会导致经常性、继发性的感染。老疫区的牛,大多数都是慢性病种,疾病病种的牛数量较少,死亡率也较低。牛病毒性腹泻在新疫区的患病率比较高,其中散养的牛和圈养的牛有感染该疾病的可能性,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发病牛通常以4~18个月的牛群体为主。
二、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在通常情况下有7~14d的潜伏期,若出现人工感染会在2~3d发病。
1.慢性型牛病毒性腹瀉。患病牛的主要症状是鼻镜糜烂,并且糜烂速度会比较快,但不会表现出明显体温升高的情况。患病牛在眼部位置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呈现为浆状,且病牛齿龈会有发红现象,口腔中不会出现糜烂的现象。此类病牛在发病一定时期后,会由于脚趾之间的皮肤发生溃烂坏死情况,存在跛行问题。同时,糜烂的皮肤为皮屑状,在病牛的颈部以及耳后也会表现出突出的皮肤糜烂状况,不过病牛淋巴不会出现肿大问题。慢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在病发之后,基本上存活6~12个月,若患病牛为妊娠期母牛,则可能出现流产情况,或者产出存在先天缺陷的患犊。
2.急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在患病之后体温马上升高,甚至体温会达到40℃,患病牛会出现白细胞急剧减少,并在6d之内白细胞数量呈现出反复增减状态。此类患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眼部和鼻部会析出分泌物,分泌物为浆状,病牛鼻镜会出现糜烂,口腔黏膜,舌面出现坏死,排泄物中含有少量黏液和血液。急性型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通常不能治愈,存活期一般在1个月以内。
三、病理变化
牛畜在患病之后,主要在淋巴结和消化道出现病变。病牛的食道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溃烂斑,并按照纵行与线形排列;还会有皱胃炎性糜烂以及水肿;大肠会有溃烂性、出血性以及卡他性炎症,或者程度不同的坏死性炎症;小肠会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病牛肠淋巴结有肿大现象。
四、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1.牛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1)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当下,弱毒苗或灭活苗是常见的疫苗药物,经过后期研究表明,弱毒以及灭活苗对同源毒株以及抗原差异小的毒株具有保护的作用,当病毒出现变异,则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传统疫苗的缺陷,很多学者研制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病毒性腹泻疫苗,比如含多种抗原的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DNA疫苗等。
(2)建立健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养殖场的布局要科学、合理,生产区、生活区以及消毒区之间要进行分离,选择养殖场的地址,也要科学、合理,避开人口密集区,远离其他养殖场,在引种方面要严格,避免引种不当导致危害。
(3)提升牛自身的免疫力。在牛饲料里添加适量的益生菌或者免疫增强剂。运动也可以提升牛群的整体抵抗力,因此,适当增加牛群的运动量是必要的。同时要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它会导致牛自身肠道菌群失去平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得病毒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牛体肝肾功能随之减退,免疫力开始下降,于是导致病毒侵入,造成恶性循环。
(4)优化牛的生存环境。养殖户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生态养殖,建设一个地域较为宽阔的养殖场。条件不宽裕的养殖户做好控温工作,保持牛舍得通风环境良好,预防温度变化导致牛因为肠胃炎、营养不良、感冒等代谢性的疾病;适当的调整养殖密度,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一般十天消毒一次,也需要根据季节和疫情变化对消毒工作的次数和剂量合理调整,消毒剂可用1%漂白粉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药。
(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对免疫效果有直接影响。对牛病毒性腹泻起到预防作用的疫苗有牛弱毒苗、猪瘟免化弱毒苗、灭活苗等。养殖户结合养殖场实际,根据当地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2.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没有有效药物能够对该病实现彻底根治,所以牛养殖户在日常饲养中需要对牛群加强监护,采取必要措施增强牛畜自身抵抗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疾病治疗。若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有电解质失衡或者脱水等现象,需要及时对病牛进行输液以扩充其血容量,并为患病牛服用止泻药,如药用炭、矽炭银等,以对患病牛体内正酸中毒情况实现纠正。针对患病牛还要同时配合使用光普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以免患病牛出现继发性感染。
五、结语
牛病毒性腹泻不仅使牛受到感染,其他反刍动物如猪、鹿、山羊等也会受到感染。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牛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方面,需要我们广大学者研究研制更好效果的疫苗来维护我们养殖户的利益不被损害。
参考文献:
[1]包振中,雷程红,蔡元庆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5
[2]叶其源,李水权,陈炫华等.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