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小小的沙子能带给幼儿无穷的快乐,但沙子流动的特性也给幼儿作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此,教师在沙画活动中需要选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促进幼儿的自主创作。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往往会步入以下两种误区:一是重视幼儿的艺术创造性,弱化自己的引导,导致幼儿在沙画制作中由于基础技能的缺失而无法完整呈现作品,产生挫败感;二是重视幼儿沙画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中让幼儿按照一种固定模式来机械制作。虽然最终会制作出完整的作品,但他们的艺术创造性却毫无发挥。
那么,教师在沙画活动中如何平衡“教”与“学”的关系,让幼儿既能掌握沙画制作技能,又能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支架式策略在沙画活动中的运用,即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幼儿自主建构学习经验搭建“脚手架”,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我建构。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柳树”为例,总结幼儿园沙画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支架式策略。
一、创设多元情境
1. 融入生活情境,积累绘画表象
“风儿和柳树”游戏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春天到了,每个孩子都曾在公园里、周围小区看过柳树,从而为沙画表达“柳树”形象积累了表象经验。当孩子们多次欣赏柳树随风舞动的视频后,纷纷议论起来:“哇,柳树好美啊!”“风儿吹过,柳树长长的辫子好像在跳舞。”进一步地体验游戏,孩子们对柳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多维体验柳树随风舞动的各种姿态,建构起柳树形态的表象经验,从而为下阶段沙画表现“柳树”的形象埋下伏笔。
2. 营造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沙画活动中,营造审美情境,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十分重要,它能有效唤醒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将千姿百态的柳树图片制作成PPT,在投影仪上循环播放,并在活动室内播放背景古筝曲《一帘幽梦》,将活动室氛围营造得充满了美感。在充满美感的画面和乐曲中,幼儿自主欣赏柳树的各种造型,并通过肢体触摸,体验到了沙画的特别质感,获取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这么美丽的柳树用沙画应该怎么表现呢?
3. 凸显自由情境,支持创作主体
在沙画活动“柳树”中,我们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玩情境游戏“风儿和柳树”,在情景交融、诙谐幽默的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抓住柳树的造型特点,感受当风儿吹过时柳树不同造型的美,并能与同伴进行大胆交流。接下来我再通过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探索不同姿态的柳树造型:“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柳枝、柳叶好像在干什么?”这样具体直观的启发性语言,使艺术创作氛围变得自由愉悦,调动了孩子们积极高涨的情绪。在优美乐曲声中,他们用已有的沙画技能大胆创作在风中飘舞的柳树,有的用沙画表现跳舞的柳树,有的柳树在风中梳理长辫子……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中,幼儿身心得到了放松,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尽情发挥。通过体验式的探索学习,孩子们的感受在沙画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搭建有效支架
支架式策略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幼儿学习,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以“支架式”问题为基点,沙画“柳树”活动的重难点则源于问题的需求;二是强调不断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支架”——也就是带有引导作用的问题,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倾听为“主动”思考,从而不断启发幼儿的思维。在大班沙画活动“柳树”中,针对活动的重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柳枝、柳叶在风中随风飘舞的动感”,教师设计了两个启发性问题:1. 春天来了,柳树都换上了美丽的新装,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柳枝、柳叶好像在干什么?针对活动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探索各种形态的柳树造型”。教师提问:“风儿吹过柳树时,飘舞的柳枝、柳叶用沙画应该如何表现?”通过营造问题情境,依托多媒体,教师引导幼儿把对作品的理解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PPT实现欣赏与制作的对接。由此,在支架搭建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支持,让幼儿创造性地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独特的作品内容。有的幼儿观察到柳条随风飘舞时都弯弯曲曲缠绕在一起,所以在绘制沙画的时候,他们特意用手指勾画出了好多圆弧,有的幼儿观察到柳枝随风垂倒在池塘边,所以用波浪线绘制出水面的背景。
三、增加“留白”艺术
在美术创作中,作者会巧妙使用“留白”的手法,为作品增加想象空间,从而使整个作品的构图、章法、画面更加和谐,意境悠长。同样“留白”也可运用在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即在活动进行中根据幼儿需要适时留出一些时间,教师不进行讲述,也不安排创作活动,而是专供幼儿独自欣赏。因为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当他们对某一客体进行感知时会与自身的已有经验相联系,从而对同一客体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一过程非常值得教师关注,因为不同幼儿所获得的不同审美体验正是其发展水平的表征,我们要支持幼儿的独立探索。在活动中,当教师提问“当风儿吹过柳树是什么样的”,有小朋友先回答“飘动”,就有小朋友跟着回答“飘动”,之后忽然有一个小女孩回答“柳树在和它的好朋友跳舞”,这显然是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因此,在美术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留白”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通过“留白”让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理解,想象创造,从而获得新经验。这样一个“同化”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儿童发展的线索,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提供支架式教学。
