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融合劳动精神,让学生“智”与“劳”共同发展,本文将从发掘劳动美、彰显劳动意义、落实劳动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浅议。
一、历史教学中发掘劳动之美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各种类型的美,其中劳动美就是一种。为了融合劳动精神,我们可以运用课本中的有关劳动成果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美,使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教材内容大多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都是关于我国古代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劳动和头脑智慧的创造。在课堂上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类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人高超的技术和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最光荣,感谢祖先的辛勤劳动,从而使学生发现劳动美,培养劳动精神。
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精致细腻的景德镇瓷器、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美。例如,在讲解万里长城时,不仅要讲到军事的防御功能,还要讲到其壮丽和威严。同时,也有必要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卓越和无限的智慧。 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人类不仅要欣赏美,还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美化自然、环境和生活。
二、历史教学中彰显劳动意义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伟大、最经常的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文明,都是通过体力劳动创造的, 没有体力劳动,人类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就不能胜利。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另外,也可以以数学知识的产生为例,向学生指出,劳动人民在划分田地界限等实践中,产生了对数学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劳动实践,又使他们逐渐了解数学规律, 学会了简单计算四则应用题,学会计算面积,并且开始懂得计算金字塔的体积。以后经过科学家系统地整理,才出现了数学定理。没有前人的劳动,就不会有后人对知识的总结。
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计算机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是后人对前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电灯、电话、移动手机等也是人类通过劳动发明出来的,都是智慧汇聚的结果。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过是集中了多少年来劳动者的成果, 少数有名科学家的贡献总是同无数无名科学家——平凡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一切文化科学归根到底也和一切物质财富一样,须以体力劳动的生产活动为其源泉, 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贡献的是劳动人民。
三、历史教学中落实劳动实践
高中历史课程应开展怎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在落实劳动教育的同时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劳动实践,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这样在保障活动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湛江遂溪是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因此过节、庆典等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狮头彩扎等行业。我们进行劳动实践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制作体验,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更普遍来说,学校可以组织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有关历史文化遗迹,并让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劳动教育是现今教育“五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也敲响了加强劳动教育的警钟。切实地将劳动精神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在有关劳动的教材内容中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体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和主要推动力。通过融入劳动精神,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以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少杰
一、历史教学中发掘劳动之美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各种类型的美,其中劳动美就是一种。为了融合劳动精神,我们可以运用课本中的有关劳动成果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美,使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教材内容大多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都是关于我国古代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劳动和头脑智慧的创造。在课堂上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类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人高超的技术和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最光荣,感谢祖先的辛勤劳动,从而使学生发现劳动美,培养劳动精神。
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精致细腻的景德镇瓷器、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美。例如,在讲解万里长城时,不仅要讲到军事的防御功能,还要讲到其壮丽和威严。同时,也有必要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卓越和无限的智慧。 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人类不仅要欣赏美,还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美化自然、环境和生活。
二、历史教学中彰显劳动意义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伟大、最经常的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文明,都是通过体力劳动创造的, 没有体力劳动,人类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就不能胜利。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另外,也可以以数学知识的产生为例,向学生指出,劳动人民在划分田地界限等实践中,产生了对数学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劳动实践,又使他们逐渐了解数学规律, 学会了简单计算四则应用题,学会计算面积,并且开始懂得计算金字塔的体积。以后经过科学家系统地整理,才出现了数学定理。没有前人的劳动,就不会有后人对知识的总结。
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计算机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是后人对前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电灯、电话、移动手机等也是人类通过劳动发明出来的,都是智慧汇聚的结果。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过是集中了多少年来劳动者的成果, 少数有名科学家的贡献总是同无数无名科学家——平凡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一切文化科学归根到底也和一切物质财富一样,须以体力劳动的生产活动为其源泉, 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贡献的是劳动人民。
三、历史教学中落实劳动实践
高中历史课程应开展怎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在落实劳动教育的同时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劳动实践,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这样在保障活动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湛江遂溪是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因此过节、庆典等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狮头彩扎等行业。我们进行劳动实践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制作体验,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更普遍来说,学校可以组织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有关历史文化遗迹,并让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劳动教育是现今教育“五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也敲响了加强劳动教育的警钟。切实地将劳动精神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在有关劳动的教材内容中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体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和主要推动力。通过融入劳动精神,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以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