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豪自毁文学路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9年,挪威著名作家克努特-汉姆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从未受过正规教育,15岁时便在一家鞋店当学徒,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岁时,他发表了诗歌处女作,但未引起文坛的注意。
  1890年,汉姆生发表了小说《饥饿》,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在挪威文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汉姆生被誉为反对新浪漫主义的作家,他主张极端的自然主义,提倡心理文学,并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挪威民众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称赞他是“挪威国家的大英雄”。
  然而,当1940年纳粹德国进犯挪威后,本来不喜欢出入公共场合的汉姆生却一反常态地在挪威和纳粹统治下的欧洲其他地区广泛游历,为纳粹大唱赞歌,甚至将自己的诺贝尔奖章拱手献给了臭名昭著的纳粹宣传部部长。
  当得知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后,汉姆生竟盛赞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是一位勇士、人类的勇士,是传扬全世界公义福音的先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挪威民众的极大不满,令当时的挪威政府尴尬万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挪威政府于1945年将其逮捕。政府为避免在世界面前出更大的丑,暗中指示医生对汉姆生进行检查,之后对外宣布:“他心智退化,已永远失去了正常的精神机能。”在后来的法庭诉讼中,汉姆生被判处付给挪威政府一笔足以使他破产的罚金,用以赔偿德国侵略政权从他这儿得到的精神支持,挪威政府还将他软禁在一家养老院,后他因年老多病而获释。
  1952年,汉姆生病逝。在死前几个小时,他的妻子写下这样一段话:“此时汉姆生的作品正在世界许多国家上演,他仍拥有无数读者,人们称他为健在的最伟大的作家,而我们连给他安葬的费用都没有。他现在正衣衫褴褛地躺在他的病床上。”
  的确,汉姆生的作品脍炙人口,现仍被读者津津乐道,但他晚节不保,使他的名字在半个多世纪里像毒药那样让人望而却步。
  2009年是汉姆生诞辰150周年,挪威文学界组织了相关纪念活动,挪威政府却因他亲纳粹的污浊历史,没有派员主持或出席这一系列活动。汉姆生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也许正应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那番话:“对于作家来说,写作是他表现生活的唯一方式,但不应该和政治及战争混淆在一起。”
  编辑/夕颜
其他文献
为了扶植名士官吏打击宦官势力,袁绍向大将军何进建议调集地方军队靠近京城,以达到逼迫何太后同意铲除宦官的目的。何进对此表示认可,让袁绍提个名单,袁绍特别推荐了董卓。  袁绍力荐董卓还是说得过去的。董卓在汉末将军中军事能力是一流的,在政治态度上是反对宦官的。不过,袁绍还有另外的原因——董卓的仕途是受到过袁家提携的,所以袁绍觉得董卓是他可以掌控的军事力量。  但朝廷里反对诸侯进京的人很多,尤其反对董卓,
现在很多人反感熊孩子,但在20世纪早期,鲁迅等文坛大家对于熊孩子却是另一种态度。  鲁迅喊出的“救救孩子”这句著名口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代表了五四新文化人有关“救救中国的未来”的呼声。不过,早年的鲁迅却曾在自己的课堂上遭遇过一场熊孩子设计的历险。  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后,一度在杭州某学堂做化学老师。某天,他做氢气点燃实验,忘了带火柴,回去拿,又叮嘱学生千万别碰氢气瓶,否则漏进空气会有危险。他回来后
豪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秋,金牌编剧、国子监生洪昇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他先因创作戏曲《长生殿》而声名鹊起,戏班争相演出;再者他生日将近,京师排名第一的昆班(昆曲戏班)内要为他演戏庆生。戏是好戏,班是好班,客是名流。月圆之夜,灯火阑珊,清风徐来,丝竹渐起,咿咿呀呀的腔调,恍恍惚惚的亭台,觥筹交错的杯盏,端的是天上人间。  但洪昇很快就被拉回了现实。  正值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氏病逝尚未除
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出生在铁岭的世宦家族。高氏一族原是汉军镶白旗,因其兄立下了显赫的战功,雍正特意将其族抬为汉军镶黄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高其佩是可以不经应试恩荫为官的,所以他不像寒门子弟那般执着于《四书》《五经》,而是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涂鸦是年幼的高其佩最感兴趣的事。还没有练好握笔写字,他就已经开始描摹一些简单的物品和小动物。看到他如此钟爱绘画,父亲特意为他请了老师,他在八岁那年
宋朝也有过一位杨贵妃,她的传奇故事并不亚于唐朝杨贵妃,她集美女、才女、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并且深刻影响了南宋中后期的历史走向。  杨氏出生在浙江严州青溪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张夫人抚养成人。张夫人是宫廷中的教坊乐女,演唱技艺高超,得到了宋高宗与吴皇后的欣赏。受母亲影响,出身卑微的杨氏不仅能歌善舞,还精通经史,并且擅长王羲之的书法。  张夫人病故后,艺术发烧友吴皇后对教坊那些乐女的歌声
科考过客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元好问出生在山西忻州农村一个书香世家。因为叔父无子,七个月大时,他便被过继给叔父,从此跟着做官的叔父在各个任所辗转。  叔父待他视若己出,常常抱在膝上教他识字念书。而他天资聪颖,学东西极快,七岁时便能写出让人惊艳的诗句,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11岁时,元好问得到某翰林学士的赏识,对方爱其才能,收其为徒。  16岁时,元好问第一次参加科考。那时他信心满满,觉得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刘宏将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  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  一边是立嗣以嫡长为先,一边是受宠爱的小儿子,就这样,汉灵帝时期的太子之位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似乎是遵从了内心的原始召唤,最终决心废长立幼,但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自己也有名望,因此他担任渤海郡太守时,虽在冀州牧韩馥面前点头哈腰,但韩馥仍十分忌惮他,生怕哪天就被夺了权。为防袁绍,韩馥常派人监视他,连上厕所都得汇报,这让袁绍感到如芒在背。  那时,董卓已带着西凉兵马进入洛阳,架空皇帝,掌管朝政,胡作非为。袁绍知道后,第一个站起来反抗,还派人给韩馥送了封信,希望共同跟董卓叫板。  韩馥召开会议,糊里糊涂地问:“我们是帮小弟袁绍啊,还是
《红楼梦》中,贾府众人在清虚观打平安醮,这里有个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張道士。张道士是当年荣国公出家的替身,可荣国公驾鹤西去多年,人走茶凉是自然现象,他可不想眼睁睁看着这层关系变淡,所以一出场就铆足了劲儿刷存在感。  见到贾母,张道士先念了句“无量寿佛”,既是诵佛号又是祝愿贾母,奉承得自然又得体。接着,他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宝玉:“我看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怎么就和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一个是荣国公:“当
北宋文豪苏轼涉足面颇广,除了在文坛留下大量名篇佳作外,他在设计规划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1071年,苏轼去杭州做通判,工作之余,他走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既了解了当地的概况,顺带也饱览了大自然的美景。之后,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制了全面规划的管理宏图。  西湖周边经济繁荣,西湖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苏轼一时诗兴大发,留下了千古名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由于工作经常调动,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