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做了调查研究,旨在为制定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对策、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河北省 农村体育文化 现状
1.研究目的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位于华北中部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迈向富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视角,调查、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旨在探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北省不同地域部分农村,中部地区有石家庄、保定;沿海地区有秦皇岛、唐山;西北部山区有张家口、承德;南部地区有邢台、邯郸。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提供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民及有关乡镇领导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0个自然村,每村100名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
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
3.研究结果
3.1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现状
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为特定群体所共有、共享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按文化学的观点,可把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本研究的农村体育意识文化是指农民对体育的认知与态度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识等;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特征;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农民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状况。
3.1.1不同地域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文化的认知程度。
农村体育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中部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52.3%、促进作用的占43.1%、无作用的占4.6%;沿海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54.2%、促进作用的占42.1%、无作用的占3.7%;西北部山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40.5%、促进作用的占33.4%、无作用的占26.1%;南部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45.2%、促进作用的占44.3%、无作用的占10.5%。
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态度。中部地区表示支持的占94.3%;沿海地区的占97.5%;西北部山区占67.8%;南部地区的占91.1%。
3.1.2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状况。
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精力投入。中部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65.7%;沿海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54.6%;西北部山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86.3%;南部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69.5%。
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列入经费预算乡镇。中部地区占75.3%;沿海地区占83.1%;西北部山区占56.2%;南部地区占71.9%。
已经或正在规划体育文化建设的乡镇。中部地区占77.1%;沿海地区占85.3%;西北部山区59.5%;南部地区列入预算的占74.7%。
3.1.3不同地域农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对体育文化概念的了解。中部地区:了解的占18.6%、比较了解的占23.1%、不了解的占58.3%;沿海地区:了解的占29.3%、比较了解的占38.2%、不了解的占22.5%;西北部山区:了解的占12.1%、比较了解的占20.3%、不了解的占67.6%;南部地区:了解的占17.2%、比较了解的占24.3%、不了解的占58.5%。
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中部地区:认为重要的占23.5%、比较重要的占71.1%、不重要的占5.4%;沿海地区:认为重要的占41.3%、比较重要的占55.3%、不重要的占2.4%;西北部山区:认为重要的占14.2%、比较重要的占47.6%、不重要的占38.2%。
3.1.4不同地域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器材与组织形式。
农村居民有固定的专职农民体育活动场所的乡村。中部地区占12.3%;沿海地区占29.8%;西北部山区占3.5%;南部地区占13.4%。
有自己的体育健身器材的农村居民。中部地区占16.2%;沿海地区占69.1%;西北部山区占7.7%;南部地区占17.5%。
体育健身形式有组织有指导的农村居民。中部地区占8.6%;沿海地区占19.3%;西北部山区占2.8%;南部地区占11.1%。
3.1.5不同地域农民体育人口数量。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和体育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采用的基本标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根据农民的特点,课题组在制定问卷时,多次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将每周参加2次,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者,定为体育人口。中部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26.6%;沿海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37.5%;西北部山区体育人口数量占11.3%;南部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25.4%。
3.1.6不同地域农民体育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受体育意识与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是衡量农民自身体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农民体育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材、观赏比赛等。中部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34.8%、150—300元的占46.7%、300元以上的占18.5%;沿海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16.2%、150—300元的占57.2%、300元以上的占26.6%;西北部山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72.2%、150—300元的占20.5%、300元以上的占7.3%;南部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29.4%、150—300元的占48.1%、300元以上的占22.5%。
3.2制约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
3.2.1经济发展因素。
农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个人的经济状况、体育场地建设水平、健身意识和生活方式均受经济要素影响。农村经济收入低,无钱购买体育器材设备,影响了农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上级政府财政一般没有专项基金投入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经济因素成了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
3.2.2政府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不健全。
政府在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河北省农村除校园体育设施外,几乎没有农民专项体育场地,影响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乡镇没有农民体育组织,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不能适应农村开展全民健身的需要。
3.2.3农民自身因素。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加上受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大多数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对体育的本质功能认识不够,而且不了解体育锻炼的常识与方法。加上季节和农忙的限制,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没有保障。
3.2.4其他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发动机,是学会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重要时期,农村学校体育的滞后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体育人才匮乏,无论是农民体育锻炼的指导人才,还是农民体育的管理人才都非常紧缺,影响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河北省不同地域乡镇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认知程度不同,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北部山区。
4.1.2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居民体育意识有明显差距,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北部山区。
4.1.3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人口数量、体育消费水平有一定差异。沿海地区好于其他地区。
4.2建议
4.2.1各级主管部门应把宣传体育知识、健身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体育不仅有强身健体功能,而且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团结等多方面功能,增强体育意识。
4.2.2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建设体育设施,组织体育活动。以采用省、市、县、乡各出一点资金的办法,共同把农村的设施建设武装起来,以此推进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同时从体育彩票收益金中抽出适当资金进行农村体育项目的投入。
4.2.3尽快建立乡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各种体育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体育俱乐部,制定并完善各种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实施目标管理,将农民体育的开展情况,作为衡量主管领导业绩的标准之一。
4.2.4充分挖掘地区民间体育资源,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利用地方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不同地域的农村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43-46.
[2]陈彬.我国农村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现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96-97.
[3]马先英.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0-1312.
[4]谭小勇.湖南省城郊富裕乡村体育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592-594.
[5]王刚.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剖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2):278-281.
