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深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
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大
第一,地区差异。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之间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使得有些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但是也有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城市的学生,很少接触电脑,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因此导致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比如我曾接触过一名学生,学习非常努力认真,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相当优秀,只有计算机这门课程,对知识的接受较慢,操作能力也较差。之前以为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机没有兴趣,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来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基础非常薄弱,了解原因之后,才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第二,重视程度差异。由于学生之前就读的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同。有些学校比较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也进行过上机实践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以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第三,个人因素。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致,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很无趣,加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的课程很枯燥,丧失了学习热情。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在计算机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为社会培养高技术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倍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
(三)当前社会发展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无法协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教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就业后发现很多已经过时。另外,计算机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硬件、软件、程序、网络等等,导致很多学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过硬的精通的技术。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而计算机的学习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学生进校门开始,就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课引起重视,如快速打字、熟练应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做出好的铺垫。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活动,既能巩固计算机知识、熟练各种操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很多方面。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因此导致优生不够优,差生却越来越差。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层次,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的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哪部分内容能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產生过强的对比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计算机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等特点。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以计算机教室、多媒体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主要通过笔试和上机两种方法,但会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考完就忘,不能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因此我认为,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分节考核,每节课上课时都布置本节课任务,在下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集中进行回收,然后做出评分,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每节课考核的分数最后在期末成绩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四、总结
总体来说,我们身为教师,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用与时俱进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会计算机带来的快乐。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个高科技的时代,只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加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作者简介]潘继姮(1987-)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现山东财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任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深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
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大
第一,地区差异。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之间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使得有些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但是也有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城市的学生,很少接触电脑,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因此导致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比如我曾接触过一名学生,学习非常努力认真,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相当优秀,只有计算机这门课程,对知识的接受较慢,操作能力也较差。之前以为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机没有兴趣,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来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基础非常薄弱,了解原因之后,才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第二,重视程度差异。由于学生之前就读的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同。有些学校比较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也进行过上机实践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以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第三,个人因素。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致,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很无趣,加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的课程很枯燥,丧失了学习热情。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在计算机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为社会培养高技术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倍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
(三)当前社会发展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无法协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教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就业后发现很多已经过时。另外,计算机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硬件、软件、程序、网络等等,导致很多学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过硬的精通的技术。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而计算机的学习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学生进校门开始,就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课引起重视,如快速打字、熟练应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做出好的铺垫。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活动,既能巩固计算机知识、熟练各种操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很多方面。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因此导致优生不够优,差生却越来越差。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层次,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的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哪部分内容能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產生过强的对比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计算机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等特点。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以计算机教室、多媒体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主要通过笔试和上机两种方法,但会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考完就忘,不能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因此我认为,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分节考核,每节课上课时都布置本节课任务,在下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集中进行回收,然后做出评分,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每节课考核的分数最后在期末成绩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四、总结
总体来说,我们身为教师,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用与时俱进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会计算机带来的快乐。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个高科技的时代,只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加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作者简介]潘继姮(1987-)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现山东财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任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