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尚旭提出了关于改进“出国审批”制度的提案。
“像我们搞科研的,经常要出国交流,可现在实在是太被动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王尚旭在为我们解读这一提案时,显得感触颇深,“之前的政协会议上也有人提这个事,所以我想今年还是以书面形式给相关人员提出来,供他们考虑。”
出国前审批手续过于繁琐
“咱们国家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多,特别在大概十年前到现在的这段时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太理想的现象,比如利用出国的机会到处游玩、探亲等等。所以大概前二三年开始,国家对出国的事限制就比较严了。”
为遏制腐败现象,各级行政单位在近些年相继出台严格的公费出国限制措施,审批过程繁冗,限制颇多。“前两年还有对一个单位中的人员一年内出国次数的限制,”王尚旭说,“比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可能一年就给你一次的出国机会。”
抽取某个党政门户网站点开,可以看到,在其“因公出国审批”条例下,许可条件细化到6条。除了对出国人员身份的从属规定、对其公务目的的规定外,还有“要与其公职身份相称及任务相符,出国费用要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之内”“不得擅自增加出境国家和地区”“不得擅自延长在境外时间”等要求。
“对防止乱出国肯定是有效果,但负面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王尚旭如此评价如今的出国审批条款,“举个例子,是我前不久从我国某高校的一名老教授那里听的。”
俄罗斯莫斯哥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于1755年创办,距今已有260年的历史。一次,莫斯哥大学举办校庆活动,这名教授与一行人等受邀参加。
莫斯科大学那次的校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庆祝活动,以共同联欢为主;第二个阶段则是学术活动——以校庆为契机,组织各界学者前来进行学术演讲、学术讨论。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这位教授较之陪同人员的出境期限有所放宽。“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参加完了整个校庆的所有活动,而其他人只参与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还未参加就急着回国了。”其他陪同人员,由于上层审批下来的时间所限,加之政策中“不得擅自延长在境外时间”这一要求,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活动。
遇见类似情况,审批人员能够随事制宜、灵活变通是理想情况,然而可行性却几乎为零。
“北京市那么多学校、那么多专业、那么多要出国交流的人,每个人的出国事宜、工作性质都不一样,逐一个性化处理,实在困难。”王尚旭解释道。
为了效率,审批人员只能严格按照规章中的条框制定时限。“无论你出国做什么,给你几天时间就是几天,不得逾时。”
实行“阳光化出国”政策
为了解释如何改进出国前审批政策过于繁琐的问题,王尚旭引申了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
“美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制度上、思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王尚旭说,“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而中国的大学正好相反,是‘严进宽出’。”
在美国,进入高等院校求学并非难事,然而若想在4年内修得全部学分并取得毕业证,却变得不再容易。《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在调查了1200余所美国高校后发现,这些学校本科学生4年毕业率平均下来只有40%。
与之相对,在中国,高考对广大考生来讲,是一道非常严格的关卡,然而通过了这道“难关”后,一切都变得轻松,在中国广大高等院校中,入学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可谓少之又少。“像我们学校,比如一年录取了3000多名学生,4年下来不给毕业证的能有几个?我估计不会超过1%。”王尚旭说道。
两者的区别会导致什么样的差异?
