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初得到消息,我将代表上城区参加全市小学品德教学展示活动,将执教的课文《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的第3课。为上好这节课,区教研员陆宏英老师、兼职教研员高军玉校长和陈明瑶老师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全程陪同我备课、磨课,让我收获良多。
课之初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到任务后,我开始了备课前的准备。根据日常观察,我发现学生在校内有不少浪费行为,于是拍摄了不少照片。我还在凌晨四点钟起床,冒雨去新苗食品厂实地拍摄了营养午餐制作的全过程。想来准备已经很充分了,于是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课后的讨论_中,伙伴们提出三个问题:
1 录像时间过长
[课堂实录]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家里我们是怎么做的?发现错误请立即指出来。(播放录像,用时10分4秒)
生:错了……(兴奋地指出把妈妈辛辛苦苦打扫好的客厅弄得乱糟糟的行为)
[同伴点评]这段录像虽然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回答,对情感触动不大,对认知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是学生没有想到的,对学生有触动,但花费时间太多。
2 项目分类过多过乱
[课堂实录]
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老师、工友、家长、学具、社会、食物中选择一项进行讨论:其中有哪些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
生1:我们讲食物……(师播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用时12分钟)
生2:我们汇报的是老师……
生3:我们讲讲社会上的情况……(下课铃声响起)
[同伴点评]讨论项目的分类标准较为混乱,分类项目太多太细。建议统一分类标准,减少项目,让学生的讨论更集中、深入。
3 缺少思辨
[课堂实录]师:这位同学看到是不对自己胃口的豆子,随便吃了几口就把饭菜扔了。你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别吃了。
生2:如果肚子饿了就吃一点,不饿就算了。
生3:我认为要吃,因为这是工人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
师:你的觉悟真高。
生4:要吃……
生5:要吃……
[同伴点评]品德教学要产生实效,就一定要让学生说出真话。教师一句“觉悟高”的评价,直接导致后面几个学生众口一词地学样说“要吃”。另外,讨论也缺乏认知的推进,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培养辩证的思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抓住生病、胃口小等特殊情况,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坦诚的对话中交流思想,达成共识。
[初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与伙伴的讨论使我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我明确了修改方向:首先,减少使用录像的次数,缩短录像的时间,以方便学生深入讨论。其次,以生活地点为标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有效推进教学。第三,开展课前调查,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确保思辨活动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论”起来,“辩”起来。
课之再体验——渐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它”山中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又进行了两次试教。高校长提醒我,要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就得先知道学生对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怎么看的,他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陆宏英老师提醒我,要上出六年级课的味道来。陈明瑶老师提醒我,有很多小孩在新华书店乱放书籍,这可以作为典型材料。市教研室王莉敏老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舒晴老师也在百忙中抽空听了我的课,提出了以情感调动促成课堂精彩的宝贵意见。我又一次鼓起了上好课的信心。
首先,我对上课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就“不珍惜劳动成果行为”这一话题做了问卷调查,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劳动成果要珍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意无意地出现错误行为,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浪费营养午餐、把家长辛苦整理好的房间搞乱、乱丢纸片等行为。这为我确定课堂上的体验活动内容提供了最直接、最准确的依据。
然后,让孩子采访劳动者,感受劳动的辛苦。我为学生选择了任课教师、妈妈和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一位采访了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的学生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原以为他们的工作轻松,经过调查才知道她们的辛苦。我想在双休日组织班里的同学去做志愿者,帮助他们劝阻顾客乱放书籍的行为……”
正因为课前有了真切、深刻的体验,课堂教学中,这些调查的亲历者才会饱含感情,将调查心得娓娓道来并深深感染了其他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活了。
[再次实践与改进]
1 回归生活的辩论让课堂活了起来
[课堂实录]
师:你们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不要太勉强自己,身体吃坏了会得不偿失的。
生2:我觉得是心理作用,心里排斥,本来不会吐的也吐了。
生3:可以体谅她,我有时候因为逼自己吃而反胃,很难受。
生4:应该吃,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再说吃豆子对身体也有好处。
生5:该吃,心理作用是可以克服的。我以前就不爱吃豆子,吃过几次就爱吃了。再说还有其它菜呢,怎么可以倒摔?
生6:我认为身体没有问题就该好好吃,如果生病可以原谅,
师:这是同学们的共识吗?(生点头)那留下来的饭该怎么处理呢?
生7:给胃口大的同学。
生8:带回家去,晚上也许就有胃口了。还可以带给家里的宠物吃。
生9:可以送给搞卫生的伯伯吃。
[同伴点评]
这一环节的试教较为成功,学生通过辨析,最终达成了共识。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通过对留下来的饭如何妥善处理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 自我剖析要以情感积淀为铺垫
[课堂实录]
师:看了同年级同学的调查表,说说这些错误你身上也有吗?
生:我好像在教室里丢过垃圾……
其他学生:他还踩脏过我们拖好的地面,他到校门口小店里买的零食没吃完就扔了。
师:你们做过哪些错事?
