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设情境的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就是以“境”育情的情感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生成探究型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任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生成问题;进而让学生启动思维,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但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重讨论轻探究、重问题轻情境、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导入轻结尾等问题。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生成探究型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生成探究掩盖了情境的创设。情境的作用未能充分地发挥,创设情境更无从谈起。第二,个别教师对于情境一知半解,对情境的认识朦胧肤浅,具体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仅把情境理解为一张图片、一个花瓶式的简单重复,从而使情境在单调乏味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第三,能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缺少创设的办法,对方法的适应性认识不足,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创设情境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外,还要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调动学生,有节奏地按响学生思路中的琴键,使学生的理解与大脑中已贮存的知识信息融合。简而言之,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的原则
  1.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创设的基本保证,生成探究型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才能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而师生间的互信互重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更是教师创设情境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情知相互渗透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获取新知。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情境创设、情感积累和知识的获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陌生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
  3.相对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是直观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一些相对、相反、相称的事物来创设情境。如新知与旧知的比较,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整体与局部的联系,感性与理性的差异,等等。利用相对原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强化印象,进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行动性原则
  就课堂教学环境来看,动的事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也总是对行动的事物感兴趣,飘落的树叶、划过的流星、顽皮的猴子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得到。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多用动态的事物来增强情境的效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学的内容并释放活力,让情境给学生以最大的感染。例如:学生排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分小组竞赛,接龙背诵,辩论,演讲等就是这一原则的有利体现。
  5.高刺激性原则
  “万绿丛中一点红”“漆黑夜晚中的一道闪电”“万籁俱静中一声刺耳的尖叫”等,都能马上让人想象到具体的情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以作用于学生感官为主的情境创设,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刺激性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
  情境的创设是多元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可以挖掘本学科的潜在情境,又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为创设情境服务。
  1.利用生活再现创设情境
  要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的立意、选材、谋篇及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素材,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宝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琐忆》,在说到鲁迅教育青年的片段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把鲁迅的语气和神态真切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利用视觉的冲击来弥补学生对鲁迅的陌生,从而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此法创设情境,教师切不可用影片代替文本阅读,以致把语文阅读课上成影片欣赏课。解读、感悟文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是运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的基础。
  2.利用亲身体验创设情境
  即以主观体验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在指导高一学生学会观察时,我事先告诉学生要写塘栖枇杷,同时布置他们查阅有关塘栖枇杷的资料。上课时,我特意挑选了几种带有绿叶的塘栖枇杷创设亲身体验的情境,让学生由外到内,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课后的习作中,学生都能把塘栖枇杷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文化内涵等具体生动地写出来。“百闻不如一见”,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利用亲身体验创设情境就是要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眼睛看,动耳听,动情朗读,动口议论,动笔写,开动脑筋思考。这七个“动”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联系的,没有谁重要谁不重要之分,也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可完全按需要采用。
  3.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在于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内容的基调、意境是否对应、协调。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殉情一部分时,可放上一段《梁祝》中“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用哀怨缠绵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来深深地打动学生,使他们沉浸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之中,然后让他们带着情感体验去分析刘兰芝的形象,当然就要深刻得多。
  4.利用图像创设情境
  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借助图像可把作品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我借用多组能体现北方深秋特点的图片循环放映,刺激学生的感官,并辅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品味北国秋天的特点。这样可以使原本对北方缺乏了解的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用换位思考创设情境
  为了使教学内容情境真实再现,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讲角色的话,做角色的事,进而思考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学生会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自己想学的内容。其方法有如下三种。
  第一,自由朗读品味情境。这种方法缺少合作性,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适合角色繁杂、篇幅很长的文章,例如《茶馆》、《阿Q正传》。
  第二,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适合人物较多、对话经典的剧本或文章的经典片段。所读部分应该是需要反复朗读和深刻思考的部分。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出示和内容相符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轻音乐来帮助学生尽快入境,从而收到虽不见其人,却可闻其声的效果。例如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就可以采用此法。
  第三,排演课本剧强化情境。排演就是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利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课前要帮助学生吃透原著,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培训。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学生又没有表演的才能,那么对话或表演可能会演绎得不伦不类,最多只能引发哄堂大笑,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班级的实际出发,切不可滥用。
