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126-02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在教学中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权威和失败总有一种畏惧心理,总会拘泥于一种标准,一种尺度,崇拜权威,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真正想法、真正个性,害怕自己被嘲笑。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学生的学习氛围造成的,那种“一言堂”、“填鸭式”、为师独尊的学习氛围造成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不能自主发挥,只是一味地接受,更别提什么创造性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有疑问, 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可笑的问题,而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钻牛角尖”,因为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甚至抹杀了他的创造性。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 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动脑筋思考了, 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中求进步、求创新。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在学生不易生疑处设疑,或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以及学生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此外,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发现,活动空间是影响学生创造灵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由、宽松、健康、高雅的环境设施,富有艺术情调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挂一些使学生励志的名人名言或艺术作品,还可以贴些剪贴画等等。
二、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上狠下工夫,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指导训练。
1、仔细咀嚼品味文中亮点
其实每一篇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亮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亮点进行仔细咀嚼品味。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对待金老父女是一问、二赠、三救,郑屠户对待金老父女是一占、二弃、三诈,鲁提辖对待郑屠户是一耍、二揭、三打,让学生在不同人物不同行为的比较中,理解人物形象,于细微处领悟精神,这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2、鼓励学生对文章空白处进行大胆想象
每一篇文章不可能把什么都面面俱到,总会留给读者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课文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充故事隐去的情节,丰富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文以载道”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为文传统,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都注意思想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运用发散思维和类比联想,把一些能启迪学生心智的有关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视野真的开阔起来, 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 获取新颖的认识。
三、写作教学中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无论是“写什么”还是“怎么写”,都可体现其创造精神和能力。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解放他们的创造力。
1、注意写作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它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法出发,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写作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敏捷性。
2、注意写作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对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满足于“人云亦云”,积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在否定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具有深刻的批判性。逆向思维用在写作中,就是要求审题立意时,能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产生另一种有意义的新的认识,从而扩大选材范围。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关键要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入手,培养他们勇于质疑的精神,并提供适当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着重从否定、怀疑、批判的角度立意,鞭挞假、丑、恶或揭示问题的另一面。
当然,写出好的作文与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逆向思维才有新意,才有好作文;反过来,经常做这样的写作训练又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手段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电视机、广播、录音机、电脑、幻灯机……,其中尤以多媒体的使用最为突出,这些手段的引入,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 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出来, 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不再是那么地枯燥单调,而带来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从而进入了立体化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学课文之前可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加强,更能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提出不同见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当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用他们代替教师的角色,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冷冰冰的电脑所传递的信息(尽管这是教师事先做好的)时,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尽管知识可以从电化教育中学到, 但没有与教师高素质的交流, 创新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因此对它们的利用要恰到好处,要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领会、把握, 失之过滥, 则会阻碍、破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五、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作为一门课程,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因为它能起到巩固教学的作用。而语文又与其他学科不同,其课外作业应该不但能巩固教学,还应能对学生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其课外作业的量一定要合理,那种大批量抄写的作业应尽量少布置,因为那只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抵触心理。应尽力做到数量少, 内容精, 题型活, 一练一得,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要合理,形式要多种多样,多布置一些能够发展学生思维, 活跃学生身心的听、说、算、写以及唱、跳、画、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是必要的。通过开展如 “阅读心得交流会”、“故事人物点评”、“优秀美文欣赏”等活动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古诗文朗读”、“诗文朗诵比赛”、“诗文剧作表演”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致很高,这些阅读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新意识。
当然,只有形式多样的作业还不行。任何时候,人的心态很重要,良好的作业心态,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愉快的作业心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自我作业的能力。通过办展览、小型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作业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养成自主作业、作业创新的习惯。
此外,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生活。
六、建立有利于创造的评价体系
为了真正长久深入地开展创新教学,必须建立全面有效创新教学的学科评估机制,研究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作为评价者,应该坚持多侧面评价,多层次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且把评价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联系起来,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矫正。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明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方法、见解加以鼓励、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且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因为那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活动。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创新有机地、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并为之不断努力,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创新.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法[M].北京:学院出版社,1999.6.
[2]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8.
[3]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8.10.
[4]王显槐,王晓霞,樊海清.语文教育创新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5]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6]殷宗军.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语文教与学,2008.8.
[7]雷玉平.巧借媒体构建语文创新课堂[J],科技文汇下旬刊,2008.5.
