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吟诵选修课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吟诵是中华古诗文传统读书法。许多古代典籍对吟诵多有论及。吟诵以选修课形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养成健康的人格,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诗教;吟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096-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玲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吟诵选修课教学策略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21,20(30):96-98.
  中华有瑰宝,名之曰诗教。育人深且远,光焰万丈长。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把语文核心素养归为四点,其中第四点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国家把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提高到教育战略的重要地位上。中华历来有诗教,自《诗经》始,中华民族的诗教传统流传至今,已几千年之久。诗歌,一直以来是世世代代的儒士们抒怀感世之作,是文人们用以教育自己、修身立国、济世安民、教化世风的心声之作。孔子以为,“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这么认为,是孔子奠定了中华诗教的教育基础。而当代诗教的振兴,则主要源自一位伟大的诗教贤圣——叶嘉莹先生。谈诗教,就不能不涉及吟诵。叶先生的诗教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方面,我认为首推吟诵。甚至可以说,是叶先生以一己之力把吟诵带回到语文课堂来的。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吟诵,是到达传统文化内部精髓的讀书路径。
  古代举凡学子,学习古诗文时必吟诵。《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大序》则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这说明,读书时要吟诵,古来如此。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一种读书法,能够传承几千年,只有改进,没有中断,是古人们不懂创新,故步自封吗?并非如此,恰恰说明,学习中华传统古诗文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吟诵。
  吟诵古称“读”或“读书”,作为中华传统的读书法,却自现代文学始,与语文课堂分离已久。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曾经痛陈现代语文教育中吟诵的失离:“兄前书言吟诵至关重要,今时朗诵者广播者皆不会吟诵,念七言诗一律上四下三。弟曾向他们说过,当面也说准备改,而听他们念,依然上四下三。大约改不了矣。”[《暮年上娱》致俞平伯(1979年4月21日)]一代教育大家,为语文教育中失了吟诵痛心疾首,徒留遗憾。
  相较古代的吟诵,今天的吟诵读书法,在继承吟诵的声律规则上,已发展成为口、耳、手、脑等全身各部位都参与的一种古诗文读书法。
  2016年机缘巧合,我得以聆听到叶先生的吟诵声,这怪腔怪调的读书法吸引住了我。随后又知道了吟诵界的几位老前辈。我萌发了带学生学习吟诵的想法。这一年开始,我以《我爱吟诵》为教材依托,在学生身上实施吟诵实践,每周固定在活动课时间进行。每一届学生刚开始都觉得别扭,但很快,就被这种独特的传统读书法给迷住了。几年的实践探索下来,我越来越感受到,诗教,不是一座高高在上的丰碑,不是一所只供瞻仰的庙堂,诗教思想,必须落在实地上,必须落到日常教学之中,必须进入学生的生活日常,成为学生的行住坐卧,它才具有生命力,才会成为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在学生成长中烙下印痕,才能发挥它强大的育人功用,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开枝散叶。在不断地践行之中,我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吟诵教学策略,那就是:以吟促学,以学带吟。
  一、以吟促学
  吟诵,是诗教的主要教学方法。诗教的实现首先要依托于吟诵这一最古老最传统的读书法,才能深入理解经典古诗文的精髓。吟诵有法,其本身所包含的完善的诗歌格律知识、遵循的吟诵规则足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对古代诗歌的知识建构;吟诵无法,虽有各吟诵大家的吟诵调,但是只要遵循吟诵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自成一家,都可以创新出自己的吟诵调。
  (一)吟中学知
  吟诵包含了丰富的诗歌知识与声韵规则,需要遵循一定章法。其基本的规律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对学生把握吟诵的方法,理解吟诵的声音行进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吟诵,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古代诗歌知识,了解古代的声训知识,也能够了解到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吟中悟理
  学习吟诵多了,学生慢慢能够根据声音长短、声调高低分辨诗中每个字要表达的意思,理解隐藏在诗句背后的作者的内心感情。每一个字的曼声细吟,带给学生美好的人生体悟,带给学生美妙的学习感受。吟诵声声背后,藏匿着中华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家国情怀,展现着古代文人们的理想追求。它带给学生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是开拓创新的美学启蒙,许多道理不讲自明。
  (三)吟中明象
  意象理解学习是古诗文学习中一个绕不开的环节,也是古诗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中华传统诗文的意象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表达,每个不同的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民族情怀象征意义。比如圆月,其代表的共同民族情感是团圆之意;如梅兰竹菊,是君子的象征,分别代表君子不同方面的高贵品质。学生在学习吟诵之中,积累得多了,慢慢地可以形成一个意象系统,每个意象指向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民族共同点。这样,吟诵就给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打开另一扇大门。
  二、以学带吟
  吟诵不同于现有课程的音乐教学,但是,吟诵跟音乐的一大相同之处就是,学习方便,随时随地,想吟就吟,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两者相较,吟诵不需要音乐那么多的发声技巧,学生完全可以原生态呈现声线,这样一来,学生不用担心嗓音不亮,不敢出声吟诵。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落实吟诵学习,使吟诵与语文学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呢?我试图以语文学习带动吟诵学习,使学生在两者之中不断找到成就感与兴奋点,相互印证,相互提高。   (一)为吟诵设立专门课程
