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浩长江水,巍巍葛洲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即将建成,宜昌市葛洲坝中学(原名葛洲坝第六中学、葛洲坝高级中学)站立在了它的身旁。葛洲坝,带给宜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给葛洲坝中学以至高的起点和无数的光荣。这所创建于1981年的学校,历史不长,但成长迅速,作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学校,一直都是优秀学子向往仰慕的学校。
葛洲坝中学的校园,不大,但曲折有致;不显,却书香迷人。在这所宁静优美的校园里,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钻研、成绩卓越的教师队伍——语文教研组。多年来,语文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用文化的力量浸润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致力于追求教育的本真,语文的本真,平凡踏实地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朴素而隽永的课堂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是人的发展。语文的本真是什么?是语言文字文学,进而是寄托其上的文化。近些年来,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而宜昌市葛洲坝中学语文教研组,始终坚守着语文的本真,强调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文本的内在意蕴,坚持让学生“沉潜”其中,让文化的魅力从文字出发,淌进学生的心田。
教研组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陆美娟老师就是朴素课堂的倡导者、践行者。自2000年接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重担后,她牢记语文特级教师刘余庆老师、原语文教研组长张海关老师的叮嘱,立足于建设一支务实的语文队伍,在研读文本、构建朴素课堂上下功夫,倡导全组教师“沉静”于文本,帮助青年教师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传达文体。在她的课堂上,你看不到花哨的技巧、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无病呻吟的拓展,有的只是对语言文字的涵咏,和学生一道读书的宁静与自得。陆老师总是以学生的体验为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点,用文本中关键词句段落引领学生挖掘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的民族的审美意义,共赏语文之美。因此,一条耳熟能详的《项链》“串”出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美和莫泊桑小说的独特魅力;一次《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学生牢牢记住了“短小精悍”的别致,烙下了“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的情感印记;一次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宇宙的未来》之旅,学生竟在文字中生出了神奇的想象翅膀,漫游于无尽的空间与遥远的未来。语文课堂在文本的解读中,呈现了语言文字、思维活动、人类精神气质的共同表达。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在共同的教学理念下,语文组各位老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万青春老师的掷地有声、伍红春老师的温厚儒雅、黎纯老师的理性剖析、王小晓老师的亲和轻松、罗义芳老师的激情豪放,甚至有了50后的厚实、60后的严谨、70后的大方、80后的张扬的时代特征。于是,学生学会了在字里行间与文本对话,学会了“慢慢地走啊,欣赏”。于是,课堂上有了对“信夫”和“信也”的推求,有了《我与地坛》诵读时的潸然泪下,有了“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南国山径孤芳去,唯余天地一暖暖”这样精妙的现代诗歌鉴赏微博。朴素的课堂,留在学生心灵上的印迹却是隽永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语文课堂本真的执着追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在这个2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团体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屡获佳绩。2004年,凭借对《道士塔》文本的深入解读,谭小红老师荣获了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又以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精妙解读和表达,一举夺得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并由此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杨帆老师获省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刘军华老师、李红霞老师分别荣获省优质课竞赛三等奖;2011年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活动中,曹诗芹老师一人以勇夺三项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夺得总冠军。
素淡而执着的教研
葛洲坝中学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20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省级以上优秀学科教师3人,市优秀学科教师2人,宜昌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是学校的最大科组,也是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的科组。“优秀”源于课堂朴素的坚守,还来源于素淡执着的教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葛洲坝中学的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里,教研不是领导安排的任务,不是晋级的阶梯,而是一种习惯,是教育生命的必需。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语文组教师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深入思考。自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每位教师每年都以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方式不断学习领会其精神,在省论文评比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走进深度语文》《关于生成与预设的一点思考》等几十篇论文获一等奖。老师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语文课既要重视语文的实用价值,也要注重语文的文化教养功能,语文学科就是要对人进行长远的、精神层面的,而非短视的、功利性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实践中;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把教育做踏实,做扎实,要用心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深入地思考,也使学习的成果《更新,语文教师发展的活水》《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先学后教对教师的新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核心期刊发表,使素淡的教研散发出清雅的花香。
