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视了对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学。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有相当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更要加强有关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错误理解分析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碰到的障碍除了词汇、语法外,还有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不了解。我们常笑话有人把“华佗再见”翻译成“Good bye,Hua Tuo”,那是因为该翻译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同样,由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不了解,导致啼笑皆非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其中,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错误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词汇是受文化影响表现最为敏感的一个方面。中国和英美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且各自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非常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例如,adult book一词,很多中国学生往往从字面上来理解,翻译成“成人用书”。这样的翻译会让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中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成人用书”到底是什么书?事实上,adult book是“色情书籍”的意思。因为在西方社会,淫秽书籍在某些地方是允许存在的,但在某些场合谈论此类书籍毕竟不雅,于是adult book这样一个委婉词便应运而生。
2.习语方面
习语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等密切相联,习语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则表达为“Love me,love my dog”,汉语中的“一贫如洗”,在英语中却表达为“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再如英语“You are a lucky dog”,汉语则是“你是个幸运儿”的意思。很多中国学生往往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对英语习语加以理解,要么感到迷惑不解,要么闹出笑话,甚至会产生人们常说的“文化休克”现象。
3.语用方面
英美国家与中国的生活环境和习俗不同,所以语用义也存在差异。例如英美人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以示亲热,甚至儿子可以对父亲直呼其名。但在中国,直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再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过了吗?”“到哪儿去啊?”“去干什么?”这些其实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遇见英美人士,也问“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对方会误认为你在干涉他们的隐私。
三、英语的语言文化教学
语言文化都是有一定出处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语言文化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当然,语言文化的教学应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要让学生觉得有兴趣,又要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目标语文化的熏陶,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1.借助文学典故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圣经》、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中的很多典故都已成为英语习惯用语,而且这些典故大都是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所以易于学生接受。如:Vanity is his Achilles’ heel.(虚荣是他致命的弱点)不了解希腊神话的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个句子的。Achilles(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颇有独立意识的近乎完美的英雄,其唯一的致命缺陷就是他的脚后跟。据说他在出生后,被他的妈妈海洋女神抓住脚后跟倒拎着在冥河里浸过一遍,全身得以刀枪不入,而没有浸到冥河之水的脚后跟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弱点。在后来的特洛伊之战中,所向无敌的阿喀琉斯终于被一支阿波罗之箭射中了脚后跟,从而丢掉了性命。后来,人们就用“阿喀琉斯之踵”来形容令人致命的弱点。再如:A good salesman’s usual response to customers’ complaints is to turn the other cheek.(一个好的推销员对顾客抱怨的反应通常是忍耐)这里的“turn the other cheek”源自《圣经》,意为:“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打。”后来引申为“忍受耻辱”。
2.利用历史事件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西方国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多后来都成了代指类似事件的代名词。例如:He met his Waterloo.(他遭遇了失败)“Waterloo”是指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因此,滑铁卢战役被后人视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代名词。又如“Watergate”指有关尼克松的丑闻“水门事件”,后来“gate”就成了丑闻的代名词。
这些历史事件虽不一定具有趣味性,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历史材料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文化的导入。
3.通过名著阅读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英美文学名著是英美文化的源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常被用来表示固定的某类人或某种现象。例如“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后来人们就用“葛朗台”来形容吝啬鬼。
利用英美文学名著进行文化导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一般不易被既冗长又难以理解的英美文学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其进行宣传、引导,从而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4.利用教材教学进行语言文化传授
中学英语教材也经常涉及很多英语语言文化,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还要随时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扩大文化视野。例如在英语课文里同时出现“British”和“English”时,要向学生介绍英国的国情。虽然“British”和“English”都可以指英国人,但实际上“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虽然它是主要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Scotland”“Wales”和“Northern Ireland”,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可以接受自己是“British”,但不愿接受是“English”。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而且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还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这势必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正确处理英语教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既要避免“只讲语言、不讲文化”的现象,又要防止陷入“为文化而文化”的误区,否则只会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总之,英语教学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
[3] 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15.
