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事实告诉我们,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浅谈初中;数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70-01
  一、用活教材实例,培养实践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材中的实例、习题、阅读料材等来体现并完成的。因此,要用好用活教材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意识。
  1.用活教材中的引例,激发学生实践意识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这里所强调的是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公里、性质和规律等通过实际例子导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活教材中的习题,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实际证明,习题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上课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意识。
  3.用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虽然是选学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稍加注意,课堂上适时运用,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规的使用”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类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既不脱离所学课本知识,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二、重视学具制作,培养实践精神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永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学具,不仅能生动地学好数学,而且会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
  1.课前制作学具,培养主动实践精神
  如:在教学角、角度之前,布置学生制作时钟等等。这样不仅为上课分析题意、引出概念、探索解题思路等突破难点、扫清障碍,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动脑动手的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2.课堂制作学具,培养合作实践精神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合作实践搭建舞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时,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个ΔABC,使∠BAC=60°,AB=3cm,AC=2cm,然后用剪刀将ΔABC剪下来;第二步,请同桌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了什么?第三步,请前后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了什么?第四步,在相互叠在一起通过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第五步,要求同桌的两位学生将自制的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看哪一组拼的最多?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体验了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合作实践的精神。
  3.课后制作学具,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收课堂时间的限制解决不了的一定要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发展。
  三、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把数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知来源、明用途,学生学起来亲切真实,容易唤起学习激情,培养实践能力。
  1.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把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科学态度。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搜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那些跟教学内容直接或简介相关的事物。例如:在学习“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后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象这样,十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课外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结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2.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积极让学生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眼光”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让学生帶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活动,从而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要求学生调查某商店或公司某一件货物一个月的经营情况,调查内容为:(1)销售总额是多少?(2)货物成本总额是多少?(3)应缴税款是多少?(4)毛利润总额是多少?(5)纯利润总额是多少?怎样计算的?(6)与上月相比是盈利还是亏损?……这样安排,就使抽象、陌生、难懂的数学问题变的具体、熟悉、易懂了,培养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3.抓住各种机遇,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人说过,从过去、现在一直到未来,教数学的教师不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须是属于社会的。这话道明了数学教育应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和应用的教育。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能力。如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时,可给出测角仪、米尺标杆(长度小于2米),要求学生设计并计算学校校园的松树的高度。
  综上所述,实践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其鲜活事例,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探究[J].邓海平.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2).
其他文献
大量的教育事实表明,师生关系既有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与冲突的一面。尤其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依赖性、顺从性减弱,进入“心理断乳期”。青春期急剧的生理变化让学生心理压力加大、情绪被动,极易诱发逆反心理。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知识障碍、认知障碍、动机障碍、兴趣障碍等原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恐惧、焦虑,引发挫折感,严重者甚至会以违纪行为来遮蔽自卑感或发泄心中的不满。对此,
本文结合作者在韩国清原高中的教学实况,对该校语法教学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可以管窥在韩志愿者的教学状况,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及参考。
早在2004年,时代小学就认识到:只有与家长结成的是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通过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摘 要】现在,我们的美术教育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时期,经过多方面的考察,专家们认为小学的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对图文的理解·美的表达·道德观念·创新和实践等等都在核心素养之中。美术能让学生陶冶情操也可以发泄对某种事物的不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触而发生创造力,在思维的探索中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万物都好奇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小学的时期一定要重视这个
随着数量庞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青少年步入中学,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现有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带给人们太多的视觉不适,乃至心理、行为、管理不适。加强“9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研究,理性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90后”学生心
【摘要】很多教师对例题的教学往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解题技巧的训练,有的甚至是就题论题,局限于问题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教学的更高层次—“问题延伸”。课本的例题是对巩固知识、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具有很强代表性和示范性。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加强研究,注意多解创新、变式引申和化归推广,引导学生思考发掘例题的潜在功能,为分析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 体会  【
王志勤,厦门市槟榔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校长,"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多篇论文见刊于各地刊物,出版有专著《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初探》等。"我听到过,过眼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作者根据多年探究教学经验总结了现阶段影响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因素,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式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初中教学中,化学是必修的内容,化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化学知识中有些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的意义以及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小学身为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情感认知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兴趣;基本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