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有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病理学确诊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对该技术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进而评价该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该技术对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梗阻现象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也能够达到85%以上。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有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该病患者的误诊和漏诊率显著降低,可以今后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予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症状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对该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螺旋CT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其三维重建技术也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对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2]。为了对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有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使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能有充足的时间,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有效保证,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病理学确诊患者病例,对该技术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进而评价该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四年时间里,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病理学确诊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21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45.2岁;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和51例女性患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排便或排气停止;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抽样中的所有86例患者在就诊时均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对该技术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进而评价该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3操作采用我院现有的CT机进行扫描, 层厚和层间距都控制在5~10mm左右,进行平扫之后增强扫描, 范围从患者的膈顶至肾下极,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作全腹部扫描, 对患者的肠道及腹膜后腔情况进行全面观察[3]。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技术对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梗阻现象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也能够达到85%以上。
  表1多层螺旋诊断的准确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肠梗阻现象指的是患者的肠内容物运行情况出现严重障碍,同时对气体和液体的吸收功能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平片检查被公认为是对患者肠梗阻的临床患者进行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其对密度和空间的分辨率相对较差,对于患有肠梗阻的临床患者是否存在进行判断的正确率仅有60%左右,无法对患者的病因及病变肠管的实际血供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而CT扫描的密度和空间的分辨率十分理想,其横断面的图像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组织影像重叠现象,在对肠梗阻现象进行诊断和排除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4]。
  一般在对患者的肠道进行CT检查的时候,都需要口服对比剂,已达到使患者的肠腔充盈、肠壁显示更加清晰的目的。
  与X线平片诊断技术一样,在CT影像图像上,结肠和空肠、回肠均有其特定的生理解剖特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发生扩张和萎陷现象的肠管的长度和移行区的实际位置,可以对患者的梗阻部位的进行判断。其中扩张肠袢数量相对少且大多位于患者的上腹部,梗阻则位于空肠,可观察到空肠的环形皱襞现象;发生扩张的肠袢布满全腹,结肠内没有气体和液体存在,则梗阻的部位位于回肠的远端。在出现完全性小肠梗阻症状时,小肠肠管发生极度扩张现象,其直径与结肠非常相似,且肠壁比较薄,皱襞往往无法很好的显示,而且发生扩张的小肠通常会发生移位;此时层厚较厚的图像不容易对患者的肠管进行追踪和判断,使小肠梗阻的具体定位变得更加困难,如如采用薄层扫描加多方位的MPR可以观察到较长的肠袢,克服了小肠迂曲的走行使单纯横断面图像难以观察全貌的不足[5]。
  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有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该病患者的误诊和漏诊率显著降低,可以今后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予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伟民,胡连源.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75.
  [2] 王占宇,张燕群,李晓娟.16排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02-104.
  [3] 许守利,林祥涛.胃间质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49-502.
  [4] 张鑫,瞿丽萍,朱斌.胃肠道间质瘤的CT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9):621-623.
  [5] 张信华,何裕隆.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和讨论[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08,2(4):317-3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直丝弓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联合矫正Ⅱ类错颌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口腔正畸科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35例成人安氏Ⅱ类错颌病例进行直丝弓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联合矫正,并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片。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SNA角减少(84.29±3.03°v.s.80.54±2.13°, P < 0.05)、SNB角减少(P < 0.05)、ANB角增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对瘢痕疙瘩手术术后的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 瘢痕疙瘩手术患者共180例分为3组,分别接受放射治疗和局部得宝松注射治疗、术后单纯放射治疗、术后单纯得宝松治疗。分析上述三种方法有效率。结果: 75例接受放射治疗和局部得宝松注射治疗的瘢痕疙瘩术后患者有效率为97.3%,62例术后只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有效率90.3%,43例术后只接受得宝松治疗的患者有效率81.3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对2010.03.01-2011.07.31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HIE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供氧、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 n = 31)入院后72h内给予磷酸肌酸钠0.5g,每天1次,疗程10天。对照组( n = 29)入院后72h内给予果糖二磷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服用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1.6%,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分别为35.9%,81.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22例输尿管结石病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尿管B超检查前,首先要让患者的膀胱充盈适度,这样才能更清楚地显示各段输尿管。其次,根据输尿管的位置,可以进行分段探查的方法。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经B超检查末发现结石,后经X线显影后,发现小于0.3 cm×0.3 cm的结石。所有输尿管结石病患者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d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31.7%,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3.7%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43例高度近视患者(75眼)接受LASEK,术后1m、2m、3m、4m、6m、12m随访,观察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眼压、屈光回退和并发症。结果:LASEK术后12月,裸眼视力(UCVA)≥0.6者达100%,裸眼视力(UCVA)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94%。0.5级
期刊
【摘要】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方法:2009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8例妇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35.3±14.8)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4±1.6)h、下床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苦碟子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长沙市八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病人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一组是长春西汀与苦碟子联合治疗组80例,对照组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80例。治疗组用苦碟子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长春西汀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 10天为一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的科室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和预防ABA的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ABA的感染情况,对分离的196株ABA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株鲍氏不动杆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8.8 % ,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是ICU; 196株ABA在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