  吟诵课程化,可以更好发挥吟诵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更好提供系列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使吟诵学习不流于形式。为此,我为学生们开设了《我爱吟诵》选修课。2020年9月新接了四年级学生,更改为《中华经典吟诵》选修课。吟诵教学课程化的好处是,有教材、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过程、有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吟诵课堂上学习比较专业的传统诗文吟诵知识,欣赏各大名家各种方言的吟诵,尽情发挥自己的吟诵热情。为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选修课的学习方式以吟诵活動为主,每次讲授一个吟诵小知识点。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在老师同学的评点中记忆知识,掌握方法,习得能力。本届新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自己学吟一首没有吟诵谱的传统诗文了。
  (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几年的探索中,一直采用的是面对面的活动课学习方式。这样师生方便直接交流,但是教学内容不易保存,不方便教师查漏补缺。受2020年新冠疫情线上教学的启发,一学期来我把吟诵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固定为每周六晚上在钉钉班级课堂进行。这样改革上课方式,既不影响课内学习时间,又保证了学习效果,学生明显对线上教学兴趣极高,热情参与,还改变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方式。学生在线上课堂上通过听老师讲解,学习音视频,欣赏吟诵精彩节目,还可以享受空中连线,可以把自己的吟诵音频视频发上课堂现场,供全体同学一起学习评鉴,在网上课堂展现自己的学习所得。线下,利用点滴时间,对吟诵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指导。这样,线上线下教学双管齐下,学生的课余,耽溺于各种网络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的时间就大大减少,改为学习吟诵,从而改变家庭的学习氛围,为创建优质的家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日常渗透与纳入比赛
  每一种技能的习得,一定有反复千百遍的练习过程。如果只有课程,一周里再没其他时间进行学习巩固,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一首诗,我在平时尽可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课堂上的诗歌教学、课前三分钟、课间、午间、活动玩耍时、上学放学路上、路队行进……把吟诵变成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把吟诵练习视频发上班级学习群,展示自己的吟诵成果。
  为给学生更好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更自觉地进行学习,每周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给予一定的“特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积极认真的同学可以每天课前三分种及早午读的时候在班上带读,带领全体同学吟诵。在轮换选取班干部的时候,可以优先获得推荐权利。甚至,还可以获得减免书面作业的机会。不定期举行吟诵比赛,每个台下的同学都是评委,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吟诵给学生带来的改变
  一项新的教学探索,如果给学生带来的不是有效的改变与促进,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在不间断地探索之中,我不断进行观察,感受着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
  (一)吟诵带来的成绩自信
  吟诵带给学生的,是兴趣调动之后的高效学习回报。每一届所带的学生学习吟诵之后,大部分同学学习上、人格上都会发生质的飞跃。学习吟诵之后,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提高了许多。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融洽,心理健康指数大大提升。如2016年9月我接的一个新班,接班之前,我通过之前的各科老师了解到,这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缺乏自觉,成绩非同一般的低,与同级其他同学相比,劣势明显。后来相处了一段时间,还发现班上有几位女同学的思想意识有不良倾向,日常行为令人担忧。如何改变这些现象?我决定试一试吟诵的魅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完吟诵学习之余,把抄写默写与吟诵结合起来,把难写易错的字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练习。一番努力之后,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大大改观,尽管期中检测中还没能达到我的标准,但是比起开学之初,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已经进步了许多。2018年这个班毕业时,在区统一的小学毕业质量监测中,全班有27位同学在A级,以60%的高优秀率通过毕业监测。原来几位有不良思想行为的女同学,至毕业时,已成长为品学双优的少年,再无出现过去的现象。
  (二)吟诵带来的人格自信
  自信,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吟诵时需要张大嘴巴才能更好地发声,吟诵中需要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用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演绎,吟诵学习过程还要和小伙伴们进行学习交流,切磋学习技艺,这种种要求,都需要学生摒弃过去的畏首畏尾,不敢表达。通过吟诵学习,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吟诵基础,有了对吟诵的热爱,再尽量给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展示舞台。比如2020年,恰逢9月份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部征集2020龙岗区小学部经典诗文吟诵录像,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高强度练习,全体学生顺利完成了主题为“吟千古诗文,诵中华少年”的吟诵录像拍摄。11月份,又逢深圳读书月这一全城盛事,学校选定我班为吟诵展示班级。在上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师生进行了内容选定,练习了新的吟诵篇目《无衣》,设计简单的动作,组成一台全新的主题为“用读书点亮人生”的吟诵节目。11月9日,学生骄傲地站上升旗台,为全校师生展示学习所得。两次成功的活动展示,一次又一次在学生心中掀起巨浪,从入学至今,学生从没有过的全新体验,吟诵给他们带来了。这两次活动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由此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有学生直言,从来没觉得语文课有今天这么好玩过。
