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从梧州送检的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死鸡的肝脏中分离出了一株细菌,根据其培养特性与典型的染色特征并結合生化试验鉴定为巴氏杆菌。
【关键词】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生化试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1 巴氏杆菌属概述
巴氏杆菌[1]属(Pasteurella)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2],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3]该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危害畜、禽最严重,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在过45°折光,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另一为在45°折光下,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O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 [4]。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O型菌所致[5]。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本菌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其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6]。
2 多杀性巴氏杆菌及其危害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ro)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可以导致猪肺疫、禽霍乱、牛羊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危害严重的畜禽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肺和咽喉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发生内源性传染。此菌类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可相互传染,蝉和蚤被认为是自体传播的媒介昆虫 [7]。本病的广泛性及其传染性,使得它在养禽业中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新城疫。
3 生化试验原理
各种微生物细胞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这决定其在代谢类型上存在差异,对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也有差异,即使针对同一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也会不同。因此通过生化反应方法,根据微生物对糖,蛋白质等基质的利用情况及其不同的代谢产物的生化特性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3.1 糖类分解试验
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是受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是细菌的重要表型特征,有助于鉴定细菌,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变化,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细菌发酵糖类可以产生各种酸(乳酸、乙酸等)和气体(甲烷、氢气、二氧化碳),酸和气的产生与否可根据培养后试管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小套管中有无气泡判定,指示剂酸性复红在碱性环境呈黄色,酸性环境呈红色。
3.2 石蕊牛乳试验
石蕊是一种PH指示剂,当pH值降至4.5时酸性显红色,PH值接近中性时,未接种的培养基为紫蓝色故称紫乳。石蕊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可以还原为白色,所以石蕊牛乳(紫乳)是用来测定被检细菌几种代谢性质的一种鉴别培养基。将被检细菌接种于紫乳,置37℃温箱培养,观察结果。若细菌分解乳糖产酸,指示剂变色(石蕊为红色,溴甲酚紫为黄色)。若产酸产气,使牛乳酸凝,气体使凝块中有裂隙;若为紫色,表示乳糖未分解;若为蓝色表示乳糖虽未发酵,但细菌分解培养基中所出现的氮源物质而产碱所致;若指示剂还原则为无色,常出现在酸凝块出现后。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一年四季都有散发,以春秋节较多,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如何正确诊断以及合理用药治疗禽巴氏杆菌病是目前广大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广西梧州送检的一批6月龄病鸡中出现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灰绿色等症状,发病鸡群产蛋量下降30%左右,剖检病鸡可见鼻腔内有黏液,胸腔、腹腔、气囊上有干枯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呈棕黄色、表面有许多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脂肪有很多出血点,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我们怀疑鸡群患有鸡霍乱,但用增效磺胺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涂片镜检发现典型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继而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定;由于不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出现耐药性,特别是在长期使用相同的药物的情况下,因此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该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高度敏感的药物推荐为首选临床用药,减少使用中度敏感或耐药的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动物试验验证了其致病力和毒力大小,对临床诊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美)Y.M.Saif.禽病学[M].第1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卡尔尼克B W. 禽病学[M].第10版.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甘孟侯.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l999.
[5]曹军平.禽霍乱疫苗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 1997,3:24-25.
[6]吴增坚,吴连清.禽霍乱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初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3):147-148.
[7]姚春火.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生化试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1 巴氏杆菌属概述
巴氏杆菌[1]属(Pasteurella)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2],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3]该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危害畜、禽最严重,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在过45°折光,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另一为在45°折光下,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O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 [4]。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O型菌所致[5]。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本菌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其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6]。
2 多杀性巴氏杆菌及其危害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ro)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可以导致猪肺疫、禽霍乱、牛羊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危害严重的畜禽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肺和咽喉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发生内源性传染。此菌类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可相互传染,蝉和蚤被认为是自体传播的媒介昆虫 [7]。本病的广泛性及其传染性,使得它在养禽业中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新城疫。
3 生化试验原理
各种微生物细胞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这决定其在代谢类型上存在差异,对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也有差异,即使针对同一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也会不同。因此通过生化反应方法,根据微生物对糖,蛋白质等基质的利用情况及其不同的代谢产物的生化特性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3.1 糖类分解试验
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是受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是细菌的重要表型特征,有助于鉴定细菌,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变化,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细菌发酵糖类可以产生各种酸(乳酸、乙酸等)和气体(甲烷、氢气、二氧化碳),酸和气的产生与否可根据培养后试管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小套管中有无气泡判定,指示剂酸性复红在碱性环境呈黄色,酸性环境呈红色。
3.2 石蕊牛乳试验
石蕊是一种PH指示剂,当pH值降至4.5时酸性显红色,PH值接近中性时,未接种的培养基为紫蓝色故称紫乳。石蕊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可以还原为白色,所以石蕊牛乳(紫乳)是用来测定被检细菌几种代谢性质的一种鉴别培养基。将被检细菌接种于紫乳,置37℃温箱培养,观察结果。若细菌分解乳糖产酸,指示剂变色(石蕊为红色,溴甲酚紫为黄色)。若产酸产气,使牛乳酸凝,气体使凝块中有裂隙;若为紫色,表示乳糖未分解;若为蓝色表示乳糖虽未发酵,但细菌分解培养基中所出现的氮源物质而产碱所致;若指示剂还原则为无色,常出现在酸凝块出现后。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一年四季都有散发,以春秋节较多,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如何正确诊断以及合理用药治疗禽巴氏杆菌病是目前广大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广西梧州送检的一批6月龄病鸡中出现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灰绿色等症状,发病鸡群产蛋量下降30%左右,剖检病鸡可见鼻腔内有黏液,胸腔、腹腔、气囊上有干枯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呈棕黄色、表面有许多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脂肪有很多出血点,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我们怀疑鸡群患有鸡霍乱,但用增效磺胺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涂片镜检发现典型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继而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定;由于不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出现耐药性,特别是在长期使用相同的药物的情况下,因此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该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高度敏感的药物推荐为首选临床用药,减少使用中度敏感或耐药的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动物试验验证了其致病力和毒力大小,对临床诊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美)Y.M.Saif.禽病学[M].第1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卡尔尼克B W. 禽病学[M].第10版.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甘孟侯.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l999.
[5]曹军平.禽霍乱疫苗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 1997,3:24-25.
[6]吴增坚,吴连清.禽霍乱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初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3):147-148.
[7]姚春火.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