  6.利用质疑激辩创设情境
  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筛选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如教学《阿Q正传》革命一节时,对于“大不安”,多数学生认为是赵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豪绅不安;还有几个学生认为是阿Q和一些农民感到不安。双方经过反驳、争辩后,一致认为,“大不安”一词准确地概括了革命高潮到来时,封建地主阶级及其走狗惶恐不安,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群众兴奋不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惴惴不安的心态,从而使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的质疑激辩中展开和深入。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某个问题来启发诱导学生,营造愤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推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想即可。
  7.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先说了这样一段话:“朱自清的散文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暖风悠悠、细雨绵绵的万物复苏的春景,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与珍惜?那飞珠溅玉的梅雨潭,那平铺着、厚积着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的一潭绿水,又是多么令人神往!还有那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雾,田田的荷叶和散发出缕缕清香的、点缀在一片碧叶中的荷花,又多么迷人。所有这些,都是诗情与画意最完美的结合。”随着语言的描绘,学生个个都神情专注,也都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了。
  8.巧用幽默创设情境
  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好的幽默可以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马卡连柯曾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有一次,我正分析《窦娥冤》一课时,窗外忽然鸟声大作,一只鸟在外面树上长鸣不止。课堂肃静的气氛马上被这“不速之客”打破,正在思考的学生的注意力也立即被吸引过去。我灵机一动,稍环视课堂一下,说:“同学们,窦娥冤枉而死,确是惊天地,泣鬼神。你们看,现在连小鸟都来为她鸣不平了。”学生哈哈大笑之后,教室又恢复了安静。这种借题发挥,不但可以排除意外的干扰,重整“旗鼓”,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诙谐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底蕴。因而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用生动幽默而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来渲染提高情境的档次,让学生在谈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创设情境的适应性
  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而创设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哪些是最适合的?哪些是效果最好的?取舍的标准又应如何确定?都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认为,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发挥潜能的教学情境;第二,在目标不变情况下,师生花费时间精力最少,而效果又最优的情境;第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探求和互助合作的情境;第四,为达到一定目的,教学经费最节省的情境。
  总之,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科、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多种因素。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地让课堂热闹起来,让教师闲下来。一切好的创设,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品格的完善,这是根本。此外,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耀刚.浅谈语言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李吉林.特级教师谈语文教学大纲与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3]余映潮.理性思考诗意策划——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一).
  [4]刘胜武.试议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5]冯金良.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手段浅谈.
  [6]朱文漪.凭借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7]吴健勇.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8]高天伟,鲍志伸.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
  [9]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
  [10]毕本弓.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
  [11]朱作仁主编.创造教育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摘 要: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损失惨重,却成为了美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宣战的理由,美国的参战为二战的提前结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为了让日本放第一枪,进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而使出的苦肉计。但真相真是如此吗?本文从日本蓄谋已久、美国麻痹大意、罗斯福战略估计错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珍珠港事件并非罗斯福的苦肉计。  关键词: 珍
摘 要: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和转变方式。教师要摆正在教学中的位置,充当好学习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上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科联系,整合课程资源,营造创新思维氛围,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师 调整角色 转换方式    教师在观念上调整好角色,教学上改变方式,是建设充满活力语文课程的前提。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按照专家们的解释,教科书的重要特点是“三线两结合”,“三线”是活动、文体和语体,“两结合”指活动与阅读、写作与口语的结合,其指归就是:亲近文本,自主学习。这是对新课标的很好诠释。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自主学习  (一)重视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这一过程旨在实现对课文语言文字、内容、情感等方面的整体认识,我的做法是在课前完成,在学生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呈现。可分
摘 要: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动力,需师生双方均处于情知交融状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支持“知”,只有情知交融,教学才可能有效。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所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主要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学习古代汉语正是为了增进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但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花了那么多时间,用了那么多精力,学生却不能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反思文言文教学,为什么“种瓜不能得瓜,种豆不能得豆”?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精品美品。高中课文
2014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调整,全国商品房销售有所下降,呈现区域分化特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贷款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和价格回落,区域分化较为明显。20
摘 要: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必备一种阅读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本文作者认为应该激发兴趣,鼓励质疑;教给方法,善于质疑;总结质疑,开拓阅读的广度、深度。  关键词: 质疑能力 阅读教学 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但就整个阅读过程来看,是否善于质疑,即能否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思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
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的提高.在课改拉开帷幕几年之后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依然如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