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互联网被推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脑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随之而来的竟是学生对网络的沉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学生沉醉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矫正他们对网络的偏颇认识。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节网络课,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帮手,要正确对待网络,合理应用网络。
作为语文课,最主要的是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赏春、品春等活动中,培育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的诗、词、文章,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学会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点
拓展语文学习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应用网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品春、绘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四、活动方式
(1)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小组交流与全班展示、品评相结合。
(3)专题活动——听说、读写、唱、思考相结合。
(4)互联网与活动课相结合。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网络中听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激情引入后,让学生谈感受。
师: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真应该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今天让我们到网络中踏青。
(二)出示目标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后,提出对本节课的期望。老师综合学生意见,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春天,拥抱自然。
(2)感悟春天,热爱生命。
(3)歌唱春天,放飞理想。
(三)学生活动
利用网络查找与春有关的资料(图片、诗、词、文章、农谚、歌曲等)。
(四)活动成果展示
(1)赏春: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图片,并配以简单说明。
(2)咏春:
①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词并背诵。
②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文章并朗诵。
③学生代表提议来个词语接力赛,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④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农谚。
(五)能力提升
(1)品春:通过习题“我欣赏这幅画是因为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的诗句,是因为____________。”让学生到网络中去赏画品诗,品味春天的内涵。
(2)绘春:
①根据以上内容,学生自己总结绘春的方法,老师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②学生进行网络创作并交流。
③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由师生共同进行品评。
(3)唱春:全体学生在学生代表的呼唤下齐唱《春天的故事》,抒发热爱赞美之情。
(六)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教师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情怀。
感想
1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情引趣,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并合理应用了网络。
2 由于学生从不同的网站获取了大量的有关春天的信息,为其丰富的展示提供了前提保证。因此,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渠道、多维度获取信息的意识,不但使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而且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小的高潮。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控,相机点拨。以平等的态度,互动式开展交流活动。并采用赏识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肯定。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获取了新,划,学会了合作,提升了自信,锻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
4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信息主宰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春天美好的形象一下子吸引了每个学生的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检测,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结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生活动亦是如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他们才会去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责任编辑:李雪虹)
作为语文课,最主要的是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赏春、品春等活动中,培育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的诗、词、文章,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学会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点
拓展语文学习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应用网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品春、绘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四、活动方式
(1)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小组交流与全班展示、品评相结合。
(3)专题活动——听说、读写、唱、思考相结合。
(4)互联网与活动课相结合。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网络中听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激情引入后,让学生谈感受。
师: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真应该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今天让我们到网络中踏青。
(二)出示目标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后,提出对本节课的期望。老师综合学生意见,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春天,拥抱自然。
(2)感悟春天,热爱生命。
(3)歌唱春天,放飞理想。
(三)学生活动
利用网络查找与春有关的资料(图片、诗、词、文章、农谚、歌曲等)。
(四)活动成果展示
(1)赏春: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图片,并配以简单说明。
(2)咏春:
①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词并背诵。
②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文章并朗诵。
③学生代表提议来个词语接力赛,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④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农谚。
(五)能力提升
(1)品春:通过习题“我欣赏这幅画是因为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的诗句,是因为____________。”让学生到网络中去赏画品诗,品味春天的内涵。
(2)绘春:
①根据以上内容,学生自己总结绘春的方法,老师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②学生进行网络创作并交流。
③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由师生共同进行品评。
(3)唱春:全体学生在学生代表的呼唤下齐唱《春天的故事》,抒发热爱赞美之情。
(六)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教师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情怀。
感想
1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情引趣,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并合理应用了网络。
2 由于学生从不同的网站获取了大量的有关春天的信息,为其丰富的展示提供了前提保证。因此,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渠道、多维度获取信息的意识,不但使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而且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小的高潮。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控,相机点拨。以平等的态度,互动式开展交流活动。并采用赏识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肯定。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获取了新,划,学会了合作,提升了自信,锻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
4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信息主宰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春天美好的形象一下子吸引了每个学生的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检测,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结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生活动亦是如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他们才会去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