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第一条,从原来的“双基”扩展到“四基”,其中增加的就有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和儿童新知的生长和建构密切相关,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在参与游戏中总结经验,在画图表征中发展经验,在观察对比中提炼经验,在回归生活中应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儿童;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一目标简称“四基”,与实验版的课标相比,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
  所谓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是指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谈一谈基于儿童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皮亞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他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一年级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把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阶段,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因此教师教学中需要大量直观的素材和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参与.
  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计算,“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是整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可以这样说,如果一年级的加减法没有打好扎实基础的话,那么以后所有的整数加减法就很难保证计算正确.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积累相关的经验呢?利用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策略.
  10以内的加减法以数的分解组成作为算理的基础,在教学1~5各数认识时,先让学生把物品分成两份,然后引导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如图1),在分物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这种经验,不仅仅只是操作学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序思维的经验.学生掌握了把数有序分解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迁移运用到后面6~10各数的认识中,就能很快地把数的所有分解组成有序地找出来,不重复也不遗漏.
  又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图2),借助小棒的操作,凑十法的理解就更直观和深刻,而且这种经验具有良好的迁移性.只要理解了为什么要从4里面分出1,为什么是分4而不是分9,学生理解清楚了,就可以把经验迁移到9加其他的数,继而迁移到8,7,6,5加几的计算上.
  当然操作活动不仅限于计算教学,在其他很多教学内容中也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8题(图3):
  8.折一折,用做一个,“4”的对面是“(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方式问题何在?实际操作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什么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题分析、系统设计和具体的实验研究.本文就依自己半年来研究中的切身体验,阐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感悟和经验得失,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本人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半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阶段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科目之一,教师和学生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当前在教育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引下,很多学校把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对于数学科目而言,核心素养的建立和提升关键在于数学思想的植入与融合.基于这个前提,本文对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数学教学设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思想;核心素养;初中数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此阶段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数学思维的建立都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如何提升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索一直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类比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区分类似知识点是高质量数学教学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正因为此,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类比法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类比法;小学数学
【案例背景】  笔者于近日参加余姚市优质课比赛,抽到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这一节课的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可要上好也不容易.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快速教学相关概念后就进行变式训练或题型归类训练,甚至下半节课可以加大训练难度.新课程的改革不论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在课堂上让
【摘要】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是建立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以及所具备的数学经验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获得提升,以此还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开放的数学教学的作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渗透数学文化的命题能充分发挥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2019年的高考真題入手,以数学美、数学史、数学家三个角度剖析蕴含数学文化的高考真题,并提出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真题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文化对数学的体现至关重要[1].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近些年,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抓住对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要素——思维品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学会思维是数学学科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本文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直观表象,发展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实践时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丰硕学生的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培養,应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对文字敏感、对数字敏感的良好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立足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从定义上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使小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挖掘生活化的素材、组织生活化的实践等几个方面入手,笔者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课堂教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