  语文选修课不仅要好玩,学生才愿意学,还要能学到真本领,让学生在学中有得,学中有进,学中有变,甚至还要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设立选修课的初衷。把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教学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进步看得见,让学生的成长看得到,这是诗教实现的现实基础。选修课的内容与课内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了起来,不再只是单纯的吟诵,而成为一种玩乐方式。于是,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培养学习的兴趣,还能从这兴趣中得到成绩上的提升,切切实实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自己的学习信心得到不断强化,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有成就感。
  诗教对灵魂的唤醒,对内在品格的兴发感化,存在于学生一诵一吟、一唱一和之中。立德树人,是传统教育的最终归宿,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借助吟诵这一古老读书法,学生在不断理解传统经典诗文音律意象,在不断深入体会吟诵的精妙含义之中,把中华传统经典的优秀精髓从小植根在心中,由此一步一步进入诗教的高雅殿堂,最终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了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张玲玲,女,1974年生,广东普宁人,本科,中小学一级(原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目标的确定从学生能力入手,通过基础性目标的完善、发展性目标的构建和情感性目标的挖掘来制定策略;内容的选择从关键要素的提取、主题思想的把握及诗风词风的体会入手来论述;方法的实施则从鉴赏式、专题式和问题式来探究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激发最为关键,有的教师无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往往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及教学判断来进行分析,一个人全程包办所谓的教育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学生逐步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这一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针对这一现实问题,
【摘要】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可以强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最大化地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价值。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通过深挖课本教材可以发现很多思政教育元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本文针对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设计巧妙,不仅拥有浓浓的中国味,还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本文将论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插图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插图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
【摘要】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综合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探索。本文先阐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给各个高中语
【摘要】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渗透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感受到语文学科包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但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人文精神渗透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角,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教师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对教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加强不同教育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教育教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够培养见叶知秋、自主探索分析的意识与本领,深刻领悟和赏析我国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群文阅读是一种过程,教师和学生会选择一篇或多篇文章,围绕议题一起阅读和建造,最终达成共识.收集了一些文章,集中来教导学生阅读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一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初中的群文阅读中,实践的时间很短,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尚不成熟,教学方法尚待分析,所以本文就此展开探析以进一步改进相关的理论实践.
【摘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涌现出了诸多创新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育人水准,且对于改善我国教育现状起到了不可预估的作用和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表演性朗读教学法受到了充分的肯定,使得表演性朗读教学法很快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鉴于此,我们围绕表演性朗读展开探索和研究,进一步阐述和分析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提出个人见解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