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新生命诞生了!降临人世后,宝宝首先要完成5件大事,才能打好健康成长的地基。
大事1:第一声啼哭
在出生之前,胎儿主要靠脐带从母亲血液中获得养分,他的肺还不能工作,胎盘保证着母亲含有丰富氧气的血液和胎儿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之间的交换。出生后,新生儿接触到空气,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能再依赖于母亲,需要开始呼吸,心脏和肺开始运行——空气充满了他的肺部、肺泡扩张。很快,妈妈就听到了宝宝的第一声啼哭。
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很重要,是由胎儿转变为婴儿的信号。医护人员会在其后第1分钟及第5分钟对宝宝进行2次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满分)为正常新生儿;若评分在7分以下,考虑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重度窒息。大多数新生儿在7~10分。
大事2:第一次吃奶
如果妈妈身体允许,在宝宝出生(足月)后半小时就可以喂奶了。刚开始的两天里,妈妈的乳房也许只分泌几滴初乳,但初乳的营养质量相当高,而且含有很多抗体,能增加宝宝胃肠道抵抗细菌的能力。所以,只要宝宝醒了,就应让宝宝多吸吮,这样母乳量会越来越多,能满足宝宝营养所需。
大事3:第一次排便
通常,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大便,开始时排胎粪,其后两三天大便颜色逐渐从暗绿色过渡到黄色,性状稀软,有时含有黏液。再往后,大便什么样取决于宝宝吃什么。一般而言,吃母乳的宝宝会排出金黄色、稀软的大便;吃奶粉的宝宝,大便颜色从淡黄色到褐绿色都有。
大事4:接种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注射时间为:24小时内第一针,满月第二针,6个月第三针。全程接种后,至少9年内无需加强免疫。
卡介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凡是足月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卡介苗的接种。宝宝3个月时,可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结核细菌素试验,以明确接种是否有效。
大事5: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医护人员会在宝宝脚跟采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制的滤纸上,待阴干后封袋寄至新生儿筛查中心,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其目的是通过筛查,使患病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疾病或死亡。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时发现、诊断听力障碍儿童,这对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新生儿家长需提高认识,重视筛查、接受筛查、配合筛查。
2016年6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医院会对每个新生儿(出生6~72小时内)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结合儿科医师心脏听诊。通过筛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将会得到及时诊断和及早干预。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刚脱离母体,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态出现。不明所以的父母碰到这些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深怕宝宝出问题。其实,新生儿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状态,以下5大“怪事”无需处理。
怪事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机制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加快,产生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加之新生儿肠道细菌群未建立,不能及时将胆红素转化为粪胆原、尿胆原而排出体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宝宝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程度重(超过一定数值);
③黄疸进展快,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等。
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胆汁黏稠、淤滞,胆管阻塞,重度黄疸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危及生命,即使幸存也可能因神经系统受损而终身残疾。
怪事2:生理性乳房肿大
不论男女,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都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有些老人认为应挤压新生儿(特别是女宝宝)的乳头,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的原因是,其体内含有从母体中得到的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宝宝出现乳房肿大和泌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处理,出生2~3周后会自然消退。挤压乳头易造成感染,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
怪事3:螳螂嘴和马牙
有些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老百姓俗称“螳螂嘴”。还有些新生宝宝的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俗称“马牙”。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多数几周后可自行消失,只要保持口腔清洁,不必作特殊处理。
民间有处理“马牙”的习俗,有些老年人主张用布擦、用手抠或用针挑,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新生宝宝的免疫力尚在发育中,抗感染能力很差,如果手、布、针不干净,极易引发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败血症。
怪事4:假月经
有些女宝宝在出生5~7天时,阴道会排出少量红色和白色的分泌物,这是假月经。在怀孕期,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会引起胎儿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增生。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宝宝增生的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分泌白色黏液,即白带;有些宝宝的阴道还会流出血性分泌物,即假月经。
假月经是生理性阴道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后,一般会持续数天,父母不必着急,只要保持外阴清洁就可以,不需要作特殊治疗。
怪事5:生理性体重下降
胎儿长期浸泡在母亲的羊水中,当新生儿出生后,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会被蒸发掉,同时还会排出大量胎粪,所以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一般地说,新生儿生理性减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出生3~5天后体重就开始回升,出生后10天左右可完全恢复到出生体重。
