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艾灸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50例收入本实验中,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2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对2组肠道适应症状效果和排尿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在胃肠适应症治疗总有效率和排尿症状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6.00%和68.00%,观察组分别是96.00%和92.00%,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3、4.500;P=0.042、0.034)。结论:予以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常规治疗、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可及早改善胃肠功能和排尿症状。
【关键词】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艾灸综合疗法;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82-02
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属于早期疾病,具有二便异常、排汗异常、阳痿、胃排空异常等病症[1]。高温状态下无汗,胃排空速度延缓造成饮食后出现呕吐、腹部胀满、恶心和嗳气等现象,同时出现尿失禁、合并感染、尿潴留及便秘等病症[2]。因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源于糖尿病初期,所以大部分患者并未关注这一疾病,其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血糖变化方面,其认为自主神经病变症状与糖尿病关系较小,进而被患者忽视[3]。西医在自身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不佳,近年,有关艾灸综合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采取艾灸综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50例收入本实验中,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中,男、女分别有13例和12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30岁和59岁,均值(42.56±3.54)岁;观察组(25例)中,男、女分别有15例和10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31岁和62岁,均值(45.47±3.38)岁;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纳入标准
①与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②存在糖尿病自身精神病变临床表现;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
1.1.3 排除标准
①具备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②合并肝、脏、心器官功能障礙。③年龄超过65岁,低于18岁。
1.1.4 脱落标准
患者失访;患者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患者缺乏疗效。
1.1.5 剔除标准
违反方案合并用药规定;资料不全影响安全性判断及疗效;未按照规定用药致影响药物疗效判定。
1.2 方法
1.2.1 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合理规划饮食,对总体热量摄入控制。(胰岛素剂量不会影响结论)
观察组: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穴位选取包括足三里、关元及阴陵穴,每个穴位进行5分钟至10分钟艾灸,每日1次,每个疗程7天,接受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艾灸期间,将艾柱一段点燃,并与施灸部位距离2厘米至3厘米,艾柱施灸反复旋转,在患者部分皮肤感受到热感舒适为主,针对感觉异常者,在施灸双侧分别放置食指和中指,利用手指对局部受热程度感知,以便对施灸距离进行调整,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将烟灰弹掉,防止皮肤烫伤,将施灸位置皮肤保护工作做好,一旦产生皮肤溃疡,不仅延长了愈合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概率,因此,操作前间,应确保患者皮肤完整。施灸后,部分皮肤存在微红灼热现象,这一现象正常,无需进行其他处理。
护理方法:①自主神经病变护理。针对具有胃肠道症状患者,不仅需要全面充足营养,应增加低纤维素食物摄入量,有些甚至按照无渣饮食原则进行,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进行,加快营养吸收速度,避免胃部不适的出现。针对具有糖尿病膀胱病变者,对膀胱和尿量等密切监测,若出现尿潴留,则放置尿管,强化尿管会阴护理。针对合并便秘或者腹泻者,将患者每日排泄次数记录下来,确保肛门部位清洁、干净。②心理疏导。饮食在控制血糖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期间,以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为依据,合理规划饮食,并对其每日机体摄入总量控制,每日三餐分配比例为1/5、2/5、2/5,叮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易消化食物,确保低脂、低盐。此外,告知患者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1.2.2 观察指标
对胃肠道和排尿症状进行分析。胃肠道症状疗效判定[4]:大便正常,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代表显效;腹泻次数减少明显,上述胃部不适症状基本减轻,代表有效;与以上指标不符,代表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实验数据准确计算,(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两组比较经P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适应症状疗效
观察组胃肠适应症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2.2 排尿症状
观察组排尿病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
3 讨论
西医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诱发机制包括2个方面:其一,与迷走神经脱髓鞘造成的传导障碍存在紧密联系,其特征以副交感神经束小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为主。神经元变性较广。其二,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对神经正常代谢造成干扰,改变神经结构功能,而维生素不足与神经病变存在紧密联系[5]。 中医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瘀阻、气阴两虚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该病以阴虚为主、阴虚燥热,久病伤阴津,无法载气,气虚则无以助血型,导致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进而导致营养神经微血栓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神经功能异常。现阶段,关于艾灸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据有关资料显示,艾灸治疗方法可进一步降低血脂及血糖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结合常规治疗与艾灸疗法,艾灸燃烧方式利用温热刺激血压循环,使血管扩张,进而激发机体调节。本试验中,艾灸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和关元穴,可进一步调理肠胃,加快胃肠功能修复速度,以便血糖改善[6]。同时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其可以合理控制疾病病症,而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由实验结果分析,在胃肠适应症治疗总有效率和排尿症状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6.00%和68.00%,观察组分别是96.00%和92.00%,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予以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常规治疗、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可及早改善胃肠功能和排尿癥状,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秀省.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17, 32(4):509-511.
[2] 邱鸿琳. 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114-115.
[3] 桑迪, 黄砚萍, 程晓琴.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现状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 5(1):59-62.
[4] 宋雯婧, 邵加庆.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检测的研究进展[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8(5):321-324.
[5] 俞年塘, 许成华, 鲁静, 等.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12):1435-1438.
