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在初中阶段,化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还可以通过自主实验完成知识探索,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可以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一教学改革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作为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学科,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将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利用生动、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知识探索的意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教材知识的验证,以及对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认识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初中化学教师已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空间依然有限。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开展实验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实验过程”的问题。例如对于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在教材中已经进行了预设,而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也会对出现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学生在未进行实验之前,就已经预知了实验结果,从而大大削弱了其對实验操作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过多的还是依赖于用笔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非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语言描述上,而难以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多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口授,而很少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而化学作为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具有天然的实践操作优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转变知识讲授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首先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有些化学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范围,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操作强化某种化学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中掌握化学现象出现的特征及原因,以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突破了对知识量的衡量,而是向知识运用能力发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来源,以及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
1.要求学生做好实践准备
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些学生边看教材边操作,这样的实验操作太过机械,不仅会造成实验时间的浪费,降低教学效率,还会让学生在按部就班的操作中忽视操作过程。而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为了通过实验得到某些数据或者制成某些化学物质;二是为了认识某种实验方法,教师在实验前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实验器材、材料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思想准备。
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实验操作中,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即一方面要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论进行反复强调,例如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辨别、实验器材的检验等,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化学知识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例如在“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操作中,学生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并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通过现象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
3.注重教师对实践操作的指导
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了确认,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初中生刚接触实验操作,对于其危险性认识不足,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教师在实验中必须要通过反复的安全讲解,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当然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并不意味着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利用问题设置、任务安排等方式,向学生提出实验操作目标,并通过对其操作过程的观察、指导、纠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实验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来源,将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实践操作的难度,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巧除水垢”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将水壶中的水垢去除,并做好实验观察与总结,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交流,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用白醋除垢,但是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在交流中教师让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和对失败的反思,以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意识和能力。
5.构建完善的实践操作评价体系
对化学实验操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引导學生提高对思想认识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对实验结果的过分重视,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实验过程上,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设计,并在一步步的操作中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实验操作带来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总之,实验是化学理论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化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化学家们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操作而构建的。在初中阶段,化学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虽然化学理论知识已经趋于成熟,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化学的实验性却不能淹没在理论讲授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扎根实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营造良好的实验探究氛围,并利用教学评价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康.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8:198.
[2]周清华.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29:120.
[3]杨楼.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5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可以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一教学改革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作为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学科,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将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利用生动、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知识探索的意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教材知识的验证,以及对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认识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初中化学教师已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空间依然有限。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开展实验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实验过程”的问题。例如对于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在教材中已经进行了预设,而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也会对出现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学生在未进行实验之前,就已经预知了实验结果,从而大大削弱了其對实验操作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过多的还是依赖于用笔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非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语言描述上,而难以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多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口授,而很少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而化学作为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具有天然的实践操作优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转变知识讲授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首先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有些化学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范围,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操作强化某种化学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中掌握化学现象出现的特征及原因,以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突破了对知识量的衡量,而是向知识运用能力发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来源,以及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
1.要求学生做好实践准备
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些学生边看教材边操作,这样的实验操作太过机械,不仅会造成实验时间的浪费,降低教学效率,还会让学生在按部就班的操作中忽视操作过程。而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为了通过实验得到某些数据或者制成某些化学物质;二是为了认识某种实验方法,教师在实验前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实验器材、材料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思想准备。
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实验操作中,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即一方面要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论进行反复强调,例如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辨别、实验器材的检验等,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化学知识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例如在“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操作中,学生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并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通过现象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
3.注重教师对实践操作的指导
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了确认,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初中生刚接触实验操作,对于其危险性认识不足,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教师在实验中必须要通过反复的安全讲解,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当然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并不意味着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利用问题设置、任务安排等方式,向学生提出实验操作目标,并通过对其操作过程的观察、指导、纠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实验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来源,将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实践操作的难度,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巧除水垢”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将水壶中的水垢去除,并做好实验观察与总结,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交流,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用白醋除垢,但是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在交流中教师让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和对失败的反思,以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意识和能力。
5.构建完善的实践操作评价体系
对化学实验操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引导學生提高对思想认识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对实验结果的过分重视,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实验过程上,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设计,并在一步步的操作中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实验操作带来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总之,实验是化学理论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化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化学家们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操作而构建的。在初中阶段,化学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虽然化学理论知识已经趋于成熟,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化学的实验性却不能淹没在理论讲授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扎根实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营造良好的实验探究氛围,并利用教学评价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康.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8:198.
[2]周清华.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29:120.
[3]杨楼.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