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甘肃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都处于封闭式状态,不仅难以取得理想教育培养成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其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尝试提升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建设
国家与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同胞的教育问题。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给常规普及性教育带来了诸多阻碍,再加上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的部分,导致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在甘肃省主要的两大民族,一个是回族,一个是藏族。对此,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许多,而且近几年来,民族地区的高中升学率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家长对教育的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由于民族地区教学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等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相对较低。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民族地区,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 完善双语课程建设
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一般都体现在课程管理体系、教学基础资源这两方面。各地区在开展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发展要求,以及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来对课程内容、学时进行合理安排与调整,实现民族母语中的一系列经典传统在双语教学中的恰当融入。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重视、完善信息化课堂建设,为学生构建更适合的远程学习平台。另外,政府教育机构也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对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资源做出合理配置。除了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来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教材质量、数量之外,还要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双语图书。且要充分重视民族母语传承的强化,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学习、探究优秀民族文化,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比较著名的博物馆等等,以此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因此,对于双语课程建设的构建与完善,广大民族地区的中学与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从不同层面给予深入研究。
二、 强化双语教学监督
除了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学的科学建设之外,还应在具体实施中,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语教学监督机制,从不同层面来为民族母语教学质量做出严格监督,为母语教学的正常推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多听取一些一线教师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基于具體情况来适当提升民族母语的考核分值。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量化评估体系的构建,全面提升学生对母语、汉语的重视程度,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学校、教育部门也要注重第三方监督主体,如,家长、民主文化机构等方面的引进,以此来为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民族地区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结合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实际发展需求,从不同层面入手,重视、优化双语教师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引进渠道的进一步拓展,还要重视、优化与各高校的合作交流,结合不同地区学校的双语教师具体需求来进行双语师范生的定向培养。同时,对于在职语文教师也要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锻炼,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更完善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积极倡导双语教学,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另外,学校也要重视、完善双语教学制度的科学构建,自上而下地进行双语教学教研体系的构建,并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具体情况给予不断调整合完善。在此过程中,政府教育机构应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学者提供适合的研讨平台,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四、 精益求精,创设教学情境
以教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在创设该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心潮澎湃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差异,制作北京秋景图。一幅暖色调:火一般的香山红叶;镜一般的昆明湖水;热闹非凡的皇城人海;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并配有欢快轻松的《紫竹调》背景音乐。另一幅冷色调:北国的槐树,铺得满地的落蕊;树上的秋蝉,衰弱的残声;灰沉沉的天底下,秋风秋雨。并配有忧郁低沉的《江河水》背景音乐。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鲜明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是故都的秋,作者选用了什么景物?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而写槐树落蕊?不写热闹的皇城人海,却写秋蝉残鸣?为什么不写秋高气爽,而写秋风秋雨?在仔细感知这些景物和音乐的感情差异之后,要求学生联系创作年代及作者当时的处境,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进而理解文章作者对故都的孤寂、苦闷、忧郁和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结语:综上所述,广大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论是对民族地区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还是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综合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加强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瑞芝.让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汩汩流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2]曾丽珊.以生为本,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J].现代教育论丛,2010(6).
[3]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4]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作者简介:张凌云,中学二级教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建设
国家与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同胞的教育问题。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给常规普及性教育带来了诸多阻碍,再加上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的部分,导致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在甘肃省主要的两大民族,一个是回族,一个是藏族。对此,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许多,而且近几年来,民族地区的高中升学率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家长对教育的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由于民族地区教学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等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相对较低。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民族地区,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 完善双语课程建设
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一般都体现在课程管理体系、教学基础资源这两方面。各地区在开展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发展要求,以及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来对课程内容、学时进行合理安排与调整,实现民族母语中的一系列经典传统在双语教学中的恰当融入。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重视、完善信息化课堂建设,为学生构建更适合的远程学习平台。另外,政府教育机构也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对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学资源做出合理配置。除了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来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教材质量、数量之外,还要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双语图书。且要充分重视民族母语传承的强化,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学习、探究优秀民族文化,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比较著名的博物馆等等,以此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因此,对于双语课程建设的构建与完善,广大民族地区的中学与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从不同层面给予深入研究。
二、 强化双语教学监督
除了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学的科学建设之外,还应在具体实施中,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语教学监督机制,从不同层面来为民族母语教学质量做出严格监督,为母语教学的正常推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多听取一些一线教师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基于具體情况来适当提升民族母语的考核分值。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量化评估体系的构建,全面提升学生对母语、汉语的重视程度,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学校、教育部门也要注重第三方监督主体,如,家长、民主文化机构等方面的引进,以此来为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双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民族地区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结合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实际发展需求,从不同层面入手,重视、优化双语教师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引进渠道的进一步拓展,还要重视、优化与各高校的合作交流,结合不同地区学校的双语教师具体需求来进行双语师范生的定向培养。同时,对于在职语文教师也要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锻炼,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更完善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积极倡导双语教学,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另外,学校也要重视、完善双语教学制度的科学构建,自上而下地进行双语教学教研体系的构建,并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具体情况给予不断调整合完善。在此过程中,政府教育机构应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学者提供适合的研讨平台,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四、 精益求精,创设教学情境
以教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在创设该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心潮澎湃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差异,制作北京秋景图。一幅暖色调:火一般的香山红叶;镜一般的昆明湖水;热闹非凡的皇城人海;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并配有欢快轻松的《紫竹调》背景音乐。另一幅冷色调:北国的槐树,铺得满地的落蕊;树上的秋蝉,衰弱的残声;灰沉沉的天底下,秋风秋雨。并配有忧郁低沉的《江河水》背景音乐。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鲜明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是故都的秋,作者选用了什么景物?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而写槐树落蕊?不写热闹的皇城人海,却写秋蝉残鸣?为什么不写秋高气爽,而写秋风秋雨?在仔细感知这些景物和音乐的感情差异之后,要求学生联系创作年代及作者当时的处境,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进而理解文章作者对故都的孤寂、苦闷、忧郁和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结语:综上所述,广大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论是对民族地区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还是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综合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加强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瑞芝.让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汩汩流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2]曾丽珊.以生为本,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J].现代教育论丛,2010(6).
[3]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4]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作者简介:张凌云,中学二级教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