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各省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几乎都在写作板块的“发展等级”中对“深刻”作了专门的规定。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就说明,高中生写作能力的重点是思考力或思辨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打开思维之门,对学生进行哲理思辨能力培养和作文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从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能上优秀作文榜的,多数都是在作文中渗透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现象与本质等唯物主义的精髓,有着较强的思辨能力的作文。现在高考的作文命题,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思辨能力正是学生能力结构中薄弱的一环。议论文议论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思辨能力的高下,善于全面思考,能进行由表及里的辨析,文章才能有深度,才能有说服力,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强化这种能力的训练。
1.对作文试题的主旨要深度挖掘
高考的作文试题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为表现文题提供的材料,往往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相互联系的有著复杂关系的两件以上的事物,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也不是单一层次,而是有着多侧面的深层关系。考生对题目往往需要进行侧面、多层次的分析,才能够发幽探微,确定题旨。如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题目本身提供了三个思维层次:①个体形成集体;②集体形成风气;③风气又影响个体和集体的发展。三个思维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考生必须在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层次意义(即文题所示的三者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理解文题;任何只对第一层或第二层的简单化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思维只会曲解文题的原意,降低试题本身的难度并给文章造成缺憾。2006年全国卷:一只鹰抓住一只羊被乌鸦看见,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这段寓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即客观存在决定主观决策、方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凡事不可主观臆断,更不能盲从,别人做得好的,自己未必也能做得好,必须切合个人实际。2014年安徽卷“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的不同意见”,直接体现了多一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少一点非此即彼绝对化的哲学思想。浙江卷“门与路”的材料,渗透着万事万物相互依存、转化,终点与起点,抽象到具体,人生、事业、旅程无绝对终点的辩证思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对所给的作文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2.论证方法的指导要科学得法
在论证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展开?从思维方法的角度上讲,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①善于辩证分析。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善于全面地、发展地、历史地去进行分析,从偶然与必然、量变与质变、外因与内因、历史与现实、条件与时机等方面人手,就可以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说“善败者不亡”这个命题,就是从事物向对立转化这个辩证观点提出来的。“善败”就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构成了转化的条件,也就有可能向成功转化。
②善于比较分析。正与反、好与坏、是和非、美和丑,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只有对照,才更突出。文章正写一段,反写一段,是展开论证的基本方法之一,常能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比较分析除了对比之外,还有喻比、类比,用得好,不仅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而且更主要的是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从而产生雄辩的逻辑力量。
③善于因果分析。社会上的每一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由因推果,或由果探因,从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可使论证深入。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只有说清了道理,才能使人折服。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在论证方法上给学生归纳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3.写作训练要形式多样
训练上,在注重实际效果的前提下,形式灵活多样,长文短文,续写判断,兼而有之。
①对下面几道作文,运用辩证分析,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a.路瓦栽夫人的命运是偶然造成的吗?(偶然和必然)
b.评“开卷有益”(一分为二)
c.跬步和千里(量变质变)
d.压力和动力(事物转化)
②下面列举的几组概念,有些属于正反对照,有的不是,加以判断区别。
实干和巧干
实干和浮夸
蛮干和巧干苦干和蛮干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
尊重人才和压制人才
亲小人与远贤人疏远贤人与重用贤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下面几道作文题,侧重对比分析,各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a.萤火虫和火炬
b.谈“比”
c.发光与沾光
④下面是一篇比喻论证的文章,请顺着文章的思路写下去。
根雕艺术与育人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受到原材料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自然形態关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造艺,把根的自然关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由此我想到育人,根雕艺术与育人,有某种相通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处。(续写)
哲理给人以启迪,使人深刻。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从内容到形式,要尽可能点燃学生理性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和写作的冲动,学生的作文才会有闪光点、动人处,才能使人咀嚼品味,称赞不已。
从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能上优秀作文榜的,多数都是在作文中渗透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现象与本质等唯物主义的精髓,有着较强的思辨能力的作文。现在高考的作文命题,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思辨能力正是学生能力结构中薄弱的一环。议论文议论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思辨能力的高下,善于全面思考,能进行由表及里的辨析,文章才能有深度,才能有说服力,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强化这种能力的训练。
1.对作文试题的主旨要深度挖掘
高考的作文试题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为表现文题提供的材料,往往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相互联系的有著复杂关系的两件以上的事物,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也不是单一层次,而是有着多侧面的深层关系。考生对题目往往需要进行侧面、多层次的分析,才能够发幽探微,确定题旨。如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题目本身提供了三个思维层次:①个体形成集体;②集体形成风气;③风气又影响个体和集体的发展。三个思维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考生必须在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层次意义(即文题所示的三者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理解文题;任何只对第一层或第二层的简单化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思维只会曲解文题的原意,降低试题本身的难度并给文章造成缺憾。2006年全国卷:一只鹰抓住一只羊被乌鸦看见,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这段寓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即客观存在决定主观决策、方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凡事不可主观臆断,更不能盲从,别人做得好的,自己未必也能做得好,必须切合个人实际。2014年安徽卷“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的不同意见”,直接体现了多一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少一点非此即彼绝对化的哲学思想。浙江卷“门与路”的材料,渗透着万事万物相互依存、转化,终点与起点,抽象到具体,人生、事业、旅程无绝对终点的辩证思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对所给的作文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2.论证方法的指导要科学得法
在论证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展开?从思维方法的角度上讲,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①善于辩证分析。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善于全面地、发展地、历史地去进行分析,从偶然与必然、量变与质变、外因与内因、历史与现实、条件与时机等方面人手,就可以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说“善败者不亡”这个命题,就是从事物向对立转化这个辩证观点提出来的。“善败”就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构成了转化的条件,也就有可能向成功转化。
②善于比较分析。正与反、好与坏、是和非、美和丑,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只有对照,才更突出。文章正写一段,反写一段,是展开论证的基本方法之一,常能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比较分析除了对比之外,还有喻比、类比,用得好,不仅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而且更主要的是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从而产生雄辩的逻辑力量。
③善于因果分析。社会上的每一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由因推果,或由果探因,从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可使论证深入。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只有说清了道理,才能使人折服。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在论证方法上给学生归纳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3.写作训练要形式多样
训练上,在注重实际效果的前提下,形式灵活多样,长文短文,续写判断,兼而有之。
①对下面几道作文,运用辩证分析,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a.路瓦栽夫人的命运是偶然造成的吗?(偶然和必然)
b.评“开卷有益”(一分为二)
c.跬步和千里(量变质变)
d.压力和动力(事物转化)
②下面列举的几组概念,有些属于正反对照,有的不是,加以判断区别。
实干和巧干
实干和浮夸
蛮干和巧干苦干和蛮干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
尊重人才和压制人才
亲小人与远贤人疏远贤人与重用贤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下面几道作文题,侧重对比分析,各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a.萤火虫和火炬
b.谈“比”
c.发光与沾光
④下面是一篇比喻论证的文章,请顺着文章的思路写下去。
根雕艺术与育人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受到原材料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自然形態关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造艺,把根的自然关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由此我想到育人,根雕艺术与育人,有某种相通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处。(续写)
哲理给人以启迪,使人深刻。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从内容到形式,要尽可能点燃学生理性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和写作的冲动,学生的作文才会有闪光点、动人处,才能使人咀嚼品味,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