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72例,根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61例),分别测定其入住病房时和6、12、24 h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12与24 h的乳酸清除率,并且分析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患儿的24 h血乳酸水平比死亡组低,12、24 h乳酸清除率均比死亡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2、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乳酸清除率越高,说明其治疗效果越好,可将其作为评估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儿童;乳酸清除率;脓毒性休克;乳酸水平;治疗;预后
因感染而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就是脓毒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由此引起的休克被称为脓毒性休克,一旦未及时给予治疗,患儿死亡率较高[1]。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组织灌注异常与耗氧、供养失衡,所以持续监测其乳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分析了乳酸清除率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脓毒性休克与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基础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5例,ARDS 15例,重症肺炎并先天性心脏病20例,颅内感染 15例,重症手住口病7例。平均年龄为2.1岁(2月-9岁),其中女26例,男46例,所有患儿均为脓毒症引起低血压,即收缩压低于相关年龄段低值,补液后无法恢复正常,存在少尿、乳酸性酸中毒、灌注异常,伴或不伴急性意识状态改变,需使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如下:1、既往有肾功能障碍病史者;2、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病史者;3、之前曾采用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者;4、初始血浆乳酸测定值正常,住院时间在72 h以内者 5、有明确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均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接受住院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血液净化、氧疗、广谱抗生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等。
1.2 方法
①根据患儿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各项生理参数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
②患儿入住ICU后,马上采集其动脉血样,采用GEM premier 3000分析仪测定血乳酸。尽早实施液体复苏,使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若CVP恢复正常,分别于初次采血后的6、12与24 h后对动脉血乳酸进行复查,初始血乳酸值与12或24 h血乳酸值的差在初始乳酸值中所占百分比即为乳酸清除率。
③根据患儿的转归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死亡组11例,包括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月-9岁,平均(2.5±2.2)岁;APACHEⅡ评分平均(24.0±7.1)分;初始血乳酸值水平(7.3±2.2)mmol/L。存活组61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31例;年龄2月-7岁,平均(2.0±2.3)岁;APACHEⅡ评分平均(23.6±6.1)分;初始血乳酸值水平(7.1±1.8)mmol/L。两组患儿基础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用x2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对比
存活组患儿的24 h血乳酸水平比死亡组低,12、24 h乳酸清除率均比死亡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对比
2.2 乳酸清除率与患儿治疗结局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2、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其乳酸清除率越高,治疗及预后效果越好。
3 讨论
目前儿童危重病医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严重脓毒症以及由其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死亡率较高,其病情评价标准以APACHEⅡ评分最为常用,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患儿的危险性大、死亡率高[2]。因此只有恢复患儿的脏器功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恢复体内环境稳态,缺氧状态才会得到改善,更好地排出乳酸[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患儿的24 h血乳酸水平比死亡组低,12、24 h乳酸清除率均比死亡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2、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乳酸清除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可将其作为评估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脓毒症进行治疗时,除了要及时给予液体复苏,还要重视组织氧供的改善,从而缓解高乳酸血症,使乳酸清除率提高,并结合其变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适当加大治疗与复苏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将治疗目标定为血乳酸水平1 mmol/L,采用改善微循环、增加氧供给(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心输出量与血氧饱和度)、降低氧需求(采取降温措施,采用机械通气与镇痛镇静药物),通过上述方式使乳酸清除率提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改善预后效果,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娇甜,祝益民,卢秀兰,HUANG Jiao-tian,ZHU Yi-min,LU Xiu-lan. 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doi:10.3969/j.issn.1003-515X.2011.06.013
[2] 陈建江,黄肖梅,CHEN Jian-jiang,HUANG Xiao-mei. 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价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 2011.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1.01.019
关键词:儿童;乳酸清除率;脓毒性休克;乳酸水平;治疗;预后
因感染而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就是脓毒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由此引起的休克被称为脓毒性休克,一旦未及时给予治疗,患儿死亡率较高[1]。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组织灌注异常与耗氧、供养失衡,所以持续监测其乳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分析了乳酸清除率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脓毒性休克与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基础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5例,ARDS 15例,重症肺炎并先天性心脏病20例,颅内感染 15例,重症手住口病7例。平均年龄为2.1岁(2月-9岁),其中女26例,男46例,所有患儿均为脓毒症引起低血压,即收缩压低于相关年龄段低值,补液后无法恢复正常,存在少尿、乳酸性酸中毒、灌注异常,伴或不伴急性意识状态改变,需使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如下:1、既往有肾功能障碍病史者;2、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病史者;3、之前曾采用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者;4、初始血浆乳酸测定值正常,住院时间在72 h以内者 5、有明确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均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接受住院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血液净化、氧疗、广谱抗生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等。
1.2 方法
①根据患儿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各项生理参数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
②患儿入住ICU后,马上采集其动脉血样,采用GEM premier 3000分析仪测定血乳酸。尽早实施液体复苏,使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若CVP恢复正常,分别于初次采血后的6、12与24 h后对动脉血乳酸进行复查,初始血乳酸值与12或24 h血乳酸值的差在初始乳酸值中所占百分比即为乳酸清除率。
③根据患儿的转归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死亡组11例,包括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月-9岁,平均(2.5±2.2)岁;APACHEⅡ评分平均(24.0±7.1)分;初始血乳酸值水平(7.3±2.2)mmol/L。存活组61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31例;年龄2月-7岁,平均(2.0±2.3)岁;APACHEⅡ评分平均(23.6±6.1)分;初始血乳酸值水平(7.1±1.8)mmol/L。两组患儿基础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用x2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对比
存活组患儿的24 h血乳酸水平比死亡组低,12、24 h乳酸清除率均比死亡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对比
2.2 乳酸清除率与患儿治疗结局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2、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其乳酸清除率越高,治疗及预后效果越好。
3 讨论
目前儿童危重病医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严重脓毒症以及由其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死亡率较高,其病情评价标准以APACHEⅡ评分最为常用,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患儿的危险性大、死亡率高[2]。因此只有恢复患儿的脏器功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恢复体内环境稳态,缺氧状态才会得到改善,更好地排出乳酸[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患儿的24 h血乳酸水平比死亡组低,12、24 h乳酸清除率均比死亡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2、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乳酸清除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可将其作为评估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脓毒症进行治疗时,除了要及时给予液体复苏,还要重视组织氧供的改善,从而缓解高乳酸血症,使乳酸清除率提高,并结合其变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适当加大治疗与复苏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将治疗目标定为血乳酸水平1 mmol/L,采用改善微循环、增加氧供给(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心输出量与血氧饱和度)、降低氧需求(采取降温措施,采用机械通气与镇痛镇静药物),通过上述方式使乳酸清除率提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改善预后效果,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娇甜,祝益民,卢秀兰,HUANG Jiao-tian,ZHU Yi-min,LU Xiu-lan. 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doi:10.3969/j.issn.1003-515X.2011.06.013
[2] 陈建江,黄肖梅,CHEN Jian-jiang,HUANG Xiao-mei. 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价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 2011.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