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嵌套是程序操作技术和意识,在不断的嵌套操作中,可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实践诉求。高中学生信息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非常适合运用嵌套技术,它给不同群体的学生带来个性训练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展开实践操作,并在对应性嵌套操作过程中形成实践能力。对教学内容、学习主体、教学客体展开嵌套设计,可确保课堂教学始终处于较高频度之上。
[关键词]嵌套教学;主动权;高
所谓嵌套,就是插入的意思,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时,就是根据学生的信息基础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梯度性学习内容,由浅入深不断插入新程序,调动不同群体的学生主动展开实践操作学习。嵌套教学是崭新的教学实践尝试,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展开充分的教情学情调查,以提升嵌套教学设计品质。高中生信息基础存在个体差异,且较为明显。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展开分层教学实践,利用嵌套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品质,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成长机会。
一、嵌套式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新课改大背景下,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设计意识。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实践任务,因材施教。在具体实践操作时,教师需要做好相关调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直接参数。
1.个体差异
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学习悟性等原因的共同制约,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差异性明显。有些学生家庭环境较好,接触信息技术较早,信息技术基础当然更为牢固。而晚一些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其信息基础自然要偏差一些。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而嵌套式教学可很好地应对该问题。
2.学科差异
信息技术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基础性、综合性特征,成为嵌套式教学运用的首选学科。信息技术逐渐普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信息技术的运用都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性,因为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工具。如果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够牢固,一定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需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无疑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基础性学习素质,成为多种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操作的前提。
3.学时差异
信息技术虽然重要,但在文化课面前,它无疑是标准的“副科”,学校自然会对“主科”有政策倾斜。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较少,每周一个课时是普遍现象。在这有限的学习实践时空条件下,要完成繁重的学习训练任务,需要教师给出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为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引入嵌套式教学势在必行。嵌套式教学,可以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训练内容,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
二、嵌套式教学的可行性
嵌套技术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具体实践运用时,教师要从内涵概念的角度展开探索,让学生形成感知突破,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
1.学习程序适合嵌套设计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中,需要给不同群体的学生布置层级性训练任务。教师要不断进行嵌套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训练体验机会。因为嵌套教学启动后,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由选择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隐性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随时参与嵌套操作。如果学生学力不足,也可以选择放弃部分操作训练。嵌套式教学具有自由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训练需要。教师给出灵活的教学设计,学生有了自由选择权,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各取所需的局面,这无疑是最为和谐的课堂气氛。
2.学习内容适合嵌套操作
信息技术的知识虽然呈现系统性,但在操作层面上,学力强弱都可以顺利介入其中。其学习内容并未对学生学习基础有过度硬性的规范,给不同学力基础的学生提供平等参与训练操作的机会。信息技术渗透性很强,即使学力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可以凭借仅有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这也为教师运用嵌套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行性。
三、嵌套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嵌套技术不仅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而且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利用嵌套技术设计教学程序,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实践技巧和方法。在具体操作运用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也为嵌套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嵌套技术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又反过来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其适合性是极高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展开信息技术操作实践,并获得同样的学习成长,这无疑是嵌套式教学运用的最终追求目标。
1.对教学内容展开嵌套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的整合优化,找出嵌套契机,并对嵌套时机展开探究,以提升嵌套运用的效率。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操作积极性,但受学力基础的限制,部分学力不强的学生会在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理清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明确嵌套操作时机和操作要领,给学生以主动性提示,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主要是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展开的鉴别和评价。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让学生弄清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的评价方法,然后發动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展开鉴别与评价。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让学生说说收到了哪些虚假信息以及处理的方式。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熟悉,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第二步,自主阅读文本,分析教材上的案例,通过同类信息比较来判断信息真伪。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相关学习,并获得信息判断方法。第三步,教师引导给出信息判断操作顺序:从信息来源展开判断,查看信息是不是齐全,信息有没有权威性,同类信息比较,实地考证,最后是逻辑推理。第四步,发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师给出几条信息,让学生自己展开信息鉴别和判断操作。经过一番验证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对相关信息展开判断。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展开教学设计,以嵌套形式不断增加操作环节,学生表现呈现个性特征,这说明嵌套运用是比较成功的。
