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6-02
玉树结古属于藏族地区,98%学生都是藏族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这些学生在小学接触的汉语少、底子差的大背景下进行汉语文教学是每一个汉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这些学生由于汉语理解能力差,对数理化的理解、分析和学习显得十分吃力,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想方设法提高初一入学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每个汉语文教师最关心的事情。那么如何提高汉语文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教师要善于创造语言环境
农牧区的学校基本是由藏族学生组成,学生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上,他们使用的都是藏民族语言,这样就削弱了汉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课堂上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对汉语词汇的积累和理解形成困难。在农牧区藏族老师教授汉语文时,把一堂汉语课上成藏语课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我认为这些都是汉语文教学形成困难的原因。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汉语是至关重要的,一堂课中教师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并鼓励学生用普通话和自己、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讲、多听是非常必要的。新课前组织学生讲5-6分钟的小故事练习普通话。老师也常准备些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课外短文念给同学们听,然后做听力方面的训练题。这也是很必要的。这些基本功训练我们绝不能忽视,因为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里才能培养起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不过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写、喜欢讲、喜欢听,还得有老师精心地创设课堂氛围,善于导、善于培养、善于激励,在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确在上一堂汉语文课,我们真的能用普通话给同学们讲故事,能用汉字给老师写一篇周记等。从而自觉地、有兴趣地喜欢上这门课。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学习氛围,这对藏族学生学好汉语文也很重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掌握知识。
(三)教师要善于“导”
“导”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导”的时和度,循循善诱,有效引导。多用问题带动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懂课文内容而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自行解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师要善于培养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汉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或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把握好“度”,起好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和氛围,不要过分干预学生、制约学生、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思考、自由掌握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处处用一些微小细节进行教育,进行训练。
(五)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索和大胆创新,并对其独立思索和独立创造后的结果及时给予肯定或赞扬,以保持其学习和独立创造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有时做得不对,但也不能当面说你不行或其他类似的言语,而是先要从其某一个方面对其进行肯定,然后再用比较委婉的语言和典型的其他事例指出其错误处,使其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伤其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们的汉语基础差,表述中、写作时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这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赞扬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上课时对少言寡语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勇于提出問题,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特别是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特别给予关怀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没有压抑感的课堂即轻松又愉快。学生的反应也会愈来愈强烈。
总之,笔者认为,在藏族地区学习汉语文时,教学指导思想要明确,就能取得一定成效。只要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善于创造语言环境,善于创造学习氛围,善于进行引导和有效培养,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好知识就一定能使学生学习好汉语文,也一定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藏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浅谈》作者: 彭毛措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
玉树结古属于藏族地区,98%学生都是藏族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这些学生在小学接触的汉语少、底子差的大背景下进行汉语文教学是每一个汉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这些学生由于汉语理解能力差,对数理化的理解、分析和学习显得十分吃力,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想方设法提高初一入学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每个汉语文教师最关心的事情。那么如何提高汉语文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教师要善于创造语言环境
农牧区的学校基本是由藏族学生组成,学生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上,他们使用的都是藏民族语言,这样就削弱了汉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课堂上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对汉语词汇的积累和理解形成困难。在农牧区藏族老师教授汉语文时,把一堂汉语课上成藏语课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我认为这些都是汉语文教学形成困难的原因。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汉语是至关重要的,一堂课中教师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并鼓励学生用普通话和自己、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讲、多听是非常必要的。新课前组织学生讲5-6分钟的小故事练习普通话。老师也常准备些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课外短文念给同学们听,然后做听力方面的训练题。这也是很必要的。这些基本功训练我们绝不能忽视,因为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里才能培养起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不过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写、喜欢讲、喜欢听,还得有老师精心地创设课堂氛围,善于导、善于培养、善于激励,在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确在上一堂汉语文课,我们真的能用普通话给同学们讲故事,能用汉字给老师写一篇周记等。从而自觉地、有兴趣地喜欢上这门课。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学习氛围,这对藏族学生学好汉语文也很重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掌握知识。
(三)教师要善于“导”
“导”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导”的时和度,循循善诱,有效引导。多用问题带动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懂课文内容而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自行解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师要善于培养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汉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或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把握好“度”,起好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和氛围,不要过分干预学生、制约学生、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思考、自由掌握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处处用一些微小细节进行教育,进行训练。
(五)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索和大胆创新,并对其独立思索和独立创造后的结果及时给予肯定或赞扬,以保持其学习和独立创造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有时做得不对,但也不能当面说你不行或其他类似的言语,而是先要从其某一个方面对其进行肯定,然后再用比较委婉的语言和典型的其他事例指出其错误处,使其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伤其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们的汉语基础差,表述中、写作时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这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赞扬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上课时对少言寡语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勇于提出問题,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特别是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特别给予关怀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没有压抑感的课堂即轻松又愉快。学生的反应也会愈来愈强烈。
总之,笔者认为,在藏族地区学习汉语文时,教学指导思想要明确,就能取得一定成效。只要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善于创造语言环境,善于创造学习氛围,善于进行引导和有效培养,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好知识就一定能使学生学习好汉语文,也一定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藏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浅谈》作者: 彭毛措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