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实施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它既是一种大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通识教育顺应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本科阶段越来越注重基本素养的教育,强调给予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宽泛的基础,而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艰巨任务,因而转变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冲突融合、高度信息化、高度市场化的世纪。“综合优势”、“博才取胜”被认为是在激烈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随着近十年来,高校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为“大众教育”,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这也给相对基础较为薄弱的新办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极强的、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用和管用的人才”。通识教育改变了传统专业过细,过分强调专业而培养“匠人”的教育观念与实践,转而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个性品质训练、公民意识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使每个学生对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所融会贯通。通识教育这种着眼于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打下一个宽厚的基础,使之具有坚实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职业变更等方面的需要,鼓励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出的要求。通识教育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转型
  
  加强通识教育,改革过去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一个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应以通识
  教育为媒介,实施教育转型,完成由培养单一型的专业人才向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1.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和平台,而专业教育则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内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对话和各科知识间的交流,引领学生融会贯通、扩展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使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自立、发展、成长,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改革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二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加速更新课程,构建多样化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将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
  2.构建一个稳定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1)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同一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科书,且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严重割裂的现状,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扩充选修课,浓缩专业课,强化基础课,开设辅修课,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课、生活常识课与公民教育课等。通过课程重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2)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使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等各显其能。(3)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从原有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为主转向注重对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督促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求“通”求“博”。(4)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推行通识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隐性课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通识教育作用。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环境陶冶,通过第二课堂和学校校园环境来达到文化素质养成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作为蕴涵在人力资本中的重要成分,对经济增长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主动打破自己的专业领域限制,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的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很快面临过时的、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本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全、思想开放、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的,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的人才,将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2]马晓春,吕守林,李丹妍.通识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
  [3]刘当远.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其他文献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师如何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据德国《教育点阅报》(Bildungsklick)官网2018年5月13日报道,德国高校科学研究中心(DZHW)近期针对学生高等教育参与度进行了社会调查,接受调查的100个高学历家庭的孩子中有79人获
据俄罗斯联邦现代化数字教育环境官网2019年8月10日消息,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副部长玛丽娜·拉科娃指出,针对全俄教师和学生的在线课程及服务将汇集于统一的平台。当前,
据法国《星期天报》(Journal du Dimanche)近期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将斥资3700万欧元,在法国巴黎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达9500平方米的国际高教园区,涵盖教学楼、学生宿舍、商业
[摘 要]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社会急剧变迁,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因此,应从社会、学校、个人因素出发,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还应具有健全的情感和人格,而情感和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然而有关课题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
铜管混凝土结构是近几年推广的新技术之一.钢管混凝土结构即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成为整体的复合结构.钢材的特性是强度高,具有弹塑性,但易失稳;混凝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目前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注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强化实践性等几点思考。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 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其中本科生的培养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加。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本科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精心设计,特别是毕业
如何突破《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传统结构,长期以来是高等院校专任教师研究的重大课题、用新教材、新国标、新结构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采取的方法是难点分拆、章节合并、增加实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詈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以榆林学院为例,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为主线,论述了“应用型”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放松了教书育人,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备课,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腐败严重。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