“光凭借入学考试的分数,无法知道这个人是否适合在这一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你是否能成为人才?这个问题并不是通过入学考试那一刹便能得到答案,这是需要四年的学习过程才能回答的问题,”王尚旭说,“所以美国那边的判断机制更客观。”
举这样一个例子,是因为王尚旭提出的出国审批制度改进方案与美国高校的“宽进严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将这一方案也用了四个字来概括,即“管理后移”。
“比如我现在要申请出国,相关部门出来一个人说我这个事行还是不行,或整个路线对还是不对,这些是很难判断的,”王尚旭说,“所以我建议,开始的时候先不要管得那么严。”
宽松审批,并非意味着放任腐败现象的发生。“我的建议是,改变一种管理方式。”
“比如这个人申请出国十天,既然是公费,那么钱属于公家、属于老百姓,因此他就有义务把这次出国所有的行程、所有的费用、取得的成果等,全部公开。”
王尚旭认为,放宽出国审批步骤,公开详细旅程、费用及其取得成果的好处有三点。第一,可以极大减少前期审批工作量,提高效率;第二,可让出国人员灵活掌握行程,避免出现错过学术交流等情况;第三,则是有利于让出国人员接受单位职工及各级纪检部门监督。
“在这样的监督下,还敢不敢造假,就看你的胆量了,”王尚旭笑说,“我估计一般人不敢。”相关部门的审查人员不一定对申请(出国)所涉业务熟悉,但内行一看便可一目了然。众目睽睽之下,造假确为难事。
“而且每年要抽查一批人,”王尚旭接着说,“如果发现了造假情况,严惩不贷,接下来的造假率还会降低。这样下来几年,我国的公费出国就会变得很规范。”
王尚旭介绍,从今年开始至刚刚下发文件这段时间,对学术交流有所放宽,但对官员出国的限制依然严格。“我的提案里为此专门写明,对出国政策的放宽不应该分专业、工作性质及其是否是领导干部。”
“就拿校长来说,你限制他干什么?现在都说要国际化大学,如果校长都不跟国外打交道、不国际化怎么能行?”王尚旭说,“实事求是说,交流越频繁越好。所以,只要有胆量把行程、费用、成果等等都公布出来,那么对官员也不要限制。” “可能会有人觉得麻烦”,谈及这一提案的可操作性,王尚旭谈道,“这是避免不了的,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国人员的自觉。”
曾感慨“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落实到提案上短短几行字,是王尚旭在最近几年与同行们聊天中一些思维碎片汇总的结果。
“就我所知,别的国家很少有这么严格的审查制度,”王尚旭说,“有的好像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制度。”
国外对造假打击严厉,这是其一。“他们的公开透明度我不敢说有多少,但就我所知,无论在什么方面,只要敢造假,不管学术造假还是偷税漏税,一旦被发现,就全完了。”
其二便是社会环境。“国外的教授思想境界多数很高,”王尚旭感慨,“国外的教授来我们学校交流,有时候会带上夫人,但他们绝不会把夫人的机票用公费报销。”王尚旭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协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体制。
作为科研人员,王尚旭对学术交流有话说;作为教授,他同样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感触颇深。
三年前的政协会议上,王尚旭曾向农村城市教育差距“开火”。
“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简直没法比。农村偏远地区考上大学的人数与城市的相比,在急剧下降。该是还上从农村拿走的资源的时候了。”那次会议他说出这句话,某媒体评论其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个公平是指,不应该从一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这个人的机会比另一个人的机会多。”王尚旭告诉我们。
然而这种不公平,却普遍存在于中国的教育界。“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王尚旭说,要改进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教育投资的方向。
反向投资,原为金融术语,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股票收益率情况排序,买入过去表现较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从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策略。王尚旭说,为了教育公平,也应进行反向投资——“教育拨款、教育经费,越是艰苦的地方应该越多。”
“为什么中国出不来真正的大师?”提到教育对科研领域的影响,王尚旭忽然抛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然后,话题一转,他向记者问道:“你们看NBA吗?”
NBA选秀(NBA Draft)为一年一度的NBA球队挑选新球员的盛会。在选秀大会上,30支NBA球队都可以挑选想加入NBA的年轻球员。
“NBA有一个很好的制度。这届打完比赛,下一届的NBA选秀是按球队的排名倒过来的次序选,就是最后一名的球队有先选的资格,”王尚旭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各个球队的实力差距不至于太悬殊,竞争更加激烈,比赛也能更加精彩。”
更重要的是,在各球队激烈的竞争下,涌现了一批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这样的篮球巨星。