四、支持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使幼儿在集体思维碰撞,形成智慧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经验的螺旋式上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加之幼儿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在一种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的,而这种氛围是最容易启发思维,激发创新的。孩子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引导,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孩子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如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玩“风儿和柳树”的游戏,带着他们在游戏情境中探索柳树动态的造型。萌萌说:“我扮演的柳树是在风中和好朋友拥抱在一起的。”佳佳说:“我的柳树在狂风中像魔鬼在乱舞。”从以上对话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在不断碰撞,从而让柳树的造型呈现出一种极具生命的、动态的变化。正是通过这样的协同学习,幼儿在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汲取了他人的意见,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幼儿“同化、顺应”最终达到“平衡”,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
五、提高评价品质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过程不仅是教师概括、总结、升华整个美术活动的环节,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美术作品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语言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而教师的评价需要体现系统性的概括与总结,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从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我把每一位幼儿的作品都拍成照片,投影到幻灯仪上,并邀请每一位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你最喜欢哪幅柳树,你觉得它美在哪里?”每一位孩子都有不同的意见,在表达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欣赏美术作品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自主体验、感知和表达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对作品的好坏进行判断和评价。
在有效运用支架式策略引导幼儿进行沙画创作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师幼角色定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对作品独有的欣赏和理解,引导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平等的对话关系是支架式策略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兒乐于互动学习的前提。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幼儿的很多体验只有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出来。其次,要营造宽松自主的创作氛围。当幼儿探索创作过程时,教师要耐心地等待、支持幼儿的表达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继续独立观察、体验与想象。再次,兼顾技能与情感。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探究、语言引导、欣赏创作”,让幼儿在沙画创作活动中快乐地进行生活体验,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那么,教师在沙画活动中如何平衡“教”与“学”的关系,让幼儿既能掌握沙画制作技能,又能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支架式策略在沙画活动中的运用,即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幼儿自主建构学习经验搭建“脚手架”,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我建构。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柳树”为例,总结幼儿园沙画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支架式策略。
一、创设多元情境
1. 融入生活情境,积累绘画表象
“风儿和柳树”游戏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春天到了,每个孩子都曾在公园里、周围小区看过柳树,从而为沙画表达“柳树”形象积累了表象经验。当孩子们多次欣赏柳树随风舞动的视频后,纷纷议论起来:“哇,柳树好美啊!”“风儿吹过,柳树长长的辫子好像在跳舞。”进一步地体验游戏,孩子们对柳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多维体验柳树随风舞动的各种姿态,建构起柳树形态的表象经验,从而为下阶段沙画表现“柳树”的形象埋下伏笔。
2. 营造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沙画活动中,营造审美情境,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十分重要,它能有效唤醒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将千姿百态的柳树图片制作成PPT,在投影仪上循环播放,并在活动室内播放背景古筝曲《一帘幽梦》,将活动室氛围营造得充满了美感。在充满美感的画面和乐曲中,幼儿自主欣赏柳树的各种造型,并通过肢体触摸,体验到了沙画的特别质感,获取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这么美丽的柳树用沙画应该怎么表现呢?