大事1:第一声啼哭
在出生之前,胎儿主要靠脐带从母亲血液中获得养分,他的肺还不能工作,胎盘保证着母亲含有丰富氧气的血液和胎儿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之间的交换。出生后,新生儿接触到空气,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能再依赖于母亲,需要开始呼吸,心脏和肺开始运行——空气充满了他的肺部、肺泡扩张。很快,妈妈就听到了宝宝的第一声啼哭。
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很重要,是由胎儿转变为婴儿的信号。医护人员会在其后第1分钟及第5分钟对宝宝进行2次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满分)为正常新生儿;若评分在7分以下,考虑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重度窒息。大多数新生儿在7~10分。
大事2:第一次吃奶
如果妈妈身体允许,在宝宝出生(足月)后半小时就可以喂奶了。刚开始的两天里,妈妈的乳房也许只分泌几滴初乳,但初乳的营养质量相当高,而且含有很多抗体,能增加宝宝胃肠道抵抗细菌的能力。所以,只要宝宝醒了,就应让宝宝多吸吮,这样母乳量会越来越多,能满足宝宝营养所需。
大事3:第一次排便
通常,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大便,开始时排胎粪,其后两三天大便颜色逐渐从暗绿色过渡到黄色,性状稀软,有时含有黏液。再往后,大便什么样取决于宝宝吃什么。一般而言,吃母乳的宝宝会排出金黄色、稀软的大便;吃奶粉的宝宝,大便颜色从淡黄色到褐绿色都有。
大事4:接种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注射时间为:24小时内第一针,满月第二针,6个月第三针。全程接种后,至少9年内无需加强免疫。
卡介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凡是足月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卡介苗的接种。宝宝3个月时,可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结核细菌素试验,以明确接种是否有效。
大事5: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医护人员会在宝宝脚跟采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制的滤纸上,待阴干后封袋寄至新生儿筛查中心,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其目的是通过筛查,使患病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疾病或死亡。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时发现、诊断听力障碍儿童,这对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新生儿家长需提高认识,重视筛查、接受筛查、配合筛查。
2016年6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医院会对每个新生儿(出生6~72小时内)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结合儿科医师心脏听诊。通过筛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将会得到及时诊断和及早干预。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刚脱离母体,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态出现。不明所以的父母碰到这些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深怕宝宝出问题。其实,新生儿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状态,以下5大“怪事”无需处理。
怪事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机制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加快,产生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加之新生儿肠道细菌群未建立,不能及时将胆红素转化为粪胆原、尿胆原而排出体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宝宝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程度重(超过一定数值);
③黄疸进展快,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等。
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胆汁黏稠、淤滞,胆管阻塞,重度黄疸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危及生命,即使幸存也可能因神经系统受损而终身残疾。
怪事2:生理性乳房肿大
不论男女,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都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有些老人认为应挤压新生儿(特别是女宝宝)的乳头,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的原因是,其体内含有从母体中得到的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宝宝出现乳房肿大和泌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处理,出生2~3周后会自然消退。挤压乳头易造成感染,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
怪事3:螳螂嘴和马牙
有些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老百姓俗称“螳螂嘴”。还有些新生宝宝的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俗称“马牙”。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多数几周后可自行消失,只要保持口腔清洁,不必作特殊处理。
民间有处理“马牙”的习俗,有些老年人主张用布擦、用手抠或用针挑,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新生宝宝的免疫力尚在发育中,抗感染能力很差,如果手、布、针不干净,极易引发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败血症。
怪事4:假月经
有些女宝宝在出生5~7天时,阴道会排出少量红色和白色的分泌物,这是假月经。在怀孕期,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会引起胎儿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增生。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宝宝增生的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分泌白色黏液,即白带;有些宝宝的阴道还会流出血性分泌物,即假月经。
假月经是生理性阴道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后,一般会持续数天,父母不必着急,只要保持外阴清洁就可以,不需要作特殊治疗。
怪事5:生理性体重下降
胎儿长期浸泡在母亲的羊水中,当新生儿出生后,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会被蒸发掉,同时还会排出大量胎粪,所以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一般地说,新生儿生理性减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出生3~5天后体重就开始回升,出生后10天左右可完全恢复到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