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中,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与《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体性发展 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及其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1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主动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他们不能被视为一张白纸由他人在上面涂抹,也不能被看作一个空的容器,由教师往里装知识),并通过自己的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初中生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首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主体性获得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而主体性的“发展”是“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发挥”又可以促进和加速“发展”第二,教学应该促进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全面发展意味着他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的增强,表现为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教师来说,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师既要教学生又要教自己,既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内在联系性、思想方法等进行研究,并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和设计,还要在教学过程进行中不断对自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的自我监控)。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自主权。
二、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过程。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正如波利亚所说:要使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让学生从无感情的符号中获得真实生动的愉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强调教师应当把自己看成一个推销员,把数学知识推销给自己的学生。
2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
活动必须是学习者主动和积极进行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活动者,虽然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进行,但是却要由主体自己控制。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心理上获得客体的意义,这不是简单地在头脑里登记一下就了事的,而是必须对客体主动进行感知,并对输入的信息加工时进行的积极的心理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能完成的。活动自主性的重要标志是主体的智力参与,主体的智力参与程度越高,活动的自主性就越强。在自主活动下,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的个人体验,就是新知识心理意义的基石,最终升华为新知识的心理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1、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确,教师设计出的问题,既要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合作探究并非简单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而是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探究性问题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对话、答辩、争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2、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图形式走过场;3、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切忌引诱学生往教师设计好问题答案的“陷阱”里跳;4、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5、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一定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3交流展示,作结促达
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以供他人(教师同学)参考、评价。展示是对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学生们的不足之处,教师言简意骇地进行评价、点拨,得出正确一致的认识。如在“多项式”教学中,对问题“多项式与单项式有何区别(概念、系数、次数)”交流时发现学生意见不一,经展示后学生统一认识如下:从概念看,多项式与单项式都是整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单项式是多项式的项。从系数看,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的各项有系数,而对整个多项式而言没有系数概念。从次数看,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在交流展示中,对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辨析错因,启发自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辨析错因,探掘隐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辨析错因,考察推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辨析错因,探索新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是主体教育思想、现代数学教学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它为探索培养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提供了途径和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屯庄营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体性发展 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及其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1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主动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他们不能被视为一张白纸由他人在上面涂抹,也不能被看作一个空的容器,由教师往里装知识),并通过自己的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初中生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首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主体性获得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而主体性的“发展”是“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发挥”又可以促进和加速“发展”第二,教学应该促进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全面发展意味着他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的增强,表现为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教师来说,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师既要教学生又要教自己,既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内在联系性、思想方法等进行研究,并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和设计,还要在教学过程进行中不断对自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的自我监控)。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自主权。
二、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过程。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正如波利亚所说:要使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让学生从无感情的符号中获得真实生动的愉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强调教师应当把自己看成一个推销员,把数学知识推销给自己的学生。
2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
活动必须是学习者主动和积极进行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活动者,虽然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进行,但是却要由主体自己控制。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心理上获得客体的意义,这不是简单地在头脑里登记一下就了事的,而是必须对客体主动进行感知,并对输入的信息加工时进行的积极的心理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能完成的。活动自主性的重要标志是主体的智力参与,主体的智力参与程度越高,活动的自主性就越强。在自主活动下,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的个人体验,就是新知识心理意义的基石,最终升华为新知识的心理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1、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确,教师设计出的问题,既要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合作探究并非简单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而是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探究性问题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对话、答辩、争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2、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图形式走过场;3、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切忌引诱学生往教师设计好问题答案的“陷阱”里跳;4、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5、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一定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3交流展示,作结促达
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以供他人(教师同学)参考、评价。展示是对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学生们的不足之处,教师言简意骇地进行评价、点拨,得出正确一致的认识。如在“多项式”教学中,对问题“多项式与单项式有何区别(概念、系数、次数)”交流时发现学生意见不一,经展示后学生统一认识如下:从概念看,多项式与单项式都是整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单项式是多项式的项。从系数看,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的各项有系数,而对整个多项式而言没有系数概念。从次数看,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在交流展示中,对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辨析错因,启发自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辨析错因,探掘隐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辨析错因,考察推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辨析错因,探索新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是主体教育思想、现代数学教学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它为探索培养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提供了途径和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屯庄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