在执着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语文组对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地改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的方式变革,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表达主动;“分步达标教学法”在“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以学生的自学为起点,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将学习推向深入;以师生共同归纳为收结,让思想站到更高处:语文教师执着地行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
与此同时,以课题为抓手,促语文教师快乐地成长。语文组积极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陆美娟老师主持的课题《诗歌教学及考试评价研究》《课外书籍对语文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资源网络的互补互动》均已顺利结题,并因“指导思想明确,研究重点突出,研究过程意识强,自觉贯穿新课程理念”而受到课题组专家的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文组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紧紧依托葛洲坝、三峡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开展了“让三峡成为鲜活的语文课程资源”的研讨,并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固定下来,成为我校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
简素而快乐的生活
生活在葛洲坝中学,生活在语文教研组这个大家庭里,是所有语文人最幸福的事情。在课内,语文教师追求一种朴素的课堂形式;在课外,语文教师享受着最简单却快乐的生活。
排球场上,你可以看见语文教师跃动的身影;学校文艺汇演,你可以听见语文教师嘹亮的歌声。每到季节更替,就是语文组这快乐家族的出发之时。寻访枝江的万亩桃花,对话百里洲的白沙细浪,在泗溪的山谷中寻幽探胜,在鸣凤山上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不仅如此,语文组的老师们还个个身怀绝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言善辩,有的能喝一斤绝不喝八两,有的善演小品,有的善说相声。马家秋老师在今年学校春节晚会上表演的魔术《撕报纸》,直接走在了央视春晚“首发”的前面;李海峰老师的小品《又见白云黑土》被选拔到市局进行表演。厉害吧!
生活即语文。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的老师们,又把快乐带给了学生。老师们将自己简素的生活观写成文字,在学校文学刊物《葛洲潮》上进行交流,向学生传达生活的真正意义,并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追求。
也许,教学应该是这样吧,让学生接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感动与感悟!
也许,教育应该是这样吧,让彼此交融,并成为各自生命最重要的部分。
也许,教育应该是这样吧,朴素、素淡、简素而隽永、执着、快乐!
谭小红、陆美娟,湖北宜昌葛洲坝中学语文教师。本文编校:覃少平
葛洲坝中学的校园,不大,但曲折有致;不显,却书香迷人。在这所宁静优美的校园里,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钻研、成绩卓越的教师队伍——语文教研组。多年来,语文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用文化的力量浸润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致力于追求教育的本真,语文的本真,平凡踏实地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朴素而隽永的课堂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是人的发展。语文的本真是什么?是语言文字文学,进而是寄托其上的文化。近些年来,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而宜昌市葛洲坝中学语文教研组,始终坚守着语文的本真,强调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文本的内在意蕴,坚持让学生“沉潜”其中,让文化的魅力从文字出发,淌进学生的心田。
教研组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陆美娟老师就是朴素课堂的倡导者、践行者。自2000年接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重担后,她牢记语文特级教师刘余庆老师、原语文教研组长张海关老师的叮嘱,立足于建设一支务实的语文队伍,在研读文本、构建朴素课堂上下功夫,倡导全组教师“沉静”于文本,帮助青年教师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传达文体。在她的课堂上,你看不到花哨的技巧、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无病呻吟的拓展,有的只是对语言文字的涵咏,和学生一道读书的宁静与自得。陆老师总是以学生的体验为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点,用文本中关键词句段落引领学生挖掘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的民族的审美意义,共赏语文之美。因此,一条耳熟能详的《项链》“串”出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美和莫泊桑小说的独特魅力;一次《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学生牢牢记住了“短小精悍”的别致,烙下了“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的情感印记;一次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宇宙的未来》之旅,学生竟在文字中生出了神奇的想象翅膀,漫游于无尽的空间与遥远的未来。语文课堂在文本的解读中,呈现了语言文字、思维活动、人类精神气质的共同表达。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在共同的教学理念下,语文组各位老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万青春老师的掷地有声、伍红春老师的温厚儒雅、黎纯老师的理性剖析、王小晓老师的亲和轻松、罗义芳老师的激情豪放,甚至有了50后的厚实、60后的严谨、70后的大方、80后的张扬的时代特征。于是,学生学会了在字里行间与文本对话,学会了“慢慢地走啊,欣赏”。