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悲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陶渊明的悲剧是从他做了所谓的隐士开始的。
  鲁迅先生曾对陶渊明是否是隐士作了精辟的解说:“要在他们身上鉴赏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为什么呢?“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古今著作,足以汗牛而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吗?他们的著作是砍柴和打鱼。至于那些文士和诗翁,自称是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然自得的封翁或公子”,“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早已在东篱旁边饿死了。”
  既然如此,那么陶先生在文学史上做的隐士就无非是外界无意赋予他的一道光环。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他的归隐。的确,陶渊明的归隐是源于他诗人气质无法与黑暗的官场融合,这显然意味着他的辞官并非为了做隐士,说得直白些,则是“不堪吏职”罢了。在辞去江州祭酒时陶渊明曾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不禁令人想到明代清官海瑞,同是职小官微的县令,同是对五斗米付之不屑,海瑞却能做到“长揖不跪”,既而“备好棺椁,为民请命”,而陶渊明却只有退隐,在自己的园子里发些“金刚怒目”的火气。据此看来,陶的退隐实在是做不来官的梯子和做不好官的口实。
  陶渊明在官场上不得意,不能忍受“世俗久相欺”,认为自己是有羁绊的飞鸟,是囿于池中的游鱼,希望在归隐中得到解脱,这种欲罢不能的心理使他的官做了辞,辞了做,文学史上记载:在写完《归去来兮辞》之后,陶渊明还出仕过刘裕的参军。由此可见,陶的归隐确是被迫——为自己所迫。这种自迫行为使他建塑了一路退去的复杂矛盾的心路历程,注定了他一生的精神悲剧。
  陶渊明退隐田园之后,大量地写诗,大量地饮酒,希冀通过诗与酒醉倒理智与清醒,从而摆脱“有志不获骋”的苦闷而达到一种心境的悠然与恬淡。可惜的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最终也没能解脱自己,而只是将自己从一个囹圄搬到另一个囹圄。
  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陶先生写诗本是为自己解愁,并未抱有传世之目的,因为没有功利目的,诗风则显得淳朴自然,没有矫饰之感,后人备加推崇,反而得以久远传世。我想,后世推崇的缘起自然也应该是其诗能解愁。这种解愁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人精神上的释然与舒放,却不会根治苦闷的症结,一旦读成了心结,便会产生释情习惯:一有愁闷便要作诗,不写则不足以舒情,只待写了才算平和,之后还要循环。不会有人因为读了田园诗而消解了愁苦,同样作了田园诗的陶渊明也不会因作了田园诗而得以超脱,苦还是苦,闷还是闷,陶渊明还是陶渊明。
  举个简单的例子,陶诗中经常出现“鸟”的意象:“羁鸟恋旧林”、“飞鸟相与还”、“我欲因此鸟”、“望云惭高鸟”、“栖栖失群鸟”,鸟的自由飞翔牵动了诗人解脱羁绊的情愫而希望自己也能像鸟一样得到自由。若按理,陶辞官归隐后该是得到了“自由”,但他还一再慕鸟,说明诗人并未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他还有牵挂,还有对俗务的不能忘弃。他的忧虑有因光阴流逝的(《荣木》),有因儿子不肖的(《责子》),有因人生无常的(《形影神》),有因世间生死的(《拟挽歌辞》),更有因功名不遂的(《杂诗·白日沦西河》)。怀着如此之多的忧虑,诗人又怎么能够超脱、悠然、恬淡?又怎么能够成为飞鸟呢?实际上陶渊明始终未能以一只自由鸟儿的心态飞翔过,如果说诗人的确有一段飞翔期的话,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只风筝。
  太多的凄苦与不平让诗人走出官场却走不出心灵的孤独。在他著名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作者在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劳动者晚归的美好图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得清幽质朴,悠然陶然,但诗的结尾诗人却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升华了情感,超越了生活的画面,令人在他绝妙的劝慰中感受飘逸,感受超脱,感受从中飘散出来的悠长的叹息。“但使愿无违”,多么淡然的希望!多么沉重的叹息!
  出世的不能出世,这正是陶渊明的悲剧。
  也许,陶渊明的悲剧还不止这些。
其他文献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深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短幅中藏无数曲折”(李清照语),含蓄而余意不尽,更因为它主旨蕴藉、深刻,诵读常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测定azithromyin(AZM)体外抗菌作用,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对照,并与其它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AZM对EM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EM相似,MIC90在0.5 ̄4.0mg/L范围内;对淋病奈瑟氏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均为2mg/L,为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虚构、组合等现象时,被老师斥以“内容不真实,情感虚假”,或“作文假、大、空”,结果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文的真情实感?所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是用笔头说话。可以看出。写作是为了生活的某种需要。是用书面来表达的文学形式。基于上述的认识,再来谈谈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一、“真情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课堂教学情况是老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有认真听讲的权利。教师授而不创。学生受则不创。学生的认识绝对受制于老师,教师的认识又局限于教参。教师在课堂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青霉素发酵和6-氨基青霉烷酸生产中的应用吴润玲,蔡顺鑫(江西东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乐平333300)ApplicationofHPLCinthefermentationofpenicillinandtheproductof6-APA¥...
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势必要改变僵化和落后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即顺延至今天的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人手整理范文。那种用“
人各有理想.播种阳光,就是他崇高的理想.往事并不如烟,它们清晰地镌刻在他记忆的屏幕上.去年"七·一",他从偏僻的山村走进"湖南省优秀党员表彰会"的会场,省委书记熊清泉
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无疑,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理应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的每一次繁荣,都离不开师者的引领:以“子”为称谓的春秋战
腊梅花开时,广大教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假期。从繁杂的琐事中抽身开来,在闲适与安逸中潜心阅读,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是假期里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