3. 凸显自由情境,支持创作主体
在沙画活动“柳树”中,我们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玩情境游戏“风儿和柳树”,在情景交融、诙谐幽默的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抓住柳树的造型特点,感受当风儿吹过时柳树不同造型的美,并能与同伴进行大胆交流。接下来我再通过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探索不同姿态的柳树造型:“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柳枝、柳叶好像在干什么?”这样具体直观的启发性语言,使艺术创作氛围变得自由愉悦,调动了孩子们积极高涨的情绪。在优美乐曲声中,他们用已有的沙画技能大胆创作在风中飘舞的柳树,有的用沙画表现跳舞的柳树,有的柳树在风中梳理长辫子……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中,幼儿身心得到了放松,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尽情发挥。通过体验式的探索学习,孩子们的感受在沙画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搭建有效支架
支架式策略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幼儿学习,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以“支架式”问题为基点,沙画“柳树”活动的重难点则源于问题的需求;二是强调不断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支架”——也就是带有引导作用的问题,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倾听为“主动”思考,从而不断启发幼儿的思维。在大班沙画活动“柳树”中,针对活动的重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柳枝、柳叶在风中随风飘舞的动感”,教师设计了两个启发性问题:1. 春天来了,柳树都换上了美丽的新装,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柳枝、柳叶好像在干什么?针对活动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探索各种形态的柳树造型”。教师提问:“风儿吹过柳树时,飘舞的柳枝、柳叶用沙画应该如何表现?”通过营造问题情境,依托多媒体,教师引导幼儿把对作品的理解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PPT实现欣赏与制作的对接。由此,在支架搭建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支持,让幼儿创造性地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独特的作品内容。有的幼儿观察到柳条随风飘舞时都弯弯曲曲缠绕在一起,所以在绘制沙画的时候,他们特意用手指勾画出了好多圆弧,有的幼儿观察到柳枝随风垂倒在池塘边,所以用波浪线绘制出水面的背景。
三、增加“留白”艺术
在美术创作中,作者会巧妙使用“留白”的手法,为作品增加想象空间,从而使整个作品的构图、章法、画面更加和谐,意境悠长。同样“留白”也可运用在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即在活动进行中根据幼儿需要适时留出一些时间,教师不进行讲述,也不安排创作活动,而是专供幼儿独自欣赏。因为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当他们对某一客体进行感知时会与自身的已有经验相联系,从而对同一客体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一过程非常值得教师关注,因为不同幼儿所获得的不同审美体验正是其发展水平的表征,我们要支持幼儿的独立探索。在活动中,当教师提问“当风儿吹过柳树是什么样的”,有小朋友先回答“飘动”,就有小朋友跟着回答“飘动”,之后忽然有一个小女孩回答“柳树在和它的好朋友跳舞”,这显然是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因此,在美术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留白”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通过“留白”让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理解,想象创造,从而获得新经验。这样一个“同化”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儿童发展的线索,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提供支架式教学。
四、支持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使幼儿在集体思维碰撞,形成智慧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经验的螺旋式上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加之幼儿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在一种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的,而这种氛围是最容易启发思维,激发创新的。孩子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引导,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孩子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如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玩“风儿和柳树”的游戏,带着他们在游戏情境中探索柳树动态的造型。萌萌说:“我扮演的柳树是在风中和好朋友拥抱在一起的。”佳佳说:“我的柳树在狂风中像魔鬼在乱舞。”从以上对话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在不断碰撞,从而让柳树的造型呈现出一种极具生命的、动态的变化。正是通过这样的协同学习,幼儿在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汲取了他人的意见,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幼儿“同化、顺应”最终达到“平衡”,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
五、提高评价品质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过程不仅是教师概括、总结、升华整个美术活动的环节,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美术作品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语言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而教师的评价需要体现系统性的概括与总结,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从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我把每一位幼儿的作品都拍成照片,投影到幻灯仪上,并邀请每一位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你最喜欢哪幅柳树,你觉得它美在哪里?”每一位孩子都有不同的意见,在表达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欣赏美术作品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自主体验、感知和表达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对作品的好坏进行判断和评价。
在有效运用支架式策略引导幼儿进行沙画创作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师幼角色定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对作品独有的欣赏和理解,引导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平等的对话关系是支架式策略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兒乐于互动学习的前提。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幼儿的很多体验只有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出来。其次,要营造宽松自主的创作氛围。当幼儿探索创作过程时,教师要耐心地等待、支持幼儿的表达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继续独立观察、体验与想象。再次,兼顾技能与情感。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探究、语言引导、欣赏创作”,让幼儿在沙画创作活动中快乐地进行生活体验,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