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作为物理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在创新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兴趣盎然的学习物理,形成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营造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热现象》一章的概念时,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对着手心吹气,感到凉快,对着手心哈气,感到暖和,但他们不会去思考到底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物理现象,最终使他们明白,原来对着手心哈气感到暖和是液化现象,对着手心吹气感到凉快是汽化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多样情景
何谓创新精神?我认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一)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呢?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如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现象,每个学生对这些现象都有印象,经教师引导,唤起他们的回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联想,原来平常坐在车上观察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相对运动,而看到驾驶员不是相对静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其内涵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
1,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物理方面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介绍当今世界物理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物理在工业、农业、航天、国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教材加以介绍,增强学生为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2,可创设一些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实验。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精神。
3,让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理论。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更让学生明白了“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从苹果落地中来的。
三、有机结合教材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即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即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中小学科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一)想像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人类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有意识让学生联想。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对学生意想不到的想像,老师要加以肯定和称赞,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适时补充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如讲述“激光”一节时,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窃听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窃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窃听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讲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的转动门的轴上连接了一套发条式的能量收集及转化器(包括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每天众多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转动门,公司就可由此得到大量的电能而增加利润。介绍这些,不仅能使课堂内趣味充盈,还能引起学生有益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创新教育是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营造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热现象》一章的概念时,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对着手心吹气,感到凉快,对着手心哈气,感到暖和,但他们不会去思考到底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物理现象,最终使他们明白,原来对着手心哈气感到暖和是液化现象,对着手心吹气感到凉快是汽化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多样情景
何谓创新精神?我认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一)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呢?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如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现象,每个学生对这些现象都有印象,经教师引导,唤起他们的回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联想,原来平常坐在车上观察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相对运动,而看到驾驶员不是相对静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其内涵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
1,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物理方面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介绍当今世界物理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物理在工业、农业、航天、国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教材加以介绍,增强学生为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2,可创设一些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实验。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精神。
3,让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理论。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更让学生明白了“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从苹果落地中来的。
三、有机结合教材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即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即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中小学科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一)想像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人类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有意识让学生联想。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对学生意想不到的想像,老师要加以肯定和称赞,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适时补充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如讲述“激光”一节时,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窃听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窃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窃听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讲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的转动门的轴上连接了一套发条式的能量收集及转化器(包括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每天众多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转动门,公司就可由此得到大量的电能而增加利润。介绍这些,不仅能使课堂内趣味充盈,还能引起学生有益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创新教育是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