[6] 宋雯婧, 郭青玉, 曹白露, 等. 2型糖尿病患者泌汗功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 11(5):353-358.
作者简介:汪伊恋,女,197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及中医疗法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艾灸综合疗法;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82-02
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属于早期疾病,具有二便异常、排汗异常、阳痿、胃排空异常等病症[1]。高温状态下无汗,胃排空速度延缓造成饮食后出现呕吐、腹部胀满、恶心和嗳气等现象,同时出现尿失禁、合并感染、尿潴留及便秘等病症[2]。因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源于糖尿病初期,所以大部分患者并未关注这一疾病,其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血糖变化方面,其认为自主神经病变症状与糖尿病关系较小,进而被患者忽视[3]。西医在自身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不佳,近年,有关艾灸综合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采取艾灸综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50例收入本实验中,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中,男、女分别有13例和12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30岁和59岁,均值(42.56±3.54)岁;观察组(25例)中,男、女分别有15例和10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31岁和62岁,均值(45.47±3.38)岁;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纳入标准
①与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②存在糖尿病自身精神病变临床表现;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
1.1.3 排除标准
①具备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②合并肝、脏、心器官功能障礙。③年龄超过65岁,低于18岁。
1.1.4 脱落标准
患者失访;患者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患者缺乏疗效。
1.1.5 剔除标准
违反方案合并用药规定;资料不全影响安全性判断及疗效;未按照规定用药致影响药物疗效判定。
1.2 方法
1.2.1 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合理规划饮食,对总体热量摄入控制。(胰岛素剂量不会影响结论)
观察组: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穴位选取包括足三里、关元及阴陵穴,每个穴位进行5分钟至10分钟艾灸,每日1次,每个疗程7天,接受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艾灸期间,将艾柱一段点燃,并与施灸部位距离2厘米至3厘米,艾柱施灸反复旋转,在患者部分皮肤感受到热感舒适为主,针对感觉异常者,在施灸双侧分别放置食指和中指,利用手指对局部受热程度感知,以便对施灸距离进行调整,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将烟灰弹掉,防止皮肤烫伤,将施灸位置皮肤保护工作做好,一旦产生皮肤溃疡,不仅延长了愈合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概率,因此,操作前间,应确保患者皮肤完整。施灸后,部分皮肤存在微红灼热现象,这一现象正常,无需进行其他处理。
护理方法:①自主神经病变护理。针对具有胃肠道症状患者,不仅需要全面充足营养,应增加低纤维素食物摄入量,有些甚至按照无渣饮食原则进行,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进行,加快营养吸收速度,避免胃部不适的出现。针对具有糖尿病膀胱病变者,对膀胱和尿量等密切监测,若出现尿潴留,则放置尿管,强化尿管会阴护理。针对合并便秘或者腹泻者,将患者每日排泄次数记录下来,确保肛门部位清洁、干净。②心理疏导。饮食在控制血糖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期间,以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为依据,合理规划饮食,并对其每日机体摄入总量控制,每日三餐分配比例为1/5、2/5、2/5,叮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易消化食物,确保低脂、低盐。此外,告知患者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1.2.2 观察指标
对胃肠道和排尿症状进行分析。胃肠道症状疗效判定[4]:大便正常,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代表显效;腹泻次数减少明显,上述胃部不适症状基本减轻,代表有效;与以上指标不符,代表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实验数据准确计算,(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两组比较经P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适应症状疗效
观察组胃肠适应症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2.2 排尿症状
观察组排尿病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
3 讨论
西医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诱发机制包括2个方面:其一,与迷走神经脱髓鞘造成的传导障碍存在紧密联系,其特征以副交感神经束小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为主。神经元变性较广。其二,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对神经正常代谢造成干扰,改变神经结构功能,而维生素不足与神经病变存在紧密联系[5]。 中医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瘀阻、气阴两虚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该病以阴虚为主、阴虚燥热,久病伤阴津,无法载气,气虚则无以助血型,导致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进而导致营养神经微血栓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神经功能异常。现阶段,关于艾灸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据有关资料显示,艾灸治疗方法可进一步降低血脂及血糖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结合常规治疗与艾灸疗法,艾灸燃烧方式利用温热刺激血压循环,使血管扩张,进而激发机体调节。本试验中,艾灸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和关元穴,可进一步调理肠胃,加快胃肠功能修复速度,以便血糖改善[6]。同时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其可以合理控制疾病病症,而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由实验结果分析,在胃肠适应症治疗总有效率和排尿症状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6.00%和68.00%,观察组分别是96.00%和92.00%,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予以糖尿病自主神经性疾病患者常规治疗、艾灸综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可及早改善胃肠功能和排尿癥状,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秀省.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17, 32(4):509-511.
[2] 邱鸿琳. 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114-115.
[3] 桑迪, 黄砚萍, 程晓琴.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现状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 5(1):59-62.
[4] 宋雯婧, 邵加庆.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检测的研究进展[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8(5):321-324.
[5] 俞年塘, 许成华, 鲁静, 等.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12):1435-1438.
[6] 宋雯婧, 郭青玉, 曹白露, 等. 2型糖尿病患者泌汗功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 11(5):353-358.
作者简介:汪伊恋,女,197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及中医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