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以读为本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e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课堂上要抓住“读”这个根本。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品味词语的意境,领悟文中的真谛,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字体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
  一、在理解中阅读,领会思想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思维的培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各项理解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对文章能够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获得对文章全面的、本质的理解。
  1.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字词句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一定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的意思可为我们的朗读起提示作用,它可直接让我们明白这个词、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好了重点的字、词、句,也就能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这一步应该落实到位,把每一个词、每一句都反复读好。
  2.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往往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故事最动人处在于文中人物的命运,是他们的悲欢离合营造了情境,吸引了学生,打动了学生的心。因此,要想读好课文,一定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朗读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乐章。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何种体裁的课文,无不是作者的表情达意。因此,学习课文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的爱与憎、情与恨。只有正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也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从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投入感情朗读。
  二、在体验中阅读,升华情感
  加强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是体验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这课,讲述了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故事。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在备课时,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课时,导入新课后,我根据志愿军战士同不同人物告别的语调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想象大娘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大嫂架着双拐艰难地在崎岖的山路行走的情景。读完后,许多同学稚嫩的脸上露出了感动的表情。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脑海中浮现出老大娘、大嫂、小金花的形象,从而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使他们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在趣味中阅读,点燃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加学生阅读的乐趣,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甚至会形成爱好,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即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化。如教师可举行探究活动、评点、活动、改编等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全体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或动口、或动手、或动脑,或实践、或模仿,或个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或观察、或辩论或创新……如在教学《山雨》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项练习:爱诵读的你,有感情地再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爱阅读的你,再找几篇写雨的文章品讀一番!爱习作的你,也来写写你对雨的感受!
  这样一来就调动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边读边推敲,揣摩品味语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四、在欣赏中阅读, 激发想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内容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带着欣赏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要让学生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达之精妙,并积累语言。学生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主动阅读,培养能力
  教师上课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任务,而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未来。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真正自由的空间,尽量不给学生压力,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正确的意见,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内容进行更深入地钻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凝神静读的美妙感觉,我给了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自由感受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并在课文空白处记录自己粗浅的理解。很快,教室变成了一个安静的阅读场。从学生阅读时凝神微笑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们已完全被文字材料所吸引;从学生零散的评点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初步触及到作品中人物有趣的语言与神态,纯真幽默的笔调,以及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等。深深沉沉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比较准确、深入地把握文章要义,为下一步的课堂讨论确立一个较高的起点。
  总之,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和教育理想,就应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教会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以读为本,是在重视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教学中,一定要有指导、有层次、有感悟、有提高,在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脍炙人口,而极富美学价值,从古至今,哺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习自主性对外语学习者学习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者应在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习者需要做好思想、心理、情感和学习策略方面的准备,以迎接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50多年来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发展变化予以了简要的回顾并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50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价值取向上不同追求.提出
文章从美的本质角度入手提出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结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阐述了人的本质力量和美的关系。
工作时,它是你的公文包——海纳繁多的文档数据:旅行中,它是你的指南针,纵横四海决不迷路,它就是华硕最新的Pocket PC掌上电脑A636。从正面看,A636与普通的PPC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屏幕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
初中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阶段,这一年龄段的阅读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1)背诵优秀诗文80篇;(2)默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国性的教育纲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抛弃糟粕,吸取精华;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改变讲授法、串讲法、满堂灌的教
本文介绍了正交小波变换的算法以及边界延拓方法,并对三种边界延拓方法即零延拓、对称性延拓和周期性延拓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三者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合,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课外听力练习是课内听力训练的良好补充.仅靠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是很难快速提高荚语听力能力的.文章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利用课外听力资源等方面来探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