“人都是有惰性的,”王尚旭说,“一个社会想要出人才,最好的方式是竞争,而且是公平竞争。”努力,便能胜出;不努力,便被淘汰,这是社会最初的形态。
很显然,现在的教育资源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很容易获取到优质资源,有的人用尽一生也无法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什么出不来大师?有人觉得,要有伯乐去选择人才,然后加以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会成为大师。” 王尚旭说。
春秋战乱,涌现诸子百家;三国烽烟,出现遍地枭雄。当生存成为唯一法则,便回归了社会的最初状态,王尚旭认为,在这种努力便可得到回报的世界上,才能出现真正的英雄。
“我会为我的学生和科研团队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可这点力量太弱了。”他说,“需要大环境的形成。”
王尚旭指出,在他提出农村城市教育差距问题的三年来,对于农村孩子上大学,政府开始有一些倾斜政策,即指标数目有所上升,而教育投资方向并无变化。
“像我们搞科研的,经常要出国交流,可现在实在是太被动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王尚旭在为我们解读这一提案时,显得感触颇深,“之前的政协会议上也有人提这个事,所以我想今年还是以书面形式给相关人员提出来,供他们考虑。”
出国前审批手续过于繁琐
“咱们国家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多,特别在大概十年前到现在的这段时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太理想的现象,比如利用出国的机会到处游玩、探亲等等。所以大概前二三年开始,国家对出国的事限制就比较严了。”
为遏制腐败现象,各级行政单位在近些年相继出台严格的公费出国限制措施,审批过程繁冗,限制颇多。“前两年还有对一个单位中的人员一年内出国次数的限制,”王尚旭说,“比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可能一年就给你一次的出国机会。”
抽取某个党政门户网站点开,可以看到,在其“因公出国审批”条例下,许可条件细化到6条。除了对出国人员身份的从属规定、对其公务目的的规定外,还有“要与其公职身份相称及任务相符,出国费用要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之内”“不得擅自增加出境国家和地区”“不得擅自延长在境外时间”等要求。
“对防止乱出国肯定是有效果,但负面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王尚旭如此评价如今的出国审批条款,“举个例子,是我前不久从我国某高校的一名老教授那里听的。”
俄罗斯莫斯哥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于1755年创办,距今已有260年的历史。一次,莫斯哥大学举办校庆活动,这名教授与一行人等受邀参加。
莫斯科大学那次的校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庆祝活动,以共同联欢为主;第二个阶段则是学术活动——以校庆为契机,组织各界学者前来进行学术演讲、学术讨论。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这位教授较之陪同人员的出境期限有所放宽。“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参加完了整个校庆的所有活动,而其他人只参与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还未参加就急着回国了。”其他陪同人员,由于上层审批下来的时间所限,加之政策中“不得擅自延长在境外时间”这一要求,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活动。
遇见类似情况,审批人员能够随事制宜、灵活变通是理想情况,然而可行性却几乎为零。
“北京市那么多学校、那么多专业、那么多要出国交流的人,每个人的出国事宜、工作性质都不一样,逐一个性化处理,实在困难。”王尚旭解释道。
为了效率,审批人员只能严格按照规章中的条框制定时限。“无论你出国做什么,给你几天时间就是几天,不得逾时。”
实行“阳光化出国”政策
为了解释如何改进出国前审批政策过于繁琐的问题,王尚旭引申了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
“美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制度上、思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王尚旭说,“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而中国的大学正好相反,是‘严进宽出’。”
在美国,进入高等院校求学并非难事,然而若想在4年内修得全部学分并取得毕业证,却变得不再容易。《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在调查了1200余所美国高校后发现,这些学校本科学生4年毕业率平均下来只有40%。
与之相对,在中国,高考对广大考生来讲,是一道非常严格的关卡,然而通过了这道“难关”后,一切都变得轻松,在中国广大高等院校中,入学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可谓少之又少。“像我们学校,比如一年录取了3000多名学生,4年下来不给毕业证的能有几个?我估计不会超过1%。”王尚旭说道。
两者的区别会导致什么样的差异?
