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作为评委有幸学习了几位教师精彩的赛课,课题是苏科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总体感觉多数教师教学理念新颖,教学目标明确,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本为平台,以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教态亲切自然,现摘取二位教师的教学片段,以便分析.
【片段1】
师:同学们拿出磁体分别吸引铜块、铁、铝、大头针、硬币、塑料等,看能吸引哪些物体?
生:(实验)能吸引铁块、大头针、硬币.
师: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师:同学们再拿条形磁体的两端和中间分别吸引大头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实验)条形磁体的两端吸引大头针较多,中间几乎不吸引大头针.
师: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端称为磁极.
师:磁体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一样吗?如何去区分?将小磁针放在支架上,让其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生:(实验)发现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师:说明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师:将磁体的两个磁极靠在一起时,会发现磁体间有力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没有规律呢?
生:(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做磁化实验,小结出: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
【片段2】
想一想:桌面上有两块条形磁铁、小磁针、一些大头针、金属体(铜、铁、铝、硬币)、塑料等器材,利用它们你能做哪些与磁体有关的探究实验呢?
试一试:在探究过程中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发现最多.
学生实验约5、6分钟,过后学生上台展示.
生1:磁体能吸引铁块、大头针、硬币,不能吸引铜块、铝、塑料.
师:你的发现很好,说明磁体吸引物体具有选择性,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生2:磁体的两端吸引大头针较多,中间几乎不吸引大头针.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说明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端称为磁极.
生3:小磁针静止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师:你的发现很有独特性,说明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生4:将磁体的两个磁极靠在一起时,会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你的发现很有新意,这就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5:用条形磁体去吸引大头针时,会发现下面也有一些大头针被吸起.
师:你的实验很有创意,下面的大头针被上面的大头针吸引的,说明上面的大头针具有磁性,而大头针原来没有磁性,现在为什么有磁性了?(被磁化了)
生6:把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时,发现小磁针转动起来.
师:你的发现独树一帜,小磁针由静止到转动起来,说明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有的同学认为是条形磁体,但条形磁体与小磁针并没有直接接触,科学家研究发现: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真是由于磁场对小磁针施加力的作用,它才会转动起来.
……
第一位教师的设计完全由教师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磁体的几个名称,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学生对磁体的有关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称为归纳策略设计.而第二位老师的课是开放,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桌上放有一些常见的物品,师生共同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同学们在生活化的物理情境中快乐学习,主动探究,这种设计称为探究策略设计.同时第二位教师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来,使他们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或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或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但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由于是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规律和概念,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探究过程的评估环节则对学生养成善于反思和评价良好习惯非常有益.但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在选用该策略时,应注意对课题的选择,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例如,本节课在讲授“磁场”这一概念时就可以选择归纳策略而不应采用探究策略,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片段1】
师:同学们拿出磁体分别吸引铜块、铁、铝、大头针、硬币、塑料等,看能吸引哪些物体?
生:(实验)能吸引铁块、大头针、硬币.
师: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师:同学们再拿条形磁体的两端和中间分别吸引大头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实验)条形磁体的两端吸引大头针较多,中间几乎不吸引大头针.
师: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端称为磁极.
师:磁体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一样吗?如何去区分?将小磁针放在支架上,让其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生:(实验)发现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师:说明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师:将磁体的两个磁极靠在一起时,会发现磁体间有力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没有规律呢?
生:(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做磁化实验,小结出: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
【片段2】
想一想:桌面上有两块条形磁铁、小磁针、一些大头针、金属体(铜、铁、铝、硬币)、塑料等器材,利用它们你能做哪些与磁体有关的探究实验呢?
试一试:在探究过程中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发现最多.
学生实验约5、6分钟,过后学生上台展示.
生1:磁体能吸引铁块、大头针、硬币,不能吸引铜块、铝、塑料.
师:你的发现很好,说明磁体吸引物体具有选择性,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生2:磁体的两端吸引大头针较多,中间几乎不吸引大头针.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说明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端称为磁极.
生3:小磁针静止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师:你的发现很有独特性,说明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生4:将磁体的两个磁极靠在一起时,会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你的发现很有新意,这就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5:用条形磁体去吸引大头针时,会发现下面也有一些大头针被吸起.
师:你的实验很有创意,下面的大头针被上面的大头针吸引的,说明上面的大头针具有磁性,而大头针原来没有磁性,现在为什么有磁性了?(被磁化了)
生6:把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时,发现小磁针转动起来.
师:你的发现独树一帜,小磁针由静止到转动起来,说明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有的同学认为是条形磁体,但条形磁体与小磁针并没有直接接触,科学家研究发现: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真是由于磁场对小磁针施加力的作用,它才会转动起来.
……
第一位教师的设计完全由教师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磁体的几个名称,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学生对磁体的有关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称为归纳策略设计.而第二位老师的课是开放,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桌上放有一些常见的物品,师生共同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同学们在生活化的物理情境中快乐学习,主动探究,这种设计称为探究策略设计.同时第二位教师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来,使他们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或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或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但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由于是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规律和概念,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探究过程的评估环节则对学生养成善于反思和评价良好习惯非常有益.但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在选用该策略时,应注意对课题的选择,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例如,本节课在讲授“磁场”这一概念时就可以选择归纳策略而不应采用探究策略,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