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sx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魅力;朗读;气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102—01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无关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就应该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直接教授给学生一种审美意识,努力让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康、崇高的审美观。
  一、 教师形象和人格完美结合的魅力,会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德国著名数学家魏尔说:“我的工作总是把美和真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但是当我必须两者择一时,方才通常选择美。”我认为对于一位语文教师而言,更应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既是审美者,同时又是一个审美对象,学生喜欢某种学科,在某种程度上潜意识来源于对本课老师的喜欢,老师的形象最容易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因而,美存在于教师朴素的衣着中,存在于教师落落大方、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中,更存在于教师幽默机智的教学中,这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应该注意仪容仪表,做事要光明磊落,拥有纯厚的品德,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充满关爱,无形中使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让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这是一种形象的魅力,更是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魅力。
  二、 师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
  情感丰富的课文片段,如果没有好的朗读,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例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范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抑扬顿挫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进那广阔无际冰雪覆盖的北国,学生好像能看到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而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地揭示,美学价值也得到了相应地挖掘。
  三、 渲染审美气氛
  教师可运用录音、投影、挂图、幻灯、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渲染一种审美气氛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一边放映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图片,一边播放《春》全文的朗读录音,还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想象并欣赏、感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样,学生犹如置身于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中,会获得无限丰富的美的享受。
  四、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语文教学中美丽的翅膀,教学中只有借助想象,才能更好地挖掘课文的弦外之音,味外之趣,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感。在文学审美中,想象会把人带入更广阔的心理活动空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便是想象作用的最好印证。诗词原是语言文学艺术,而“不着一字”反倒成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并非说不用字,而是说尽量用可感知的形象化字词,激发人的想象。任何好的课文,都必须借助读者丰富的想象,才会更多挖掘出文体的美。因此,想象可以使语言符号生动起来,语言活跃起来,使文章的空白得以补充,延伸课文内在的以及外延的内涵,让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词汇丰富,读起来节奏婉转,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中所形成的画面,可以更好地拓展课文的内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而这些画面,都必须借助于想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贴近课文。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学生可以尽情想象:在宽阔的江面上有一位身穿长衫之人,这位长衫之人正迎风而立于一叶小舟上展望家园,其中有几分飘逸,又有几许期盼,表现出一个厌弃官场之人回归家园的急切之情。这篇文章画面很多,都需要想象。因此,教师可以以想象来组合画面,充分借助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众多可感的画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美。
  罗素曾说:“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的东西,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为此,我认为每位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无论是在学习上,乃至于对他将来的成长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而正因为这任务的深远性,也就决定了在审美教学这条路上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探索和实践的地方,直到带领学生发现美之本源。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在中频感应炉中用镁基脱硫剂对钢液进行脱硫处理。结果表明,镁基脱硫剂有很好的脱硫效果,喂入镁基包芯线对钢液脱硫处理后钢液中的ω[s]从(100~175)×10^-6降至(48~72)×10^-
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但这其中不乏让我们莫名其“妙”的新做法:有的课,一节课让学生比拼画图,可谓色彩斑斓;有的课,师生一起载歌载舞,可谓热闹活泼;有的课,师生一起谈天说地而置文本于不顾……静下来思考这些“标新立异”的语文课,似乎少了点
摘要: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生存能力是时代变革的迫切需要。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以提高其自护防范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存教育;学会生存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发生受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它们如同一个个黑色的旋涡吞噬了许多少年美好的花季。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儿童期意外死亡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某些地区正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笔者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
音乐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涵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创新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稻壳粉末乙醇解残渣,发现残渣富含含氧基团。依次用CS2和等体积的CS2与丙酮的混合溶剂萃取残渣,得到萃取物E1和E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
〔关键词〕 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89—01  近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严重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如何让青少
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压汞仪、激光导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分别含3种不同粒度硅粉(中位径分别为2.3、45.O、1 15.6 μ m)焙烧炭砖试样中的孔结
采用叠成热压工艺制备平板式ZrO2氧传感器,用正交试验法比较基片的叠压压力以及温度、叠压时间对片层之间结合紧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基片进行一定的溶剂润湿处理,叠压程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