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高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话题,实现课堂教学真正高效,是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课堂氛围,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只有建立人本的、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意识,真正让课堂充满温馨的氛围。课堂上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就能起到推动作用,如:
1.“还有补充吗?请继续……”课堂要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探究、体验、交流。
2.“你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课堂要真正让学生有“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和“百感交集”的体验,教师必须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观点。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境等各种手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 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 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 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 为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高效课堂不是教师口若悬河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角,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要充分备课,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条条框框,在充分理解教材后要设想各种课堂生成,十到十五分钟是自己的组织引导时间,其他时间要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进行课堂提问。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紧扣教学目标,激起思考。因此,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钻研教材, 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数量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产生厌倦情绪。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设计的问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知识, 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一双手》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自读这段后说说:你从哪些词语、语句中感受到张迎善工作的辛劳?这样通过这问题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读及解决问题上。
2.提问方式要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开阔, 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 则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佳, 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 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下,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境等各种手段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针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这点,教师要适时调整课堂步骤,用表演、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 喜欢的老师。如: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讽刺,又不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 使他们正确地回答, 再予以肯定。笔者在教学识新字时,不是一步一步地讲解,而是先让他们用眼睛发现这个字的读音、书写、结构及学着组词、造句,然后说说发现和会如何运用这个字。学生都非常积极,纷纷举起小手。如在教生字“民”时,学生都在踊跃参与分享自己的组词成果,一个学生说“民族”,另外一个学生立刻说他妈妈的身份证上民族写的是“汉”,并立刻问笔者“汉”是什么。笔者说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我们这儿的人基本是汉族的。还没等笔者说完,那个学生立马说:“怪不得我流这么多汗。”说着一边还用手摸一摸额头上的汗水。这句话真让笔者哭笑不得,但一想,虽然说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说明他一直在想、在思考。不能批评他上课不专心,而是要给予鼓励,让学生以后能自主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发言。这样, 学生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关键和核心。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灌的,学生的能力、品德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可是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讲到底就是一问到底。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几乎用不着思考,用不着动脑筋,如此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怎么能提高呢?相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但是突出了教学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反而耗时少,教学效果好,“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标倡导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更注重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课堂氛围,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只有建立人本的、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意识,真正让课堂充满温馨的氛围。课堂上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就能起到推动作用,如:
1.“还有补充吗?请继续……”课堂要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探究、体验、交流。
2.“你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课堂要真正让学生有“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和“百感交集”的体验,教师必须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观点。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境等各种手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 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 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 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 为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高效课堂不是教师口若悬河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角,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要充分备课,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条条框框,在充分理解教材后要设想各种课堂生成,十到十五分钟是自己的组织引导时间,其他时间要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进行课堂提问。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紧扣教学目标,激起思考。因此,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钻研教材, 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数量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产生厌倦情绪。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设计的问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知识, 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一双手》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自读这段后说说:你从哪些词语、语句中感受到张迎善工作的辛劳?这样通过这问题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读及解决问题上。
2.提问方式要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开阔, 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 则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佳, 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 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下,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境等各种手段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针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这点,教师要适时调整课堂步骤,用表演、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 喜欢的老师。如: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讽刺,又不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 使他们正确地回答, 再予以肯定。笔者在教学识新字时,不是一步一步地讲解,而是先让他们用眼睛发现这个字的读音、书写、结构及学着组词、造句,然后说说发现和会如何运用这个字。学生都非常积极,纷纷举起小手。如在教生字“民”时,学生都在踊跃参与分享自己的组词成果,一个学生说“民族”,另外一个学生立刻说他妈妈的身份证上民族写的是“汉”,并立刻问笔者“汉”是什么。笔者说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我们这儿的人基本是汉族的。还没等笔者说完,那个学生立马说:“怪不得我流这么多汗。”说着一边还用手摸一摸额头上的汗水。这句话真让笔者哭笑不得,但一想,虽然说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说明他一直在想、在思考。不能批评他上课不专心,而是要给予鼓励,让学生以后能自主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发言。这样, 学生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关键和核心。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灌的,学生的能力、品德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可是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讲到底就是一问到底。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几乎用不着思考,用不着动脑筋,如此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怎么能提高呢?相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但是突出了教学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反而耗时少,教学效果好,“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标倡导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更注重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