2.对学习主体展开嵌套设计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要求。在嵌套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观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依据主体学习现实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在运用嵌套技术时,需要全员发动,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辅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训练,这应该是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成为可能。教师不妨组织多种互动小组,让学生之间展开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品质,让学力较弱的学生有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
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利用软件加工表格信息。教师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掌握几个专业术语: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然后对数据计算、数据筛选、数据排练展开理解性认知,教师再示范具体操作,最后给出具体数据表格,发动学生展开数据信息的加工。学生的表现自然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给出个性评价。是嵌套式教学设计,给出了明晰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实践操作。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别,学习效果呈现多元化特征。
3.对教学客体展开嵌套设计
学生是学习主体,但对于教学来说,学生自然属于客体。在对学生客体展开嵌套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具体操作。
首先,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不能过高,掌握基本的概念定义以及基础数据信息,了解数据计算排列规律,进行最为简单的实践操作即可。教师展开嵌套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忽视教学要求,只需完成最为基础的技术操作训练。
其次,对中等生展开定向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使其操作能力呈现成长趋势。在嵌套操作展开后,教师要给出重点观照,给出示范性操作演示,对操作重点技术展开引导,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学力基础。
再次,对学优生进行重点培养。每一个班级都有部分学优生,教师在运用嵌套技术时,对这个群体主要从技术拔高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学优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设计嵌套式教学时,需要体现一定的高度,为这个群体的学生提供深度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展开实践尝试,并形成团体优势,获得操作实践技能。
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集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利用现有学习条件,自行制作小作品,对媒体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演示音频信息加工和声音合成时,要求学生学会用Cool Edit Pro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教师给出分步骤操作引导:第一步,挑选歌曲信息,找到其伴奏音乐信息资源,保存到计算机。第二步,在Cool Edit Pro界面下找到“录音”,单击后开始唱歌,保存歌声文件。第三步,分别将两个备用音频文件,在Cool Edit Pro窗口下合成到一起。第四步,还是在Cool Edit Pro界面,对效果进行调整。最后获得音频小作品。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比较满意的作品,但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与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学习悟性有关。学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会比较粗糙一些;而中等生的作品,质量会居中;学优生会关注细节把握,对作品精益求精,其效果当然是最好的。同样环境下展开操作,教师布设要求也完全相同,学生表现却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教师不断给出操作引导,才会促使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获得足量的训练机会。
綜上所述,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对教学操作实践任务展开个性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信息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有清晰的了解,在具体施教时引入嵌套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学习实践机会,形成多重嵌套式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责任编辑 罗 艳)
[关键词]嵌套教学;主动权;高
所谓嵌套,就是插入的意思,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时,就是根据学生的信息基础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梯度性学习内容,由浅入深不断插入新程序,调动不同群体的学生主动展开实践操作学习。嵌套教学是崭新的教学实践尝试,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展开充分的教情学情调查,以提升嵌套教学设计品质。高中生信息基础存在个体差异,且较为明显。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展开分层教学实践,利用嵌套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品质,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成长机会。
一、嵌套式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新课改大背景下,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设计意识。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实践任务,因材施教。在具体实践操作时,教师需要做好相关调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直接参数。
1.个体差异
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学习悟性等原因的共同制约,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差异性明显。有些学生家庭环境较好,接触信息技术较早,信息技术基础当然更为牢固。而晚一些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其信息基础自然要偏差一些。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而嵌套式教学可很好地应对该问题。
2.学科差异
信息技术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基础性、综合性特征,成为嵌套式教学运用的首选学科。信息技术逐渐普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信息技术的运用都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性,因为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工具。如果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够牢固,一定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需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无疑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基础性学习素质,成为多种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操作的前提。
3.学时差异
信息技术虽然重要,但在文化课面前,它无疑是标准的“副科”,学校自然会对“主科”有政策倾斜。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较少,每周一个课时是普遍现象。在这有限的学习实践时空条件下,要完成繁重的学习训练任务,需要教师给出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为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引入嵌套式教学势在必行。嵌套式教学,可以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训练内容,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
二、嵌套式教学的可行性
嵌套技术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具体实践运用时,教师要从内涵概念的角度展开探索,让学生形成感知突破,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
1.学习程序适合嵌套设计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中,需要给不同群体的学生布置层级性训练任务。教师要不断进行嵌套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训练体验机会。因为嵌套教学启动后,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由选择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隐性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随时参与嵌套操作。如果学生学力不足,也可以选择放弃部分操作训练。嵌套式教学具有自由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训练需要。教师给出灵活的教学设计,学生有了自由选择权,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各取所需的局面,这无疑是最为和谐的课堂气氛。
