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优化习作评价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总结平时的观察和实际经验,发现语文习作评价“无的放矢”“面面俱到”的问题阻碍了习作教学的有效进行。针对种种情况,我提出了“点面结合”的習作评价方式,优化习作评价。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有的放矢,有利于落实课程目标;关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客观全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评价明晰,有利于学生进行二次修改。
  【关键词】小学语文;点面结合;习作评价
  我们不能否认时至今日习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我想我们必须另谋出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经过不断地反思、研究、实践,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把关注点落在习作课堂上,习作评价总是被忽略。很多情况下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只有一个等级,即使写着密密麻麻的评语,仔细琢磨发现存在着很多有待商榷的地方。
  回顾一下,我们平时写评语最喜欢用什么字眼?“本文还不够详细”“真棒”“写得罗嗦,像流水帐。”“叙事不具体,不生动。”“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得当”“语句(不)通顺”。这类评语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引领性。有的教师喜欢使用一些含糊空洞的程式化语言对学生的习作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有效挖掘学生文章中积极的因素,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弊端缺少积极而有效的引导。这类评语看似指导学生写作活动、实则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作文评语丧失了应有的兴趣。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在已有的习作评价诸多理念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优化习作评价,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所谓的“点”指的是支点评价。支点评价指的是起关键作用的评价。“面”指的是根据该篇习作的年段目标,单元习作训练重点,对影响学生本次习作的各个因素进行一个过程性整体的量化评价。评价表中的每一项评价指标都占一定的百分比,其中涉及本次习作训练重点的评价指标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大些。学生的每一项评价指标所得分值之和就是这次习作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分析,实践证明点面结合量化评价有以下的优势。
  一、有的放矢,有利于落实课程目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其中一个学生的习作《第一次拖地》,开头和结尾也写得很随意,书写潦草,但我在支点评价一栏写的一段评价是:“从文章可知,你在拖地的过程中,能留心观察地面的情况,并且能按照拖地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打水、拧水、拖地的全过程,步骤清楚。第一次独自在家拖地,因为经验、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可恰恰这手忙脚乱,生动地突出了“第一次”。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你在“拖地”这件事情获得了“事在人为”的启示,情感真实。这个评价看似普通,但只要细心一想,这个评价既关注了年段目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又落实了单元重点训练点——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至于习作过程中其它附带的问题、因素,如书写、态度等在过程性评价中一目了然,无需多言。因为评价点有针对性,所以学生看到评价就很清楚这次习作的重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和内容。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同一个学期,不同的文体,不同单元其训练要求、重点也各不一样。或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训练选材组材能力,或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中的支点评价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以各次作文训练重点作为点评的焦点或靶子,抓住一点(关键问题),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分而治之。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更有针对性;更利于落实习作训练重点;更有利于学生作文稳步提高。
  二、关注过程,有利于提高综合素养
  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的表述对比,可以看到,在关于习作教学的表述上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莫过于改“作文”为“习作”了。作文与“习作”只是一字之差,其侧重点却相去甚远。“作文”强调的是“文”,重的是结果。“习作”强调的是“习”,重的是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习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习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点面结合的习作评价方式既能体现习作的侧重点,又能通过对影响这次习作的各个因素量化,让学生整体了解自己的习作情况,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重要的是点面结合评价方式,把老师的评价的关注从注重知识学习结果,忽视能力发展,发展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点面结合,评语与量化整合的评价方式既能抓住评价关键,突出重点,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勇于交流,善于修改等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三、客观全面,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
  美国教师在对待习作“跑题”这个问题上宽松许多。教师先“像正常情况一样使用评分标准”即先不考虑题目给一个分数,再减去题目相关性应得的分数,而不是直接判定为失败文章。美国对待学生的考场作文之所以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是因为他们认为考场作文的评分宗旨在于评价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对学生在标准化条件下所接受的共同的任务做出反映的能力。写作文评语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发展每个学生写作的诸多潜能。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客观地全方位指出习作的优点与努力方向,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写作兴趣。
  四、评价明晰,有利于二次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在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点面结合把学生的习作能力细化为一系列评价指标,设计出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其中的整体量化评价主要用数字和度量来描述现象,而非语言文字。关注的是学生习作过程和能力。其作用除了评定习作成绩外,更使习作的评价趋明晰化,让学生们对自己习作中的成功精妙之处和失误不足之处都一目了然,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习作过程,有利于为学生指明二次修改的方法和继续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实践证明,在明晰的、主次分明的、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下,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提高了。而且在习作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勇于交流,善于修改等良好的习作习惯。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两种思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这是广大数学老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数形结合”。多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六年级的一些应用题,尤其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如果你用了“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去理解题目意思,再难的题也能迎刃而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数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而在四项技能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实质性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写作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读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的英语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受到教学设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英语学习比较困难
【摘要】为了有效地促进山区初中英语词汇的学习记忆,必须根据科学的英语词汇学习记忆理念,通过巧妙地设计学习活动,提倡科学的英语词汇记忆方法及技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记忆习惯。笔者从山区农村初中生识记单词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创设最佳心理状态和记忆策略两个方面对提升词汇学习能力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学习能力  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来说,英语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激励机制,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环境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以听说为主。如何让学生听英语、讲英语
【摘要】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被置于新的高度。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尽管很多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研究从笔者初中教学经验着手,分析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学科重要性更加突出,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运用渗、析、创、激等策略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不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想和构建人生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林明,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2018-2020)主持人,福建省“优秀教师”,广东省梅州市首届“嘉应名教师”。主要学术论著有《给教师一个支点》、《语有趣,文有味》、《不只是为了高考》(与人合著)等,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月刊》等报纸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  郑颖(以下简称“郑”):林老师,您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您选择这一职业的理由是什么? 
【编者按】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者要追求有温度的教育。正如有人说:“教育的本义在立人,在‘上所施’与‘下所效’之间,给予人发展的能力,并引其向善。教育如果忽略了‘人’,即使形式丰富多样,其实教育也没有真正发生。”在教育教学中,韩宜奋老师以“少、慢、真、美”为理念,坚定“做真教育,做有温暖的教育”的信念,坚守“说人话,做人事,通人性,解人情”的原则,坚持“共情同行”的宗旨,创造了温暖自在、灵活丰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下面就历史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重要转接关键节点,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为此学校要提高对初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達到让初中生加强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不断自我超越的全身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成长。本人在这方面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思想层面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学校层面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