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出发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岁月的变迁,音乐也日益完善起来,形成了各种风格,各个派别。但无论怎样的日新月异,究其根本却始终不会脱离6个元素:即,节奏(Rhythm)、旋律(Melody)、结构(Texture)、曲式(Form)、音色(Tone Color)、调性(Tonality)。节奏作为音乐元素的首要因素,它对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幼儿园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我们就更应该把握根本,从“源头”出发,让幼儿在清澈而有活力的源泉下蓬勃向前。
  源泉一:巧用“诗歌韵律”
  人们常说文学和音乐是相通的,诗歌是音乐的孪生姐妹,是和音乐一起诞生的,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音乐文学。我想两者的共同点应该是都与节奏和韵律相结合的缘故吧!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幼儿熟悉的诗歌来练习不同的节奏型。如活动诗歌《蚂蚁搬米》我就用三种不同的节奏型来练习。
  1.一只 蚂蚁 来搬 米,搬来 搬去 搬不动。两只蚂蚁 来搬米,身体 晃来 又晃去 ,三只 蚂蚁 来搬 米 ,轻轻 抬着 进洞 里。
  2.一只 蚂蚁 来搬 米 ,搬来 搬去 搬不动。两只 蚂蚁 来搬米,身体 晃来 又晃去 ,三只 蚂蚁 来搬 米 ,轻轻抬着 进洞 里。
  3.一只蚂蚁 来搬 米 ,搬来 搬去 搬不动。两只蚂蚁 来搬 米,身体 晃来 又晃去 ,三只蚂蚁 来搬 米 ,轻轻 抬着 进洞 里。
  不难看出,这三种节奏如果单独放在中班上学期的话,对幼儿来说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特别是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乐节奏的长短幼儿难以控制,老师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去给幼儿讲解的话,他们不但不能理解,而且会因为枯燥而抹杀了他们对音乐的信念。在教学中,我利用孩子们喜爱的诗歌,因为在诗歌中有情节,便于他们记忆和理解,然后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不同的节奏类型,先简单节奏,让孩子们边拍手边念,因为方式不同,孩子们觉得新鲜,学的时候也就会特别在意那些不同的地方。当幼儿熟练掌握后,我再出示节奏图,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总结节奏类型,并把节奏类型延用在区域里,引导幼儿用不同节奏类型来为不同的诗歌伴奏。久而久之,幼儿在玩玩、说说、编编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了,在为以后学习歌曲打下了基础的同时更让孩子们领略和体会到了单一音乐元素的奇妙,从而对音乐活动更加有兴趣。
  源泉二:妙用“声势动作”
  身势动作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学法中的一种,他提出身体原本就是一件乐器。通过幼儿自我探索身体发出的不同音色和音高,为乐曲伴奏。如,捻指可以是高音,因为声音集中,响亮;跺脚可以是低音,声音厚实;还有拍手拍腿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这些声势加进来,没有太多的技巧或理论性的东西,却给教学增添了许多色彩。在活动《蚂蚁搬米》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
  1.借助各种身势有节奏地念童谣,并能表现童谣中的强弱。
  2.学习用拍手的身势为童谣伴奏,并表现强弱变化。
  3.创编其他身势为童谣伴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就用身势做文章,因为音乐活动不能像文学活动一样通过反复的练说来掌握诗歌,于是我就把节奏和诗歌结合在一起,用不同的身势动作作为纽带,把掌握节奏和诗歌在同一个环节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被幼儿接受和喜爱,所以他们在学习中也不会觉得枯燥。当教师开始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时,学生也就开始了节奏的训练,无形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我们强调将理论的东西淡化,转为实际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兴趣。像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其他的音乐活动中还用得很多,如,节奏训练,用身势伴奏,为学习打击乐器做铺垫。
  源泉三:选用“情境创设”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生性好动,以游戏为生命。”幼儿时期是游戏期,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应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想象、创造,把艺术活动当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和活动中唤起幼儿的艺术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音乐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对幼儿很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有着极其特殊的效果。
  音乐活动《大风和树叶》是一首相对比较舒缓的歌曲,在这首歌曲里我们既能看到悲伤孤独的一面,又能看到小树叶满怀希望积极的一面,所以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这首乐曲,然后想象自己就是这样一片树叶,在教室里跟着音乐随意飘动。但是,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非常的“随意”,他们会跟着音乐的速度和乐句的长短快慢来调整自己飘的速度和着落点。这样的效果我想是教师无论用多少的语言也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说,合理选用情境,创设情境同样也能为幼儿学习音乐、掌握乐曲的节奏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源泉四:慎用“乐器伴奏”
  幼儿园的乐器伴奏大多是打击乐器,因为打击乐器是最好的练习节奏的器材。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说“慎用”呢?其实这个“慎用”不是不用,相反应该是常用,关键点在于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纯粹地为了节奏而进行打击乐活动,相信幼儿是很难接受的,所以要把打击乐活动分解,让打击乐活动成为孩子们巩固节奏的最后手段,通过乐器的不同音色来达到和声的效果。