[8]苏彩云.创新语文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08,(122).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在教学中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权威和失败总有一种畏惧心理,总会拘泥于一种标准,一种尺度,崇拜权威,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真正想法、真正个性,害怕自己被嘲笑。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学生的学习氛围造成的,那种“一言堂”、“填鸭式”、为师独尊的学习氛围造成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不能自主发挥,只是一味地接受,更别提什么创造性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有疑问, 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可笑的问题,而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钻牛角尖”,因为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甚至抹杀了他的创造性。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 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动脑筋思考了, 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中求进步、求创新。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在学生不易生疑处设疑,或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以及学生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此外,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发现,活动空间是影响学生创造灵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由、宽松、健康、高雅的环境设施,富有艺术情调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挂一些使学生励志的名人名言或艺术作品,还可以贴些剪贴画等等。
二、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上狠下工夫,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指导训练。
1、仔细咀嚼品味文中亮点
其实每一篇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亮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亮点进行仔细咀嚼品味。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对待金老父女是一问、二赠、三救,郑屠户对待金老父女是一占、二弃、三诈,鲁提辖对待郑屠户是一耍、二揭、三打,让学生在不同人物不同行为的比较中,理解人物形象,于细微处领悟精神,这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2、鼓励学生对文章空白处进行大胆想象
每一篇文章不可能把什么都面面俱到,总会留给读者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课文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充故事隐去的情节,丰富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文以载道”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为文传统,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都注意思想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运用发散思维和类比联想,把一些能启迪学生心智的有关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视野真的开阔起来, 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 获取新颖的认识。
三、写作教学中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无论是“写什么”还是“怎么写”,都可体现其创造精神和能力。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解放他们的创造力。
1、注意写作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它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法出发,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写作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敏捷性。
2、注意写作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对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满足于“人云亦云”,积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在否定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具有深刻的批判性。逆向思维用在写作中,就是要求审题立意时,能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产生另一种有意义的新的认识,从而扩大选材范围。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关键要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入手,培养他们勇于质疑的精神,并提供适当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着重从否定、怀疑、批判的角度立意,鞭挞假、丑、恶或揭示问题的另一面。
当然,写出好的作文与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逆向思维才有新意,才有好作文;反过来,经常做这样的写作训练又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手段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电视机、广播、录音机、电脑、幻灯机……,其中尤以多媒体的使用最为突出,这些手段的引入,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 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出来, 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不再是那么地枯燥单调,而带来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从而进入了立体化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学课文之前可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加强,更能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提出不同见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当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用他们代替教师的角色,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冷冰冰的电脑所传递的信息(尽管这是教师事先做好的)时,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尽管知识可以从电化教育中学到, 但没有与教师高素质的交流, 创新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因此对它们的利用要恰到好处,要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领会、把握, 失之过滥, 则会阻碍、破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五、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作为一门课程,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因为它能起到巩固教学的作用。而语文又与其他学科不同,其课外作业应该不但能巩固教学,还应能对学生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其课外作业的量一定要合理,那种大批量抄写的作业应尽量少布置,因为那只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抵触心理。应尽力做到数量少, 内容精, 题型活, 一练一得,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要合理,形式要多种多样,多布置一些能够发展学生思维, 活跃学生身心的听、说、算、写以及唱、跳、画、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是必要的。通过开展如 “阅读心得交流会”、“故事人物点评”、“优秀美文欣赏”等活动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古诗文朗读”、“诗文朗诵比赛”、“诗文剧作表演”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致很高,这些阅读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新意识。
当然,只有形式多样的作业还不行。任何时候,人的心态很重要,良好的作业心态,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愉快的作业心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自我作业的能力。通过办展览、小型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作业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养成自主作业、作业创新的习惯。
此外,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生活。
六、建立有利于创造的评价体系
为了真正长久深入地开展创新教学,必须建立全面有效创新教学的学科评估机制,研究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作为评价者,应该坚持多侧面评价,多层次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且把评价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联系起来,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矫正。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明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方法、见解加以鼓励、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且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因为那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活动。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创新有机地、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并为之不断努力,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创新.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法[M].北京:学院出版社,1999.6.
[2]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8.
[3]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8.10.
[4]王显槐,王晓霞,樊海清.语文教育创新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5]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6]殷宗军.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语文教与学,2008.8.
[7]雷玉平.巧借媒体构建语文创新课堂[J],科技文汇下旬刊,2008.5.
[8]苏彩云.创新语文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