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作为班主任的我,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方式來调动每个孩子上进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我班有个男孩父母离异,父亲和后母对他关怀备至,爷爷奶奶也格外疼爱他。可不知为什么,也许受外界影响,也许随着年龄渐渐增长,想的问题比较多,当他爸说出准备和后母生一个孩子时,他的反应出乎父亲的意料!从此,他郁郁寡欢,不和同伴玩耍,对什么都兴趣索然,整天无精打采,吃饭格外挑食,视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为眼中钉,学习方面就不值一提了……唉,他变了!
他爸对儿子束手无策了,看着儿子一天天变化,谈心没用,批评更没用,真是心急如焚……他说,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兴趣,他告诉孩子自己学生时代文笔不错,对作文情有独钟,还多次获得过作文竞赛奖,希望儿子也酷爱看书,也喜欢写作文。没想到,恰恰相反,只要一提起看课外书或写作文,他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这就怪了,他并不讨厌上语文课,反应敏捷,记忆特好,为什么语文成绩就上不去呢?尤其是作文,一提笔就咬笔头,几乎成了班里的后进生。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说:“小弟(他的乳名),你爸以前是作文高手,你比他更聪明,应该比他写得更好哦,你说是吗?”听到这,他的脸色忽的变了,不屑一顾地说:“我为什么要像他?我没有写作文的天赋怎么样!”上课铃响了,是我的《品德与社会》课,来不及多说,只好请他进教室。那堂课的内容是《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在讨论如何与爸爸妈妈沟通时,他一反常态,一下子站起来,忿忿地说:“我简直无法与他们沟通……”他边说边哭,好像要把心里的所有憋屈全倒出来似的。那节课,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他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纷纷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到下课时,他终于露出了好久未有的轻松……哦,我明白了:他不想让爸爸和后母生个孩子,是担心失去家人的爱;他不想认真写作文,是因为爸爸望子成龙心切,规定他只能在家看作文书,不准出去玩,他只好应付,从不知道书上有些什么内容,这样不会写,就可以让大人气个够,他常想:他们越打我,我越要这么做……原来,这孩子这么倔呀!
那节课上,大家帮他出的金点子不少,他也答应回去这么做。课后我再次找他谈心,并立即与他爸联系,讲了孩子的系列情况,和他商榷了正确关爱孩子和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一些方法,并推荐他看看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些资料,他连连说:“好的,谢谢老师,原来我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没有换位思考,这段时间不断打骂他,造成了恶性循环……”
是呀,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该反思反思,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利用一切机会,及早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呢?是否把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解得太肤浅了?我们在羡慕别人教育的成功时,更应该赞赏他们的教育探索精神,而更应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以为面对孩子,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不但让老师赏识孩子,更要让每一位孩子赏识自己。换句话说,把教育者对孩子的赏识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赏识。让学生懂得问题不在于我能做什么,而在于不论做什么,我都要成为最好的,我也许不最美丽,但可以最可爱;我也许不最聪明,但可以最勤奋;我也许不最富有,但可以最充实......
从那以后,我和他的家长关于赏识教育的话题沟通得更多,在孩子身上也运用得更活。渐渐地,孩子知道体贴家人了,家里谁过生日,他会用自己的零花钱悄悄准备一份礼物,再送给他们。最可喜的是,他迷上了作文方面的任何资料,甚至对《论语》之类的书也着迷了,虽然似懂非懂,但读得津津有味,还时常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慢慢地,他构思独特,写出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小作家,你的努力加上你的天赋,今后会比你爸更优秀哦!”每当这时,他乐不可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啊,他终于变了!
赏识孩子,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值!我想,我会引领孩子们读懂什么是成长,我会用心谱写出一首教育之歌,用思想描绘出一条精彩烂漫的教育之旅。
我班有个男孩父母离异,父亲和后母对他关怀备至,爷爷奶奶也格外疼爱他。可不知为什么,也许受外界影响,也许随着年龄渐渐增长,想的问题比较多,当他爸说出准备和后母生一个孩子时,他的反应出乎父亲的意料!从此,他郁郁寡欢,不和同伴玩耍,对什么都兴趣索然,整天无精打采,吃饭格外挑食,视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为眼中钉,学习方面就不值一提了……唉,他变了!
他爸对儿子束手无策了,看着儿子一天天变化,谈心没用,批评更没用,真是心急如焚……他说,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兴趣,他告诉孩子自己学生时代文笔不错,对作文情有独钟,还多次获得过作文竞赛奖,希望儿子也酷爱看书,也喜欢写作文。没想到,恰恰相反,只要一提起看课外书或写作文,他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这就怪了,他并不讨厌上语文课,反应敏捷,记忆特好,为什么语文成绩就上不去呢?尤其是作文,一提笔就咬笔头,几乎成了班里的后进生。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说:“小弟(他的乳名),你爸以前是作文高手,你比他更聪明,应该比他写得更好哦,你说是吗?”听到这,他的脸色忽的变了,不屑一顾地说:“我为什么要像他?我没有写作文的天赋怎么样!”上课铃响了,是我的《品德与社会》课,来不及多说,只好请他进教室。那堂课的内容是《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在讨论如何与爸爸妈妈沟通时,他一反常态,一下子站起来,忿忿地说:“我简直无法与他们沟通……”他边说边哭,好像要把心里的所有憋屈全倒出来似的。那节课,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他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纷纷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到下课时,他终于露出了好久未有的轻松……哦,我明白了:他不想让爸爸和后母生个孩子,是担心失去家人的爱;他不想认真写作文,是因为爸爸望子成龙心切,规定他只能在家看作文书,不准出去玩,他只好应付,从不知道书上有些什么内容,这样不会写,就可以让大人气个够,他常想:他们越打我,我越要这么做……原来,这孩子这么倔呀!
那节课上,大家帮他出的金点子不少,他也答应回去这么做。课后我再次找他谈心,并立即与他爸联系,讲了孩子的系列情况,和他商榷了正确关爱孩子和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一些方法,并推荐他看看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些资料,他连连说:“好的,谢谢老师,原来我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没有换位思考,这段时间不断打骂他,造成了恶性循环……”
是呀,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该反思反思,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利用一切机会,及早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呢?是否把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解得太肤浅了?我们在羡慕别人教育的成功时,更应该赞赏他们的教育探索精神,而更应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以为面对孩子,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不但让老师赏识孩子,更要让每一位孩子赏识自己。换句话说,把教育者对孩子的赏识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赏识。让学生懂得问题不在于我能做什么,而在于不论做什么,我都要成为最好的,我也许不最美丽,但可以最可爱;我也许不最聪明,但可以最勤奋;我也许不最富有,但可以最充实......
从那以后,我和他的家长关于赏识教育的话题沟通得更多,在孩子身上也运用得更活。渐渐地,孩子知道体贴家人了,家里谁过生日,他会用自己的零花钱悄悄准备一份礼物,再送给他们。最可喜的是,他迷上了作文方面的任何资料,甚至对《论语》之类的书也着迷了,虽然似懂非懂,但读得津津有味,还时常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慢慢地,他构思独特,写出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小作家,你的努力加上你的天赋,今后会比你爸更优秀哦!”每当这时,他乐不可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啊,他终于变了!
赏识孩子,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值!我想,我会引领孩子们读懂什么是成长,我会用心谱写出一首教育之歌,用思想描绘出一条精彩烂漫的教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