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各方针对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比较多,而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却很少。在本篇论文中,笔者研究的是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关键词:中班幼儿;生活活动;师幼互动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师幼互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 幼儿园生活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度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活动。
二、 研究思路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幼儿园生活活动师幼互动水平的状况,通过深入分析在幼儿园生活活动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现状,来揭示师幼互动行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谈谈如何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本人运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
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我发现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相对较少,因而选择将其作为研究课题。
其次,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观察中,以便观察的结果比较客观。
再者,对所观察班级的老师进行访谈,能够使研究简便易行,灵活性强。
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展示、分析案例,以此为依据,从而展开深入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师幼互动的现状,并且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对象
在选取调查对象时,笔者选择的是自己大四见实习的W市S幼儿园,该幼儿园特别重视幼儿的生活活动,注重對幼儿的生活管理。笔者随机选取了S幼儿园3个中班6位教师和103名幼儿,对他们的生活活动互动状况进行研究。
三、 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一) 中班生活活动中互动主体的分布状况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互动的主体。按照互动主体的差别,我们将幼儿园的师幼互动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另外一种是幼儿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观察,笔者一共进行了41次观察,共得到了360个有效数据。其中360个互动事件里,笔者观察到教师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有220件,而幼儿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有140件。
研究发现,教师作为施动者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要明显多于幼儿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事件。其中教师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共有220件,占互动事件总数的61.11%。幼儿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事件经过统计共有140件,约占总事件数的38.89%。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总是主动发起互动事件。而幼儿经常处于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对教师发起的互动事件进行回应。
(二) 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事件的类型分析
上文中我们提到,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发起的互动和幼儿发起的互动两种类型。
(三) 中班生活活动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类型分布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在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类型中,告状型互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可见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比较普遍,并且自我保护型和维护纪律型的互动是数量上是差不多的。
请求型互动紧随其后,占互动事件总数的25%。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在遇到困难时,经常向教师寻求帮助。
四、 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
教师、幼儿以及环境都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的传统儿童观。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是师幼互动中的主体,而幼儿则是客体。
2. 教师的经验多少。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教师,笔者发现新手教师与老教师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处理问题是存在差异的。新手教师常常因经验的缺乏而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但老教师往往具有传统的儿童观,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3. 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在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在幼儿做某种行为之前对其鼓励,那么幼儿做好事情的概率会上升。
(二) 幼儿方面
1. 幼儿心理。当前我国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出生便受尽家庭宠爱,他们习惯了父母无条件围绕他们转,而不习惯主动发起互动行为。
2. 幼儿的性格因素。前文中提到的“中心儿童”性格活跃,愿意主动开启师幼互动,而“边缘儿童”则性格内向,不愿意与教师、同伴主动交往。
3. 幼儿的认知水平。只有幼儿园的活动符合幼儿的主体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那些规则才能被幼儿吸收并且内化。从教师方面来说,身教要比言传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互动过程中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施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比较自然真实的生活活动中逐步掌握秩序和规则。
(三) 环境创设方面
影响幼儿的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
五、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应当是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为了解决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策略。
1.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作为幼儿园生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体,他们直接影响到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
2. 提升幼儿自身的能力。在师幼互动中既需要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同年也需要幼儿的改进。
3. 创造有利于互动的环境。在生活活动中要努力创设有益于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
4. 积极开展家园合作。
在实际对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仅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大有裨益。
在观察中,笔者选取的只是一所幼儿园的中班三个班的幼儿进行观察,选取的对象可能比较局限,但是笔者认为选取的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观察结果。可能文中的许多观点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对于资料分析也存在很多不足,但是笔者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同时对其他学前教育研究者有些许思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作者简介:
林瑶,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太阳花幼稚园。
关键词:中班幼儿;生活活动;师幼互动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师幼互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 幼儿园生活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度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活动。
二、 研究思路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幼儿园生活活动师幼互动水平的状况,通过深入分析在幼儿园生活活动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现状,来揭示师幼互动行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谈谈如何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本人运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
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我发现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相对较少,因而选择将其作为研究课题。
其次,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观察中,以便观察的结果比较客观。
再者,对所观察班级的老师进行访谈,能够使研究简便易行,灵活性强。
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展示、分析案例,以此为依据,从而展开深入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师幼互动的现状,并且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对象
在选取调查对象时,笔者选择的是自己大四见实习的W市S幼儿园,该幼儿园特别重视幼儿的生活活动,注重對幼儿的生活管理。笔者随机选取了S幼儿园3个中班6位教师和103名幼儿,对他们的生活活动互动状况进行研究。
三、 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一) 中班生活活动中互动主体的分布状况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互动的主体。按照互动主体的差别,我们将幼儿园的师幼互动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另外一种是幼儿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观察,笔者一共进行了41次观察,共得到了360个有效数据。其中360个互动事件里,笔者观察到教师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有220件,而幼儿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有140件。
研究发现,教师作为施动者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要明显多于幼儿作为施动者开启的互动事件。其中教师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互动事件共有220件,占互动事件总数的61.11%。幼儿作为施动者发起的事件经过统计共有140件,约占总事件数的38.89%。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总是主动发起互动事件。而幼儿经常处于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对教师发起的互动事件进行回应。
(二) 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事件的类型分析
上文中我们提到,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发起的互动和幼儿发起的互动两种类型。
(三) 中班生活活动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类型分布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在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类型中,告状型互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可见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比较普遍,并且自我保护型和维护纪律型的互动是数量上是差不多的。
请求型互动紧随其后,占互动事件总数的25%。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在遇到困难时,经常向教师寻求帮助。
四、 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
教师、幼儿以及环境都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的传统儿童观。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是师幼互动中的主体,而幼儿则是客体。
2. 教师的经验多少。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教师,笔者发现新手教师与老教师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处理问题是存在差异的。新手教师常常因经验的缺乏而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但老教师往往具有传统的儿童观,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3. 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在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在幼儿做某种行为之前对其鼓励,那么幼儿做好事情的概率会上升。
(二) 幼儿方面
1. 幼儿心理。当前我国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出生便受尽家庭宠爱,他们习惯了父母无条件围绕他们转,而不习惯主动发起互动行为。
2. 幼儿的性格因素。前文中提到的“中心儿童”性格活跃,愿意主动开启师幼互动,而“边缘儿童”则性格内向,不愿意与教师、同伴主动交往。
3. 幼儿的认知水平。只有幼儿园的活动符合幼儿的主体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那些规则才能被幼儿吸收并且内化。从教师方面来说,身教要比言传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互动过程中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施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比较自然真实的生活活动中逐步掌握秩序和规则。
(三) 环境创设方面
影响幼儿的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
五、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应当是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为了解决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策略。
1.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作为幼儿园生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体,他们直接影响到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
2. 提升幼儿自身的能力。在师幼互动中既需要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同年也需要幼儿的改进。
3. 创造有利于互动的环境。在生活活动中要努力创设有益于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
4. 积极开展家园合作。
在实际对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仅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大有裨益。
在观察中,笔者选取的只是一所幼儿园的中班三个班的幼儿进行观察,选取的对象可能比较局限,但是笔者认为选取的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观察结果。可能文中的许多观点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对于资料分析也存在很多不足,但是笔者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同时对其他学前教育研究者有些许思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作者简介:
林瑶,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太阳花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