“光凭借入学考试的分数,无法知道这个人是否适合在这一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你是否能成为人才?这个问题并不是通过入学考试那一刹便能得到答案,这是需要四年的学习过程才能回答的问题,”王尚旭说,“所以美国那边的判断机制更客观。”
举这样一个例子,是因为王尚旭提出的出国审批制度改进方案与美国高校的“宽进严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将这一方案也用了四个字来概括,即“管理后移”。
“比如我现在要申请出国,相关部门出来一个人说我这个事行还是不行,或整个路线对还是不对,这些是很难判断的,”王尚旭说,“所以我建议,开始的时候先不要管得那么严。”
宽松审批,并非意味着放任腐败现象的发生。“我的建议是,改变一种管理方式。”
“比如这个人申请出国十天,既然是公费,那么钱属于公家、属于老百姓,因此他就有义务把这次出国所有的行程、所有的费用、取得的成果等,全部公开。”
王尚旭认为,放宽出国审批步骤,公开详细旅程、费用及其取得成果的好处有三点。第一,可以极大减少前期审批工作量,提高效率;第二,可让出国人员灵活掌握行程,避免出现错过学术交流等情况;第三,则是有利于让出国人员接受单位职工及各级纪检部门监督。
“在这样的监督下,还敢不敢造假,就看你的胆量了,”王尚旭笑说,“我估计一般人不敢。”相关部门的审查人员不一定对申请(出国)所涉业务熟悉,但内行一看便可一目了然。众目睽睽之下,造假确为难事。
“而且每年要抽查一批人,”王尚旭接着说,“如果发现了造假情况,严惩不贷,接下来的造假率还会降低。这样下来几年,我国的公费出国就会变得很规范。”
王尚旭介绍,从今年开始至刚刚下发文件这段时间,对学术交流有所放宽,但对官员出国的限制依然严格。“我的提案里为此专门写明,对出国政策的放宽不应该分专业、工作性质及其是否是领导干部。”
“就拿校长来说,你限制他干什么?现在都说要国际化大学,如果校长都不跟国外打交道、不国际化怎么能行?”王尚旭说,“实事求是说,交流越频繁越好。所以,只要有胆量把行程、费用、成果等等都公布出来,那么对官员也不要限制。” “可能会有人觉得麻烦”,谈及这一提案的可操作性,王尚旭谈道,“这是避免不了的,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国人员的自觉。”
曾感慨“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落实到提案上短短几行字,是王尚旭在最近几年与同行们聊天中一些思维碎片汇总的结果。
“就我所知,别的国家很少有这么严格的审查制度,”王尚旭说,“有的好像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制度。”
国外对造假打击严厉,这是其一。“他们的公开透明度我不敢说有多少,但就我所知,无论在什么方面,只要敢造假,不管学术造假还是偷税漏税,一旦被发现,就全完了。”
其二便是社会环境。“国外的教授思想境界多数很高,”王尚旭感慨,“国外的教授来我们学校交流,有时候会带上夫人,但他们绝不会把夫人的机票用公费报销。”王尚旭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协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体制。
作为科研人员,王尚旭对学术交流有话说;作为教授,他同样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感触颇深。
三年前的政协会议上,王尚旭曾向农村城市教育差距“开火”。
“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简直没法比。农村偏远地区考上大学的人数与城市的相比,在急剧下降。该是还上从农村拿走的资源的时候了。”那次会议他说出这句话,某媒体评论其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个公平是指,不应该从一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这个人的机会比另一个人的机会多。”王尚旭告诉我们。
然而这种不公平,却普遍存在于中国的教育界。“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王尚旭说,要改进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教育投资的方向。
反向投资,原为金融术语,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股票收益率情况排序,买入过去表现较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从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策略。王尚旭说,为了教育公平,也应进行反向投资——“教育拨款、教育经费,越是艰苦的地方应该越多。”
“为什么中国出不来真正的大师?”提到教育对科研领域的影响,王尚旭忽然抛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然后,话题一转,他向记者问道:“你们看NBA吗?”
NBA选秀(NBA Draft)为一年一度的NBA球队挑选新球员的盛会。在选秀大会上,30支NBA球队都可以挑选想加入NBA的年轻球员。
“NBA有一个很好的制度。这届打完比赛,下一届的NBA选秀是按球队的排名倒过来的次序选,就是最后一名的球队有先选的资格,”王尚旭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各个球队的实力差距不至于太悬殊,竞争更加激烈,比赛也能更加精彩。”
更重要的是,在各球队激烈的竞争下,涌现了一批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这样的篮球巨星。
“人都是有惰性的,”王尚旭说,“一个社会想要出人才,最好的方式是竞争,而且是公平竞争。”努力,便能胜出;不努力,便被淘汰,这是社会最初的形态。
很显然,现在的教育资源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很容易获取到优质资源,有的人用尽一生也无法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什么出不来大师?有人觉得,要有伯乐去选择人才,然后加以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会成为大师。” 王尚旭说。
春秋战乱,涌现诸子百家;三国烽烟,出现遍地枭雄。当生存成为唯一法则,便回归了社会的最初状态,王尚旭认为,在这种努力便可得到回报的世界上,才能出现真正的英雄。
“我会为我的学生和科研团队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可这点力量太弱了。”他说,“需要大环境的形成。”
王尚旭指出,在他提出农村城市教育差距问题的三年来,对于农村孩子上大学,政府开始有一些倾斜政策,即指标数目有所上升,而教育投资方向并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