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即“教是为了不教”,他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初中地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地”,更要让他们知道“理”,从而使他们不仅能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而且能解释各种现象,并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动地利用好这些现象、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从枯燥无味、抽象的文字图片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呢?学习的方法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人从事地理教学十多年,下面谈谈一些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学会读图、用图、绘制略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形象具体,含义丰富,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在图上寻找地名、山脉、河流和交通线路等地理事物,而且可以根据各种类型地图、符号、图例,从各种地理要素中去认识、分析、比较、综合,得出许多地理概念和课文中未必都能加以说明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固然应为地理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而让学生如何获得利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更是地理教师应尽的职责。只有教师和学生善于利用地图进行教和学,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读图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学会读图首先要掌握地图三要素,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识别各种各样的图例,能够简单运算距离、大小等。其次要认识各种地图,比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工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电子地图等。湘教版初中地理涉及的地图类型很多,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地形图。地形图出现的频率最高,它是我们认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重要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山川、河流、湖泊等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成因。比如:从《亚洲地形图》可以看出它的河流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为它的地势高,属于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通过地形图可以看出)。二是因为它的海拔高,高原上有庞大的冰川和雪山群(进一步分析得出原因)。2.气候图。气候图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了解各地的气候特征。首先要能识别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及逐月降水柱状图等,通过它们的分布找出规律,才能进一步分析成因。3.统计图。可以利用统计图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出现的柱状图、饼状图、扇形图等,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出其特征。4.漫画。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配了许多漫画,这些漫画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其内涵。读图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地图要从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开始,复杂抽象的图要抓住其关键进行分析。
一位教育家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绘制地理略图的方法,这样会使其印象更为深刻。地理略图的绘制不刻意追求形似,只要能把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就可以,因此可以大胆地进行裁剪。比如:一笔绘世界地图,长江(V W)、黄河(汉字的“几”字形)简图等。
二、重视比较,理解记忆
地理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地理区域反映了内部的相似性和外部的差异性。而这些相似性及差异性就是各个不同区域间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比较就非常清晰明了。初中地理又以区域地理为主,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对比,善于引导学生去比较,将不同区域或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异同,归纳出区域地理特征,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比较时也要讲究一些方法:1.比较对象要有可比性。比如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它们同样位于东部季风区,但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不论是在自然还是在人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2.同类地理事物要抓住其不同点。比如长江和黄河都是世界著名长河,但是它们在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开发和治理方案来。3.不同地理事物要抓住其相似点。
比较的形式很多:1.列表比较。比如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放在一起比较,项目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主要矿产、主要农作物等。这样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抓住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读图比较。比如通过热带四种气候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终年高温,但是降水量的差别大,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这四种气候的不同特征。
三、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找出规律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地形、气候、水文、人口、交通、工业、农业等。任何一个地理单元都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最终找出本质、规律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关于黄河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在分析其成因时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中游河段的地形、气候、黄土土质、植被,以及下游的地势、水流速度等),还要考虑人为因素(滥砍滥伐,过度开垦等),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沙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最终找出合理的治黄方案。
四、要学会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项有兴趣、愉快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的效率往往比较高,同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会不断增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1世纪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信息更新更快,来源渠道更广,学生关注的地理兴趣点更多。这些兴趣点就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要充分利用好它们,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其次是要对热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会产生争论、观点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列出各种各样的依据来证实自己,这就是他们关注地理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作用也因此得以充分体现,他们的资源观、环境观、人生观也得到不断加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但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有以下作用:学生由于亲自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就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发挥了自身内部动机的作用;同时也能掌握发现的方法,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底部有孔的水槽,注满水,让学生观察拔掉底部塞子时水槽中水的流动。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水槽中的水往下流时形成的旋涡有固定的方向吗?如果有,是什么方向?是什么使旋涡的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转?如果在南半球旋涡的方向又是什么?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这些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真正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地理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赖宝春.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龙岩师专学院学报,1999(5).
[3]杨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函授教育,1999(3).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学会读图、用图、绘制略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形象具体,含义丰富,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在图上寻找地名、山脉、河流和交通线路等地理事物,而且可以根据各种类型地图、符号、图例,从各种地理要素中去认识、分析、比较、综合,得出许多地理概念和课文中未必都能加以说明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固然应为地理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而让学生如何获得利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更是地理教师应尽的职责。只有教师和学生善于利用地图进行教和学,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读图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学会读图首先要掌握地图三要素,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识别各种各样的图例,能够简单运算距离、大小等。其次要认识各种地图,比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工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电子地图等。湘教版初中地理涉及的地图类型很多,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地形图。地形图出现的频率最高,它是我们认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重要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山川、河流、湖泊等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成因。比如:从《亚洲地形图》可以看出它的河流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为它的地势高,属于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通过地形图可以看出)。二是因为它的海拔高,高原上有庞大的冰川和雪山群(进一步分析得出原因)。2.气候图。气候图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了解各地的气候特征。首先要能识别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及逐月降水柱状图等,通过它们的分布找出规律,才能进一步分析成因。3.统计图。可以利用统计图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出现的柱状图、饼状图、扇形图等,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出其特征。4.漫画。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配了许多漫画,这些漫画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其内涵。读图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地图要从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开始,复杂抽象的图要抓住其关键进行分析。
一位教育家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绘制地理略图的方法,这样会使其印象更为深刻。地理略图的绘制不刻意追求形似,只要能把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就可以,因此可以大胆地进行裁剪。比如:一笔绘世界地图,长江(V W)、黄河(汉字的“几”字形)简图等。
二、重视比较,理解记忆
地理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地理区域反映了内部的相似性和外部的差异性。而这些相似性及差异性就是各个不同区域间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比较就非常清晰明了。初中地理又以区域地理为主,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对比,善于引导学生去比较,将不同区域或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异同,归纳出区域地理特征,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比较时也要讲究一些方法:1.比较对象要有可比性。比如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它们同样位于东部季风区,但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不论是在自然还是在人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2.同类地理事物要抓住其不同点。比如长江和黄河都是世界著名长河,但是它们在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开发和治理方案来。3.不同地理事物要抓住其相似点。
比较的形式很多:1.列表比较。比如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放在一起比较,项目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主要矿产、主要农作物等。这样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抓住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读图比较。比如通过热带四种气候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终年高温,但是降水量的差别大,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这四种气候的不同特征。
三、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找出规律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地形、气候、水文、人口、交通、工业、农业等。任何一个地理单元都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最终找出本质、规律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关于黄河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在分析其成因时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中游河段的地形、气候、黄土土质、植被,以及下游的地势、水流速度等),还要考虑人为因素(滥砍滥伐,过度开垦等),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沙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最终找出合理的治黄方案。
四、要学会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项有兴趣、愉快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的效率往往比较高,同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会不断增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1世纪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信息更新更快,来源渠道更广,学生关注的地理兴趣点更多。这些兴趣点就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要充分利用好它们,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其次是要对热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会产生争论、观点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列出各种各样的依据来证实自己,这就是他们关注地理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作用也因此得以充分体现,他们的资源观、环境观、人生观也得到不断加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但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有以下作用:学生由于亲自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就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发挥了自身内部动机的作用;同时也能掌握发现的方法,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底部有孔的水槽,注满水,让学生观察拔掉底部塞子时水槽中水的流动。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水槽中的水往下流时形成的旋涡有固定的方向吗?如果有,是什么方向?是什么使旋涡的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转?如果在南半球旋涡的方向又是什么?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这些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真正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地理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赖宝春.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龙岩师专学院学报,1999(5).
[3]杨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函授教育,1999(3).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