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视了对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学。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有相当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更要加强有关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错误理解分析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碰到的障碍除了词汇、语法外,还有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不了解。我们常笑话有人把“华佗再见”翻译成“Good bye,Hua Tuo”,那是因为该翻译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同样,由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不了解,导致啼笑皆非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其中,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错误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词汇是受文化影响表现最为敏感的一个方面。中国和英美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且各自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非常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例如,adult book一词,很多中国学生往往从字面上来理解,翻译成“成人用书”。这样的翻译会让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中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成人用书”到底是什么书?事实上,adult book是“色情书籍”的意思。因为在西方社会,淫秽书籍在某些地方是允许存在的,但在某些场合谈论此类书籍毕竟不雅,于是adult book这样一个委婉词便应运而生。
2.习语方面
习语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等密切相联,习语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则表达为“Love me,love my dog”,汉语中的“一贫如洗”,在英语中却表达为“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再如英语“You are a lucky dog”,汉语则是“你是个幸运儿”的意思。很多中国学生往往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对英语习语加以理解,要么感到迷惑不解,要么闹出笑话,甚至会产生人们常说的“文化休克”现象。
3.语用方面
英美国家与中国的生活环境和习俗不同,所以语用义也存在差异。例如英美人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以示亲热,甚至儿子可以对父亲直呼其名。但在中国,直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再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过了吗?”“到哪儿去啊?”“去干什么?”这些其实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遇见英美人士,也问“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对方会误认为你在干涉他们的隐私。
三、英语的语言文化教学
语言文化都是有一定出处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语言文化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当然,语言文化的教学应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要让学生觉得有兴趣,又要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目标语文化的熏陶,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1.借助文学典故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圣经》、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中的很多典故都已成为英语习惯用语,而且这些典故大都是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所以易于学生接受。如:Vanity is his Achilles’ heel.(虚荣是他致命的弱点)不了解希腊神话的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个句子的。Achilles(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颇有独立意识的近乎完美的英雄,其唯一的致命缺陷就是他的脚后跟。据说他在出生后,被他的妈妈海洋女神抓住脚后跟倒拎着在冥河里浸过一遍,全身得以刀枪不入,而没有浸到冥河之水的脚后跟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弱点。在后来的特洛伊之战中,所向无敌的阿喀琉斯终于被一支阿波罗之箭射中了脚后跟,从而丢掉了性命。后来,人们就用“阿喀琉斯之踵”来形容令人致命的弱点。再如:A good salesman’s usual response to customers’ complaints is to turn the other cheek.(一个好的推销员对顾客抱怨的反应通常是忍耐)这里的“turn the other cheek”源自《圣经》,意为:“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打。”后来引申为“忍受耻辱”。
2.利用历史事件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西方国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多后来都成了代指类似事件的代名词。例如:He met his Waterloo.(他遭遇了失败)“Waterloo”是指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因此,滑铁卢战役被后人视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代名词。又如“Watergate”指有关尼克松的丑闻“水门事件”,后来“gate”就成了丑闻的代名词。
这些历史事件虽不一定具有趣味性,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历史材料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文化的导入。
3.通过名著阅读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英美文学名著是英美文化的源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常被用来表示固定的某类人或某种现象。例如“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后来人们就用“葛朗台”来形容吝啬鬼。
利用英美文学名著进行文化导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一般不易被既冗长又难以理解的英美文学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其进行宣传、引导,从而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4.利用教材教学进行语言文化传授
中学英语教材也经常涉及很多英语语言文化,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还要随时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扩大文化视野。例如在英语课文里同时出现“British”和“English”时,要向学生介绍英国的国情。虽然“British”和“English”都可以指英国人,但实际上“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虽然它是主要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Scotland”“Wales”和“Northern Ireland”,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可以接受自己是“British”,但不愿接受是“English”。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而且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还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这势必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正确处理英语教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既要避免“只讲语言、不讲文化”的现象,又要防止陷入“为文化而文化”的误区,否则只会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总之,英语教学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
[3] 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