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采用了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运用,做好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起、承、转、合各模块的聚点探究。从教学设计角度来看,单元整体课堂教学结构应是“起承转合”式的。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其次,承接旧知与新知,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再次,转化新知,消化新知,通过探索、交流、表达等活动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内在的理解,体会知识的本质;最后,整合课堂知识,整体梳理所学内容,贯通课时前后知识和方法,整合课内外练习,从基础题到拓展题,层层深入进行练习巩固,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起承转合
叶澜教授指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单元学习的主导线。这一主导线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同时,我们不能拘泥于单元教材的编排,不仅要通读教材,跟要研读教材,读懂教材中隐含的信息,补充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单元的起承转合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要做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必须坚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教学前进行单元整体解读,目的是使教师通读教材,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理清本单元“起、承、转、合”四个模块内容以及各模块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单元模块聚点探究,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教材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数学教学走出“单例题备课与教学”的局限,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和练习删除和减少,补充有训练意义和思维价值的探究材料,强化“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课题组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单元四个模块”的研究策略。“起”,即通过实际操作,并从操作过程中提炼出本单元的基本数学方法或数学规律,并进一步进行一般化,体验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承”,即对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本单元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的数学学习情境中用来解决问题,并随着新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转”,即通过设计各种变式练习,对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下进一步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突显数学本质;“合”,通过单元复习教学,从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两个层面对单元整体知识进行梳理,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得以进一步融通,从而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自然、有效。本单元的《比的认识》以及本节课的《比的化简》以“大单元”来沟通四年级学习的商不变规律、五年级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六年级学习的比、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课时的起承转合
课时的“起承转合”是指课堂教学层面,以“五环节”串联课时教学,包括一起二承三转四合五练。“一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二承”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步,承接旧知与新知,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三转”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三步,转化新知,消化新知,通过探索、交流、表达等活动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内在的理解,体会知识的本质;“四合”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四步,整合课堂知识,整体梳理所学内容,贯通课时前后知识和方法;“五练”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五步,整合课内外练习,从基础到拓展题,层层深入进行练习巩固,以此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标。
(一)起——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
分析教材、课标、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明确内容、定准目标、确定起点的前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保证。在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分数,侧重理解分数的份数定义,即把整体平均分后部分与整體的数量关系上认识分数;第二阶段,分数的再认识,侧重理解分数的商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第三阶段,理解分数的比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的比。本单元就是第三阶段,借助比的认识,发展学生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以及其它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在《比的化简》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中,先以“1.请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其它算式的结果,并说说你的依据。180÷60=3。(180×5)÷(60 ×5)、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起承转合
叶澜教授指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单元学习的主导线。这一主导线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同时,我们不能拘泥于单元教材的编排,不仅要通读教材,跟要研读教材,读懂教材中隐含的信息,补充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单元的起承转合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要做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必须坚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教学前进行单元整体解读,目的是使教师通读教材,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理清本单元“起、承、转、合”四个模块内容以及各模块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单元模块聚点探究,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教材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数学教学走出“单例题备课与教学”的局限,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和练习删除和减少,补充有训练意义和思维价值的探究材料,强化“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课题组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单元四个模块”的研究策略。“起”,即通过实际操作,并从操作过程中提炼出本单元的基本数学方法或数学规律,并进一步进行一般化,体验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承”,即对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本单元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的数学学习情境中用来解决问题,并随着新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转”,即通过设计各种变式练习,对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下进一步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突显数学本质;“合”,通过单元复习教学,从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两个层面对单元整体知识进行梳理,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得以进一步融通,从而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自然、有效。本单元的《比的认识》以及本节课的《比的化简》以“大单元”来沟通四年级学习的商不变规律、五年级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六年级学习的比、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课时的起承转合
课时的“起承转合”是指课堂教学层面,以“五环节”串联课时教学,包括一起二承三转四合五练。“一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二承”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步,承接旧知与新知,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三转”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三步,转化新知,消化新知,通过探索、交流、表达等活动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内在的理解,体会知识的本质;“四合”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四步,整合课堂知识,整体梳理所学内容,贯通课时前后知识和方法;“五练”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五步,整合课内外练习,从基础到拓展题,层层深入进行练习巩固,以此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标。
(一)起——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
分析教材、课标、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明确内容、定准目标、确定起点的前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保证。在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分数,侧重理解分数的份数定义,即把整体平均分后部分与整體的数量关系上认识分数;第二阶段,分数的再认识,侧重理解分数的商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第三阶段,理解分数的比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的比。本单元就是第三阶段,借助比的认识,发展学生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以及其它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在《比的化简》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中,先以“1.请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其它算式的结果,并说说你的依据。180÷60=3。(180×5)÷(6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