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业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反馈,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恰当的作业评价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那么,如何在数学作业评价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作业评价的激励功能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一、凸现激励性,让评价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恰当的数学作业评价却是师生重要的良性交流平台之一。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数学学科看成是一门纯知识性的学科,同时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作业评价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数学作业”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评价、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最大的功能是激励而并非是“宣判”。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应处处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作业题中,我常尝试设置“友情提示”、“情感激励”栏目,如:“××同学,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可要加油啊!”“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一定能行!”作业末尾也这样试着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案!”这些热情的话语能缩短学生与作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做数学习题既有趣又轻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去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发挥最佳的作业水平。
二、强化指导性,让评价成为学生创新火花的“保护剂”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数学作业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练习方法之一,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但学生在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的是学生不细心,把数字或运算符号抄错;有的是学生审题或计算出现问题;有的则是学生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些情况,老师除了在错题处圈圈、画横线外,还可以在错题旁注上有针对性的评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如:“老师相信你能自己发现题中的错误!不信找找看”,“把你的做法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找到错误和原因,而且能促使学生探求出正确的解法;学生也能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类似失误的再发生。这样评价学生的作业,就能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效地转化成宝贵的学习资源,转化成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得作业评价,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反馈,而且成了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注重长效性,让评价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兴奋剂”
数学作业是学生走向知识殿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不同阶段应引进不同的有效评价机制,从学生主体出发,在作业评价中显示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写上各种激励性评语:对于优秀的作业,我经常有针对性地加上这样的眉批:“你实在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真厉害,你的想法比老师想的还要高明,不愧为我班的‘智慧之星’!”有时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就在作业评价时适当写下一些期待性评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例如:“虽然这道题你算错了,但老师还是要奖励你,因为你的解题思路很有新意!”“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你愿意再试着做一次吗?”这些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无声交流,在孩子们的心中教师有着神圣的威望,孩子们都把老师的评语尊若至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就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体验着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鼓励。
四、提高参与性,让评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调节剂”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组织学生评价数学作业,其实也是在“做数学”。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过程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有效活动的过程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去“做”、 去“悟”、去“体验”才形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首先是自评,它是学生反思学习的一种必要途径。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业的难易度,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其次是互评,它又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阶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再次是小组评价,它是学生间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摇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参加小组评价,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个性,也最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评价不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作业评价这一纽带,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滋润学生的心田,有机地对学生渗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作业评价及时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欣赏,不断地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业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反馈,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恰当的作业评价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那么,如何在数学作业评价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作业评价的激励功能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一、凸现激励性,让评价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恰当的数学作业评价却是师生重要的良性交流平台之一。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数学学科看成是一门纯知识性的学科,同时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作业评价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数学作业”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评价、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最大的功能是激励而并非是“宣判”。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应处处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作业题中,我常尝试设置“友情提示”、“情感激励”栏目,如:“××同学,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可要加油啊!”“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一定能行!”作业末尾也这样试着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案!”这些热情的话语能缩短学生与作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做数学习题既有趣又轻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去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发挥最佳的作业水平。
二、强化指导性,让评价成为学生创新火花的“保护剂”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数学作业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练习方法之一,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但学生在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的是学生不细心,把数字或运算符号抄错;有的是学生审题或计算出现问题;有的则是学生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些情况,老师除了在错题处圈圈、画横线外,还可以在错题旁注上有针对性的评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如:“老师相信你能自己发现题中的错误!不信找找看”,“把你的做法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找到错误和原因,而且能促使学生探求出正确的解法;学生也能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类似失误的再发生。这样评价学生的作业,就能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效地转化成宝贵的学习资源,转化成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得作业评价,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反馈,而且成了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注重长效性,让评价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兴奋剂”
数学作业是学生走向知识殿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不同阶段应引进不同的有效评价机制,从学生主体出发,在作业评价中显示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写上各种激励性评语:对于优秀的作业,我经常有针对性地加上这样的眉批:“你实在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真厉害,你的想法比老师想的还要高明,不愧为我班的‘智慧之星’!”有时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就在作业评价时适当写下一些期待性评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例如:“虽然这道题你算错了,但老师还是要奖励你,因为你的解题思路很有新意!”“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你愿意再试着做一次吗?”这些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无声交流,在孩子们的心中教师有着神圣的威望,孩子们都把老师的评语尊若至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就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体验着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鼓励。
四、提高参与性,让评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调节剂”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组织学生评价数学作业,其实也是在“做数学”。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过程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有效活动的过程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去“做”、 去“悟”、去“体验”才形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首先是自评,它是学生反思学习的一种必要途径。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业的难易度,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其次是互评,它又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阶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再次是小组评价,它是学生间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摇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参加小组评价,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个性,也最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评价不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作业评价这一纽带,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滋润学生的心田,有机地对学生渗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作业评价及时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欣赏,不断地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