  欣赏活动《瑶族舞曲》这首乐曲不同于歌唱活动,它没有歌词只有旋律,想要理解它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要给乐曲配器!所以让孩子充分理解音乐是配器的首要条件。在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感受乐曲的气氛和速度。活动一开始就以声势动作让孩子们在看、听、模仿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乐曲的速度、力度和变化。在这中间我也注意到了声势叠加的顺序,先用固定节奏,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加上节奏的变化,最后才加上配器!由于我随时在做变化,活动中孩子们无时无刻都紧紧地跟着我,既不觉得挑战太大又有一定的变化,而我的变化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变化的同时也复习了上一环节,难度不是很大,在模仿过程中就能自行解决,不需要老师手把手告之究竟应该怎样拍,教师也不是在费力地数拍子,取而代之的是哼唱优美的旋律。而一些能力稍强的孩子也会随之跟上。这样旋律和节奏都会慢慢被幼儿掌握。在此基础上的配器也一定是有效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有很大作用。既然音乐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如此之大,那么我想我能够做的就是让幼儿爱上音乐。而节奏作为音乐的源泉之一,我们对其更应该重视起来,把复杂、难懂的节奏教学在幼儿喜爱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其轻松掌握,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为其以后学习铺下一条笔直、美好的康庄大道!
  注:本文系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需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对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感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实,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
摘 要:如果在英语教学中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变成故事的形式去教给孩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就不会那么的被动,他们一定会乐于去学、乐于去讲、乐于去演,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故事教学;表演和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许多人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确如此,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时期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所看到的,或许就是我们经历过的或者即将要经历的,我们从故事
作为中国文学四大样式之一的散文,以其平易轻灵的笔调、自由活泼的行文,向我们展现了身边光怪陆离的世界。阅读那一篇篇优秀的散文,通过那充满灵性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一幕幕真切的场景,捕捉到那一段段旧时的记忆,体味到那种种哲人的思想。  粤教版把“散文”的教学专门作为高中选修课的一个板块,那么,这样一本精致的散文教材,我们应如何教呢?可能不少教者生怕“浪费”了这一篇篇美文,从字词谋篇到思想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工具之一,因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会为学生日后的识字和阅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有效地学习拼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快乐教学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工具之一,也是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想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对家校合作教育中的相关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五个“ ”的实践规避策略。旨在让家长和学校在合作中提升教育力,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实施;科学方法  家校合作教育,家校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这既是家校合作的出发点,
成长,追梦的课堂,我走在路上。 ——题记  小时候,  我不知英语为何物。  直到有一次,  上初中的姐姐,  带回来一首英文歌,  依稀记得是Big Big World。  一唱,我就被神奇的语言所吸引。  这就是我和英语的初次相遇。  一直以来,  英语成绩总是班上的佼佼者。  进入大学后,  才恍然大悟,  这么多年来,  学的只是哑巴英语,  于是“疯狂英语”进入了我的生活,  我踏上了口
摘 要: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觉得英语的学习都是老师要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必须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任务型教学法使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教学步骤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三个方面对任务型教学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
摘 要: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有必要作一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创新人才
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在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我注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明理激情,以课堂为阵地,以常规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
摘 要: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了解文本,努力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兴趣的生活情境,采用灵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生活;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