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和意识萌芽的阶段,情感进化并不成熟,对于音乐中蕴藏的深厚感情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音乐充分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灵魂、体验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真心的喜爱音乐、欣赏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興趣培养;创新方法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从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小学生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连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音乐课不好上,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环节想带动学生的情绪,可是到头来却没人理睬你,原因何在?
一、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不足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问题,将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看作欣赏或学习,没有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这样的教师会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开创性地展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也就不能引起小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二、教师缺乏对感性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感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在感觉阶段。
三、小学音乐教学氛围单调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不具有利用环境有利因素和教材中潜在教育元素的能力,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音乐教学,这势必会出现小学音乐教学氛围和环境的枯燥与单调,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果难于保障。
因此,在课堂之上展现音乐的美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教师教学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谈下我的几点看法。
1.创设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创设故事情境,并根据学生意愿挑选学生表演剧情,好似一部音乐剧,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比如,在学习《时间像小马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音乐教师在一旁放背景音乐,跟着歌曲的旋律节奏跳动,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真正懂得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2.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时只是一瞬间的热情,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延续,很可能陷入“三分钟热血”的教学尴尬。因此,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所谓“爱屋及乌”,小学生一旦对任课教师产生了信任、亲近之情,其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的构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如在《小鼓响咚咚》的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舞蹈,让学生在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逐渐信任教师,并形成参与课程的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设置教师想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音乐情趣。对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妙的音乐与图片相结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音乐课堂之中。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接受、喜爱所要教唱的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直接灌输如:音符、节拍等专业名词,学生将会觉得音乐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学科,那些音符、节拍等也让学生感到艰涩难懂,使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美感和兴趣。
4.实践创造,激发兴趣
教材中有很多编创与活动,我让学生在编创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游戏表演,演中生趣
如《小青蛙找家》一课,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意识,我让学生们自己编创动作表演,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很强烈,有的扮演小青蛙,有的扮演青蛙妈妈,他们把小青蛙找到妈妈的那种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们用自身的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也增添了群体意识。
(2)歌词编创,创中增趣
例如《打花巴掌》一课,第一段唱“一月一,从小爱学习”,而“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就需要编创,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大胆想像,自己编创,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及时加以表扬。学生们唱着自己填写的歌词,其乐无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自制教具,奏中求趣
例如在第五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尝试自制乐器“碗琴”。先准备五只碗或瓶、杯等器皿,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器皿发出不同音高的音,把五个器皿发出的音高组成12356,再用其为歌曲伴奏,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兴趣浓厚,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音乐是感情化和艺术化的学科,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状况,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4.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二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学音乐;興趣培养;创新方法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从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小学生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连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音乐课不好上,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环节想带动学生的情绪,可是到头来却没人理睬你,原因何在?
一、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不足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问题,将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看作欣赏或学习,没有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这样的教师会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开创性地展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也就不能引起小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二、教师缺乏对感性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感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在感觉阶段。
三、小学音乐教学氛围单调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不具有利用环境有利因素和教材中潜在教育元素的能力,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音乐教学,这势必会出现小学音乐教学氛围和环境的枯燥与单调,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果难于保障。
因此,在课堂之上展现音乐的美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教师教学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谈下我的几点看法。
1.创设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创设故事情境,并根据学生意愿挑选学生表演剧情,好似一部音乐剧,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比如,在学习《时间像小马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音乐教师在一旁放背景音乐,跟着歌曲的旋律节奏跳动,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真正懂得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2.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时只是一瞬间的热情,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延续,很可能陷入“三分钟热血”的教学尴尬。因此,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所谓“爱屋及乌”,小学生一旦对任课教师产生了信任、亲近之情,其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的构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如在《小鼓响咚咚》的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舞蹈,让学生在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逐渐信任教师,并形成参与课程的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设置教师想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音乐情趣。对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妙的音乐与图片相结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音乐课堂之中。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接受、喜爱所要教唱的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直接灌输如:音符、节拍等专业名词,学生将会觉得音乐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学科,那些音符、节拍等也让学生感到艰涩难懂,使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美感和兴趣。
4.实践创造,激发兴趣
教材中有很多编创与活动,我让学生在编创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游戏表演,演中生趣
如《小青蛙找家》一课,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意识,我让学生们自己编创动作表演,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很强烈,有的扮演小青蛙,有的扮演青蛙妈妈,他们把小青蛙找到妈妈的那种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们用自身的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也增添了群体意识。
(2)歌词编创,创中增趣
例如《打花巴掌》一课,第一段唱“一月一,从小爱学习”,而“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就需要编创,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大胆想像,自己编创,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及时加以表扬。学生们唱着自己填写的歌词,其乐无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自制教具,奏中求趣
例如在第五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尝试自制乐器“碗琴”。先准备五只碗或瓶、杯等器皿,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器皿发出不同音高的音,把五个器皿发出的音高组成12356,再用其为歌曲伴奏,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兴趣浓厚,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音乐是感情化和艺术化的学科,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状况,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4.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二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