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法:可分为通读、精读、研读三个层次。通读是对课文内容的一般了解。精读是按教师(或教材上)的要求来读,基本弄明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定理及一般知识点。研读是在精读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研讨,或直接向教师请教,并联系实际,把握运用,最后整理出自学笔记。
分析法:该法伴随并渗透于精读及研读课文内容时。分析就是将课文内容一段段一层层拆开来看,每层每段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记叙或陈述什么,说明或介绍或解释什么,论述表明什么观点,抒情表达什么感情。再将逐层的意思联系起来,看究竟让我们明白什么问题。
综合法:综合法是分析法的后续。分析是将整体拆开来看,综合是将拆开的东西再装配起来从整体上看。具体说就是将分析的各层或各段的意思集中起来,从整体上究竟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问题。所读如果是文学作品,综合出来的应当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所读如果是说明文,综合出来的则是某项知识,例如一个定理、一个公式等;如果是论述文,综合出来的则是某个道理。综合法的终端,当是阅读者汲取知识的基本完成。
推理法:该法渗透于分析、综合两法之中。推理是利用已知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可分为“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我们平时说学习要做到“举一反三”,归纳法就是“举一”的过程,而演绎法则是“反三”。从哲学上说,归纳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演绎法则是将理性认识用于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合在一起就是“学以致用”。
观察法:此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首要方法,不仅写作需要观察,理、化、生实验需要观察,而且各种劳技课、活动课由教师进行示范的操作过程,都需要观察。对不同事物的观察,应有不同的侧重面,这要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总结出不同的观察方法,明示给学生。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陌生事物各个部位的发现,并做为上升理性认识的基础。这是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调查法:该法主要用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研究性学习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是必须到社会上去搞调查的。调查法首先是确定调查目的,根据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然后接触对象进行访谈,并做好调查记录,从而获得详实的感性材料。
联想法:联想是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该法的运用,有利于扩展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方法所取得的感性材料,从而使感性认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从而飞跃至理性认识。联想法有三个并列的运用:一是横向联系,即去联想对象的周围相关事物;二是纵向联系,即去联想对象的过去,并预测其未来;三是内部联系,即联想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可能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联想还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质疑法:质疑法是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的一种学习方法。诚然,我们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无可质疑的,但也不排除有错漏之处,因为每套教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对正确的知识提出质疑,通过讨论越辩越明,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而对错漏之处的质疑,则是正确的质疑,对教材内容错漏之处的修正,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显示出对知识批判地接受这一正确的途径。
整理法:该法是如何整理学习笔记的方法。就是说,学生笔记要由学生自己动脑整理,而不是老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更不是抄黑板上的东西,或抄课本。而是学生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之后的整理,并把整理过程变成一个综合的过程。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例如可编制知识结构图,也可画知识展示图,或是列表,或是图画等等。个人的笔记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与别人一样。这一方法极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巩固。
积累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扩展知识范围和避错。方法就是预备一些小本子或卡片。可分门别类地记录课外阅读、观察、见闻的新东西(对个人而言)。例如对名人名言的集合,对哲理诗词的集合,或是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记录,以及个人所感兴趣的某些知识等等,都可积累。避错就是将自己曾发生过错误的知识集合起来,以督促自己警示自己不重犯错误。例如集合你所写过的错别字、外语单词等等。
记忆法:一般可分为必用法、常用法和特用法三类。这是我于八十年代总结出来的。必用法是强调记忆任何知识内容,都必须用有识记忆和重复记忆。前者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的明确,就是要记住,后者则遵循遗忘规律,确定重复记忆的时间与间隔。这必用法无疑是配合常用法与特用法综合使用的。
常用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应用,亦即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找出不同的与之相适用的记忆方法来。这些方法应当包括:提纲记忆、结构记忆、重点词语记忆、图示记忆、列表记忆、逻辑记忆、句子成分分析记忆、对比记忆、类比记忆、分类记忆、综合记忆、联系实际记忆、形态形象记忆、附着记忆、扩大记忆、比喻记忆、种属记忆、整理记忆、辩论记忆、问答式记忆、录音记忆、兴趣记忆、无识记忆等等。
特用法是指让学生以个人实际状况、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为基础,将陌生知识与自己熟知的事物相挂钩相联结的附着式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是个人的一种特别的记忆。
模仿法:主要用于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及其它学科的写作训练;也用于音乐的学唱,图画的临摹,体育项目的动作示范,各种劳技的操作。该法是创造的前奏,是加深感性认识的必要体验。对不同事物的模仿要抓住各自的特点,因此要仔细观察,弄清步骤,记住要点,并从中体会、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一旦从中悟得了道理,模仿即告终止,就可以进入创造过程了。
迁移法:该法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也就是将共性迁移至个性,将一般迁移至个别,将抽象迁移至具体。例如“1+2=3”,其中的“相加”的含义就是共性。把握了这个共性,就可以迁移至“2+3=?”中去了。又如把握了“主语”这个为首的句子成分的含义,就抓住了共性,就可以迁移到任何句子中去找出主语来。再如学习了比喻这个修辞格,就可以用于写作,这就是迁移。可见迁移是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方法是意识化的工具,我们应当给学生预备更多的足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激励学生自己去积累去发现更多更科学的学法。
