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今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等,可以为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价值;教师角色;构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89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
一、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教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 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二、教师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者,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1.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如何正确进行分组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分组时,一般选择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而彼此之间又比较熟悉的学生组成一组,或让者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讨论时感到轻松、自然,不受拘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要把每位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要教育全体学生对学困生更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给每一位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欲望更加强烈,使课堂生气勃勃,焕发出生命力。 2. 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环境
(上接第89页)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今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等,可以为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价值;教师角色;构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89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
一、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教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 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二、教师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者,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1.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如何正确进行分组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分组时,一般选择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而彼此之间又比较熟悉的学生组成一组,或让者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讨论时感到轻松、自然,不受拘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要把每位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要教育全体学生对学困生更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给每一位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欲望更加强烈,使课堂生气勃勃,焕发出生命力。 2. 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在教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教师害怕不必要的枝叉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或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就指点几个好生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
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 营造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014030)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在教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教师害怕不必要的枝叉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或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就指点几个好生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
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 营造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014030)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价值;教师角色;构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89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
一、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教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 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二、教师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者,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1.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如何正确进行分组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分组时,一般选择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而彼此之间又比较熟悉的学生组成一组,或让者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讨论时感到轻松、自然,不受拘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要把每位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要教育全体学生对学困生更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给每一位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欲望更加强烈,使课堂生气勃勃,焕发出生命力。 2. 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环境
(上接第89页)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今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等,可以为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价值;教师角色;构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89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
一、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教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 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二、教师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者,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1.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如何正确进行分组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分组时,一般选择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而彼此之间又比较熟悉的学生组成一组,或让者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讨论时感到轻松、自然,不受拘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要把每位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要教育全体学生对学困生更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给每一位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欲望更加强烈,使课堂生气勃勃,焕发出生命力。 2. 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在教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教师害怕不必要的枝叉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或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就指点几个好生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
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 营造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014030)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在教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教师害怕不必要的枝叉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或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就指点几个好生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
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 营造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