2.学习内容适合嵌套操作
信息技术的知识虽然呈现系统性,但在操作层面上,学力强弱都可以顺利介入其中。其学习内容并未对学生学习基础有过度硬性的规范,给不同学力基础的学生提供平等参与训练操作的机会。信息技术渗透性很强,即使学力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可以凭借仅有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这也为教师运用嵌套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行性。
三、嵌套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嵌套技术不仅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而且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利用嵌套技术设计教学程序,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实践技巧和方法。在具体操作运用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也为嵌套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嵌套技术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又反过来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其适合性是极高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展开信息技术操作实践,并获得同样的学习成长,这无疑是嵌套式教学运用的最终追求目标。
1.对教学内容展开嵌套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的整合优化,找出嵌套契机,并对嵌套时机展开探究,以提升嵌套运用的效率。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操作积极性,但受学力基础的限制,部分学力不强的学生会在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理清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明确嵌套操作时机和操作要领,给学生以主动性提示,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主要是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展开的鉴别和评价。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让学生弄清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的评价方法,然后發动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展开鉴别与评价。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让学生说说收到了哪些虚假信息以及处理的方式。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熟悉,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第二步,自主阅读文本,分析教材上的案例,通过同类信息比较来判断信息真伪。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相关学习,并获得信息判断方法。第三步,教师引导给出信息判断操作顺序:从信息来源展开判断,查看信息是不是齐全,信息有没有权威性,同类信息比较,实地考证,最后是逻辑推理。第四步,发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师给出几条信息,让学生自己展开信息鉴别和判断操作。经过一番验证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对相关信息展开判断。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展开教学设计,以嵌套形式不断增加操作环节,学生表现呈现个性特征,这说明嵌套运用是比较成功的。
2.对学习主体展开嵌套设计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要求。在嵌套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观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依据主体学习现实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在运用嵌套技术时,需要全员发动,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辅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训练,这应该是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成为可能。教师不妨组织多种互动小组,让学生之间展开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品质,让学力较弱的学生有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
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利用软件加工表格信息。教师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掌握几个专业术语: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然后对数据计算、数据筛选、数据排练展开理解性认知,教师再示范具体操作,最后给出具体数据表格,发动学生展开数据信息的加工。学生的表现自然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给出个性评价。是嵌套式教学设计,给出了明晰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实践操作。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别,学习效果呈现多元化特征。
3.对教学客体展开嵌套设计
学生是学习主体,但对于教学来说,学生自然属于客体。在对学生客体展开嵌套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具体操作。
首先,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不能过高,掌握基本的概念定义以及基础数据信息,了解数据计算排列规律,进行最为简单的实践操作即可。教师展开嵌套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忽视教学要求,只需完成最为基础的技术操作训练。
其次,对中等生展开定向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使其操作能力呈现成长趋势。在嵌套操作展开后,教师要给出重点观照,给出示范性操作演示,对操作重点技术展开引导,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学力基础。
再次,对学优生进行重点培养。每一个班级都有部分学优生,教师在运用嵌套技术时,对这个群体主要从技术拔高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学优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设计嵌套式教学时,需要体现一定的高度,为这个群体的学生提供深度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展开实践尝试,并形成团体优势,获得操作实践技能。
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集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利用现有学习条件,自行制作小作品,对媒体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演示音频信息加工和声音合成时,要求学生学会用Cool Edit Pro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教师给出分步骤操作引导:第一步,挑选歌曲信息,找到其伴奏音乐信息资源,保存到计算机。第二步,在Cool Edit Pro界面下找到“录音”,单击后开始唱歌,保存歌声文件。第三步,分别将两个备用音频文件,在Cool Edit Pro窗口下合成到一起。第四步,还是在Cool Edit Pro界面,对效果进行调整。最后获得音频小作品。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比较满意的作品,但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与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学习悟性有关。学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会比较粗糙一些;而中等生的作品,质量会居中;学优生会关注细节把握,对作品精益求精,其效果当然是最好的。同样环境下展开操作,教师布设要求也完全相同,学生表现却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教师不断给出操作引导,才会促使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获得足量的训练机会。
綜上所述,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对教学操作实践任务展开个性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信息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有清晰的了解,在具体施教时引入嵌套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学习实践机会,形成多重嵌套式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