分析法:该法伴随并渗透于精读及研读课文内容时。分析就是将课文内容一段段一层层拆开来看,每层每段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记叙或陈述什么,说明或介绍或解释什么,论述表明什么观点,抒情表达什么感情。再将逐层的意思联系起来,看究竟让我们明白什么问题。
综合法:综合法是分析法的后续。分析是将整体拆开来看,综合是将拆开的东西再装配起来从整体上看。具体说就是将分析的各层或各段的意思集中起来,从整体上究竟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问题。所读如果是文学作品,综合出来的应当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所读如果是说明文,综合出来的则是某项知识,例如一个定理、一个公式等;如果是论述文,综合出来的则是某个道理。综合法的终端,当是阅读者汲取知识的基本完成。
推理法:该法渗透于分析、综合两法之中。推理是利用已知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可分为“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我们平时说学习要做到“举一反三”,归纳法就是“举一”的过程,而演绎法则是“反三”。从哲学上说,归纳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演绎法则是将理性认识用于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合在一起就是“学以致用”。
观察法:此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首要方法,不仅写作需要观察,理、化、生实验需要观察,而且各种劳技课、活动课由教师进行示范的操作过程,都需要观察。对不同事物的观察,应有不同的侧重面,这要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总结出不同的观察方法,明示给学生。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陌生事物各个部位的发现,并做为上升理性认识的基础。这是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调查法:该法主要用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研究性学习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是必须到社会上去搞调查的。调查法首先是确定调查目的,根据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然后接触对象进行访谈,并做好调查记录,从而获得详实的感性材料。
联想法:联想是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该法的运用,有利于扩展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方法所取得的感性材料,从而使感性认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从而飞跃至理性认识。联想法有三个并列的运用:一是横向联系,即去联想对象的周围相关事物;二是纵向联系,即去联想对象的过去,并预测其未来;三是内部联系,即联想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可能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联想还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质疑法:质疑法是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的一种学习方法。诚然,我们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无可质疑的,但也不排除有错漏之处,因为每套教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对正确的知识提出质疑,通过讨论越辩越明,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而对错漏之处的质疑,则是正确的质疑,对教材内容错漏之处的修正,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显示出对知识批判地接受这一正确的途径。
整理法:该法是如何整理学习笔记的方法。就是说,学生笔记要由学生自己动脑整理,而不是老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更不是抄黑板上的东西,或抄课本。而是学生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之后的整理,并把整理过程变成一个综合的过程。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例如可编制知识结构图,也可画知识展示图,或是列表,或是图画等等。个人的笔记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与别人一样。这一方法极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巩固。
积累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扩展知识范围和避错。方法就是预备一些小本子或卡片。可分门别类地记录课外阅读、观察、见闻的新东西(对个人而言)。例如对名人名言的集合,对哲理诗词的集合,或是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记录,以及个人所感兴趣的某些知识等等,都可积累。避错就是将自己曾发生过错误的知识集合起来,以督促自己警示自己不重犯错误。例如集合你所写过的错别字、外语单词等等。
记忆法:一般可分为必用法、常用法和特用法三类。这是我于八十年代总结出来的。必用法是强调记忆任何知识内容,都必须用有识记忆和重复记忆。前者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的明确,就是要记住,后者则遵循遗忘规律,确定重复记忆的时间与间隔。这必用法无疑是配合常用法与特用法综合使用的。
常用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应用,亦即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找出不同的与之相适用的记忆方法来。这些方法应当包括:提纲记忆、结构记忆、重点词语记忆、图示记忆、列表记忆、逻辑记忆、句子成分分析记忆、对比记忆、类比记忆、分类记忆、综合记忆、联系实际记忆、形态形象记忆、附着记忆、扩大记忆、比喻记忆、种属记忆、整理记忆、辩论记忆、问答式记忆、录音记忆、兴趣记忆、无识记忆等等。
特用法是指让学生以个人实际状况、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为基础,将陌生知识与自己熟知的事物相挂钩相联结的附着式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是个人的一种特别的记忆。
模仿法:主要用于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及其它学科的写作训练;也用于音乐的学唱,图画的临摹,体育项目的动作示范,各种劳技的操作。该法是创造的前奏,是加深感性认识的必要体验。对不同事物的模仿要抓住各自的特点,因此要仔细观察,弄清步骤,记住要点,并从中体会、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一旦从中悟得了道理,模仿即告终止,就可以进入创造过程了。
迁移法:该法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也就是将共性迁移至个性,将一般迁移至个别,将抽象迁移至具体。例如“1+2=3”,其中的“相加”的含义就是共性。把握了这个共性,就可以迁移至“2+3=?”中去了。又如把握了“主语”这个为首的句子成分的含义,就抓住了共性,就可以迁移到任何句子中去找出主语来。再如学习了比喻这个修辞格,就可以用于写作,这就是迁移。可见迁移是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方法是意识化的工具,我们应当给学生预备更多的足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激励学生自己去积累去发现更多更科学的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