于是,课堂上有了对“信夫”和“信也”的推求,有了《我与地坛》诵读时的潸然泪下,有了“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南国山径孤芳去,唯余天地一暖暖”这样精妙的现代诗歌鉴赏微博。朴素的课堂,留在学生心灵上的印迹却是隽永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语文课堂本真的执着追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在这个2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团体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屡获佳绩。2004年,凭借对《道士塔》文本的深入解读,谭小红老师荣获了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又以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精妙解读和表达,一举夺得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并由此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杨帆老师获省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刘军华老师、李红霞老师分别荣获省优质课竞赛三等奖;2011年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活动中,曹诗芹老师一人以勇夺三项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夺得总冠军。
素淡而执着的教研
葛洲坝中学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20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省级以上优秀学科教师3人,市优秀学科教师2人,宜昌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是学校的最大科组,也是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的科组。“优秀”源于课堂朴素的坚守,还来源于素淡执着的教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葛洲坝中学的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里,教研不是领导安排的任务,不是晋级的阶梯,而是一种习惯,是教育生命的必需。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语文组教师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深入思考。自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每位教师每年都以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方式不断学习领会其精神,在省论文评比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走进深度语文》《关于生成与预设的一点思考》等几十篇论文获一等奖。老师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语文课既要重视语文的实用价值,也要注重语文的文化教养功能,语文学科就是要对人进行长远的、精神层面的,而非短视的、功利性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实践中;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把教育做踏实,做扎实,要用心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深入地思考,也使学习的成果《更新,语文教师发展的活水》《教师的性别角色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先学后教对教师的新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核心期刊发表,使素淡的教研散发出清雅的花香。
在执着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语文组对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地改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的方式变革,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表达主动;“分步达标教学法”在“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以学生的自学为起点,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将学习推向深入;以师生共同归纳为收结,让思想站到更高处:语文教师执着地行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
与此同时,以课题为抓手,促语文教师快乐地成长。语文组积极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陆美娟老师主持的课题《诗歌教学及考试评价研究》《课外书籍对语文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资源网络的互补互动》均已顺利结题,并因“指导思想明确,研究重点突出,研究过程意识强,自觉贯穿新课程理念”而受到课题组专家的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文组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紧紧依托葛洲坝、三峡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开展了“让三峡成为鲜活的语文课程资源”的研讨,并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固定下来,成为我校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
简素而快乐的生活
生活在葛洲坝中学,生活在语文教研组这个大家庭里,是所有语文人最幸福的事情。在课内,语文教师追求一种朴素的课堂形式;在课外,语文教师享受着最简单却快乐的生活。
排球场上,你可以看见语文教师跃动的身影;学校文艺汇演,你可以听见语文教师嘹亮的歌声。每到季节更替,就是语文组这快乐家族的出发之时。寻访枝江的万亩桃花,对话百里洲的白沙细浪,在泗溪的山谷中寻幽探胜,在鸣凤山上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不仅如此,语文组的老师们还个个身怀绝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言善辩,有的能喝一斤绝不喝八两,有的善演小品,有的善说相声。马家秋老师在今年学校春节晚会上表演的魔术《撕报纸》,直接走在了央视春晚“首发”的前面;李海峰老师的小品《又见白云黑土》被选拔到市局进行表演。厉害吧!
生活即语文。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的老师们,又把快乐带给了学生。老师们将自己简素的生活观写成文字,在学校文学刊物《葛洲潮》上进行交流,向学生传达生活的真正意义,并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追求。
也许,教学应该是这样吧,让学生接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感动与感悟!
也许,教育应该是这样吧,让彼此交融,并成为各自生命最重要的部分。
也许,教育应该是这样吧,朴素、素淡、简素而隽永、执着、快乐!
谭小红、陆美娟,湖北宜昌葛洲坝中学语文教师。本文编校:覃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