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悟规则之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
  1.读题
  2.问:什么是规则?
  3.引导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
  (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
  ……
  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1.(出示)按下面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1)读读、记记文中的生字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
  2.检查自学情况。
  师:作者从哪里出发?乘车去哪里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这两个地方各在什么方向,请同学们画出“我们”行车的线路图。
  3.学生板画“我们”行车的线路图。(指生画)
  师:有哪位同学查了有关菲利浦岛的资料?请说一说。
  师:作者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是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照理说应该写看到的企鹅归巢的美景,为什么作者却写在路途中看到的景观呢?这个规则怎么会比企鹅归巢的美景印象还深刻,它美在哪里呢?
  (二)再读课文,寻找“美丽的规则”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找出文中体现出 “美丽的规则”的句子,交流感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向北的却何止千辆!……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①教师指导朗读所画出的体现“美丽的规则”的句子,感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美。
  师:这一条路是失衡的,这失衡的景象表面看美吗?(丝毫没有美感可言)但这路上井然有序、行驶顺畅,“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有什么感受?
  ②人们都这么遵守交通规则,路上有交警吗?(展示图片)
  “白线”象征着什么?(“规则”)
  ③文中的“聪明人”为什么加双引号?
  如果有一些“聪明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④是什么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观呢?(是规则创造了美丽的景观)
  3.“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是被什么“美”所感动?(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美)
  4.学生读第7自然段
  (三)深入品读,感悟“美丽的规则”
  1.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句中的含义。
  “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指的是什么?
  (指摩托车赛散场后,从对面开来的成千上万的车辆。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说明了对面驶来的车辆之多,并且正缓缓有序地前进。)
  2.同桌交流。
  出示:“规则之美、人性之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板书: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3.结合课文体会 “美丽的规则” 这个题目的含义?(板书:品质美、行为美、道德美)
  三、畅谈收获,严于律已
  出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生X:如果我是一名司机,我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
  提示:小学生在遵守规则方面要怎样做?
  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你从哪些场景体会到了规则之美?请你说一说看到的美景图,感受规则之美。
  出示:找一找我们身边 “美丽的规则”。(指生说)
  师(小结):美丽的规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遵守规则,会使人生处处有美景。如果我们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其他文献
帕斯卡说:“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人类天生需要感到独立自主,希望自主控制生活,总想有选择的自由并自由选择。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将从关注语言回到关注人的自身,关注人性的率真和健康发展,强调让学生学而得法,乐以忘忧。  一、自主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的地盘我做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他们的内因,才能取得学习的高效
师:同学们好,日本近代小说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板书课题及作者)一文同时入选了初高中教材,说明这篇小说可以浅读,似乎一望而知;但亦可以深读,或许在一望而知中存在着“不知”。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主要从“文本互涉”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互涉”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最早称为“互文性”,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通俗地说,就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一、引发冲突,设置话题  语文阅读课是一个三方对话的交流场,教师和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展开思维碰撞,这个过程需要设置一个话题,而话
崔峦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扎实、朴实。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教师讲解得太繁琐,挖掘得太深远,使语文教学变“胖”,失真了。因此,要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减肥瘦身”,要还学生一个干净简约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简约呢?  一、过渡要精妙  听那些著名的教师上课,总有一种行云流水的舒畅感,这都得益于教师精妙简洁的过渡语。它衔接了各个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在教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文章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别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下是本校一位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对大自然中的哪一种文字最感兴趣?说说原因。  生1:我对上册天书的星座部分最感兴趣。因为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都受到作家和文学鉴赏家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应关注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任务、情节、细节。细节有着无可替代的非凡表现力。因此,语文教学势必要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做好细节的阅读与欣赏教学。  一、在细节的光照下  一部文学作品,要给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深刻印象,常常离不开真实、具体的细节描写。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将这篇童话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而且学用结合,自主续编结尾,实现了阅读和表达的有机结合。这都得益于薛法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扶放结合的高超教学艺术。现根据其课堂教学,我进行赏析,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词串引路,脉络清晰  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是比较有特色的,其中的词串教学更是独具匠心。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猴子种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本文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由于说明文知识性强,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的求知欲很难激发。有幸聆听了上海的姜茗芳老师执教此课,她的这堂课,将说明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也感受颇深,原来说明文也能这样教。  一、感悟在朗读中获取  1.对比读  课初,教师引出巴金的《海上日出》,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上一段。
绿意盎然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在为期四天的观摩活动中,各路名师用其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向我们阐释了小学语文教学最本真的追求,即“生态”理念。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与象共舞》,让我受益颇深。  《与象共舞》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有别于以往的教学设计,本次王老师以“一课两上”的方式执教,教学简约有效。一人同文,竟能演绎出不同的诗意,实
“便利贴”大家都知道,简单、方便、实用。那么,“阅读便利贴”又是什么?它就是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作为语文教科书内容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等便教利学的功能,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对助读系统的有效利用却很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