[6]调研组.关于河北省农村体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河北政协网,2008,(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201001200)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090608)
关键词: 河北省 农村体育文化 现状
1.研究目的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位于华北中部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迈向富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视角,调查、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旨在探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北省不同地域部分农村,中部地区有石家庄、保定;沿海地区有秦皇岛、唐山;西北部山区有张家口、承德;南部地区有邢台、邯郸。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提供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民及有关乡镇领导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0个自然村,每村100名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
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
3.研究结果
3.1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现状
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为特定群体所共有、共享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按文化学的观点,可把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本研究的农村体育意识文化是指农民对体育的认知与态度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识等;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特征;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农民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状况。
3.1.1不同地域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文化的认知程度。
农村体育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中部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52.3%、促进作用的占43.1%、无作用的占4.6%;沿海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54.2%、促进作用的占42.1%、无作用的占3.7%;西北部山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40.5%、促进作用的占33.4%、无作用的占26.1%;南部地区:认为有积极作用的占45.2%、促进作用的占44.3%、无作用的占10.5%。
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态度。中部地区表示支持的占94.3%;沿海地区的占97.5%;西北部山区占67.8%;南部地区的占91.1%。
3.1.2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状况。
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精力投入。中部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65.7%;沿海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54.6%;西北部山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86.3%;南部地区:精力投入不足的占69.5%。
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列入经费预算乡镇。中部地区占75.3%;沿海地区占83.1%;西北部山区占56.2%;南部地区占71.9%。
已经或正在规划体育文化建设的乡镇。中部地区占77.1%;沿海地区占85.3%;西北部山区59.5%;南部地区列入预算的占74.7%。
3.1.3不同地域农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对体育文化概念的了解。中部地区:了解的占18.6%、比较了解的占23.1%、不了解的占58.3%;沿海地区:了解的占29.3%、比较了解的占38.2%、不了解的占22.5%;西北部山区:了解的占12.1%、比较了解的占20.3%、不了解的占67.6%;南部地区:了解的占17.2%、比较了解的占24.3%、不了解的占58.5%。
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中部地区:认为重要的占23.5%、比较重要的占71.1%、不重要的占5.4%;沿海地区:认为重要的占41.3%、比较重要的占55.3%、不重要的占2.4%;西北部山区:认为重要的占14.2%、比较重要的占47.6%、不重要的占38.2%。
3.1.4不同地域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器材与组织形式。
农村居民有固定的专职农民体育活动场所的乡村。中部地区占12.3%;沿海地区占29.8%;西北部山区占3.5%;南部地区占13.4%。
有自己的体育健身器材的农村居民。中部地区占16.2%;沿海地区占69.1%;西北部山区占7.7%;南部地区占17.5%。
体育健身形式有组织有指导的农村居民。中部地区占8.6%;沿海地区占19.3%;西北部山区占2.8%;南部地区占11.1%。
3.1.5不同地域农民体育人口数量。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和体育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采用的基本标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根据农民的特点,课题组在制定问卷时,多次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将每周参加2次,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者,定为体育人口。中部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26.6%;沿海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37.5%;西北部山区体育人口数量占11.3%;南部地区体育人口数量占25.4%。
3.1.6不同地域农民体育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受体育意识与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是衡量农民自身体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农民体育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材、观赏比赛等。中部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34.8%、150—300元的占46.7%、300元以上的占18.5%;沿海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16.2%、150—300元的占57.2%、300元以上的占26.6%;西北部山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72.2%、150—300元的占20.5%、300元以上的占7.3%;南部地区:每年消费150元以下的占29.4%、150—300元的占48.1%、300元以上的占22.5%。
3.2制约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
3.2.1经济发展因素。
农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个人的经济状况、体育场地建设水平、健身意识和生活方式均受经济要素影响。农村经济收入低,无钱购买体育器材设备,影响了农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上级政府财政一般没有专项基金投入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经济因素成了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
3.2.2政府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不健全。
政府在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河北省农村除校园体育设施外,几乎没有农民专项体育场地,影响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乡镇没有农民体育组织,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不能适应农村开展全民健身的需要。
3.2.3农民自身因素。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加上受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大多数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对体育的本质功能认识不够,而且不了解体育锻炼的常识与方法。加上季节和农忙的限制,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没有保障。
3.2.4其他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发动机,是学会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重要时期,农村学校体育的滞后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体育人才匮乏,无论是农民体育锻炼的指导人才,还是农民体育的管理人才都非常紧缺,影响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河北省不同地域乡镇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认知程度不同,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北部山区。
4.1.2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居民体育意识有明显差距,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北部山区。
4.1.3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人口数量、体育消费水平有一定差异。沿海地区好于其他地区。
4.2建议
4.2.1各级主管部门应把宣传体育知识、健身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体育不仅有强身健体功能,而且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团结等多方面功能,增强体育意识。
4.2.2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建设体育设施,组织体育活动。以采用省、市、县、乡各出一点资金的办法,共同把农村的设施建设武装起来,以此推进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同时从体育彩票收益金中抽出适当资金进行农村体育项目的投入。
4.2.3尽快建立乡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各种体育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体育俱乐部,制定并完善各种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实施目标管理,将农民体育的开展情况,作为衡量主管领导业绩的标准之一。
4.2.4充分挖掘地区民间体育资源,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利用地方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不同地域的农村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43-46.
[2]陈彬.我国农村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现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96-97.
[3]马先英.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0-1312.
[4]谭小勇.湖南省城郊富裕乡村体育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592-594.
[5]王刚.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剖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2):278-281.
[6]调研组.关于河北省农村体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河北政协网,2008,(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201001200)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