学生:(沉默)
[同伴点评]
在课开始10分钟的时候,让学生说自己的错误会让他们很难为情。如果随着课堂的推进,在情感逐渐被激发起来,道德认识逐渐深入后再开展剖析,情况就会不同了。
3 教学设计要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同伴点评]学生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却没有真正地投入,课堂缺少了情的煽动。怎样才能上出情味?首先教师要感动自己,通过情绪的感染。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对学生真诚地微笑,用发自内心的赞美与学生交流。
[再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听取了伙伴们的建议,我再次梳理了教学思路:首先,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因此增加了引入新课的环节。其次,用好阅读调查表。第三,将营养午餐制作的录像放到课的开头,以迅速调动学生情感。
课之初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到任务后,我开始了备课前的准备。根据日常观察,我发现学生在校内有不少浪费行为,于是拍摄了不少照片。我还在凌晨四点钟起床,冒雨去新苗食品厂实地拍摄了营养午餐制作的全过程。想来准备已经很充分了,于是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课后的讨论_中,伙伴们提出三个问题:
1 录像时间过长
[课堂实录]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家里我们是怎么做的?发现错误请立即指出来。(播放录像,用时10分4秒)
生:错了……(兴奋地指出把妈妈辛辛苦苦打扫好的客厅弄得乱糟糟的行为)
[同伴点评]这段录像虽然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回答,对情感触动不大,对认知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是学生没有想到的,对学生有触动,但花费时间太多。
2 项目分类过多过乱
[课堂实录]
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老师、工友、家长、学具、社会、食物中选择一项进行讨论:其中有哪些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
生1:我们讲食物……(师播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用时12分钟)
生2:我们汇报的是老师……
生3:我们讲讲社会上的情况……(下课铃声响起)
[同伴点评]讨论项目的分类标准较为混乱,分类项目太多太细。建议统一分类标准,减少项目,让学生的讨论更集中、深入。
3 缺少思辨
[课堂实录]师:这位同学看到是不对自己胃口的豆子,随便吃了几口就把饭菜扔了。你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别吃了。
生2:如果肚子饿了就吃一点,不饿就算了。
生3:我认为要吃,因为这是工人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
师:你的觉悟真高。
生4:要吃……
生5:要吃……
[同伴点评]品德教学要产生实效,就一定要让学生说出真话。教师一句“觉悟高”的评价,直接导致后面几个学生众口一词地学样说“要吃”。另外,讨论也缺乏认知的推进,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培养辩证的思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抓住生病、胃口小等特殊情况,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坦诚的对话中交流思想,达成共识。
[初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与伙伴的讨论使我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我明确了修改方向:首先,减少使用录像的次数,缩短录像的时间,以方便学生深入讨论。其次,以生活地点为标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有效推进教学。第三,开展课前调查,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确保思辨活动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论”起来,“辩”起来。
课之再体验——渐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它”山中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又进行了两次试教。高校长提醒我,要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就得先知道学生对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怎么看的,他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陆宏英老师提醒我,要上出六年级课的味道来。陈明瑶老师提醒我,有很多小孩在新华书店乱放书籍,这可以作为典型材料。市教研室王莉敏老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舒晴老师也在百忙中抽空听了我的课,提出了以情感调动促成课堂精彩的宝贵意见。我又一次鼓起了上好课的信心。
首先,我对上课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就“不珍惜劳动成果行为”这一话题做了问卷调查,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劳动成果要珍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意无意地出现错误行为,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浪费营养午餐、把家长辛苦整理好的房间搞乱、乱丢纸片等行为。这为我确定课堂上的体验活动内容提供了最直接、最准确的依据。
然后,让孩子采访劳动者,感受劳动的辛苦。我为学生选择了任课教师、妈妈和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一位采访了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的学生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原以为他们的工作轻松,经过调查才知道她们的辛苦。我想在双休日组织班里的同学去做志愿者,帮助他们劝阻顾客乱放书籍的行为……”
正因为课前有了真切、深刻的体验,课堂教学中,这些调查的亲历者才会饱含感情,将调查心得娓娓道来并深深感染了其他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活了。
[再次实践与改进]
1 回归生活的辩论让课堂活了起来
[课堂实录]
师:你们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不要太勉强自己,身体吃坏了会得不偿失的。
生2:我觉得是心理作用,心里排斥,本来不会吐的也吐了。
生3:可以体谅她,我有时候因为逼自己吃而反胃,很难受。
生4:应该吃,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再说吃豆子对身体也有好处。
生5:该吃,心理作用是可以克服的。我以前就不爱吃豆子,吃过几次就爱吃了。再说还有其它菜呢,怎么可以倒摔?
生6:我认为身体没有问题就该好好吃,如果生病可以原谅,
师:这是同学们的共识吗?(生点头)那留下来的饭该怎么处理呢?
生7:给胃口大的同学。
生8:带回家去,晚上也许就有胃口了。还可以带给家里的宠物吃。
生9:可以送给搞卫生的伯伯吃。
[同伴点评]
这一环节的试教较为成功,学生通过辨析,最终达成了共识。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通过对留下来的饭如何妥善处理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 自我剖析要以情感积淀为铺垫
[课堂实录]
师:看了同年级同学的调查表,说说这些错误你身上也有吗?
生:我好像在教室里丢过垃圾……
其他学生:他还踩脏过我们拖好的地面,他到校门口小店里买的零食没吃完就扔了。
师:你们做过哪些错事?
学生:(沉默)
[同伴点评]
在课开始10分钟的时候,让学生说自己的错误会让他们很难为情。如果随着课堂的推进,在情感逐渐被激发起来,道德认识逐渐深入后再开展剖析,情况就会不同了。
3 教学设计要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同伴点评]学生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却没有真正地投入,课堂缺少了情的煽动。怎样才能上出情味?首先教师要感动自己,通过情绪的感染。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对学生真诚地微笑,用发自内心的赞美与学生交流。
[再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听取了伙伴们的建议,我再次梳理了教学思路:首先,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因此增加了引入新课的环节。其次,用好阅读调查表。第三,将营养午餐制作的录像放到课的开头,以迅速调动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