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因此,交往能力是当今人才的重要素质。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人际关系
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通向成功、走向社会的名片。礼仪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一、礼仪修养概念
礼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广义上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即指一个人通过仪容、仪表、仪态以及言谈举止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个体素质。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外在表现,体现其待人处事的能力,反映着他的气质、风度、见识、情操等。
二、礼仪修养的特点
1、礼仪修养的普遍性
大学生社交礼仪代表一个学校、一个院系、一个班级的文化,我们可看到不少关于大学生礼仪的讲座和表演,如问候、礼貌用语、各种庆典意识等等。在校园这个社会交际场合,社交礼仪须臾不离,失去社交礼仪断难进行任何交际。礼仪修养是社会交际成功的保证。
2、礼仪修养的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指礼仪修养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大学生礼仪修养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应出行为主体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礼仪修养的广泛性
主要指大学礼仪修养在校园中普遍存在,并被大学生们所认同。大学礼仪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体现在一切校园活动和学习生活当中。
三、开展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和谐相处。
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自我排解。同时,礼仪修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修养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员”,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学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礼仪修养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念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
4、礼仪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
人际交往礼仪是协调一个集体形成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好的修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实现。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大学生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小结: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作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引领时代风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才华。用礼仪修养这一武器武装我们的身材,用礼仪装点我们的生活,用礼仪修饰我们的不足。大学生们应通过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让“礼仪之邦”的美誉薪火相传。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华 周兴中.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的研究[J].大示方.2015(8):49-50
[2]张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翔.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46-47.
[4]马萍 宋振玲.大学德育,礼仪先行[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2):76-78.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人际关系
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通向成功、走向社会的名片。礼仪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一、礼仪修养概念
礼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广义上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即指一个人通过仪容、仪表、仪态以及言谈举止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个体素质。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外在表现,体现其待人处事的能力,反映着他的气质、风度、见识、情操等。
二、礼仪修养的特点
1、礼仪修养的普遍性
大学生社交礼仪代表一个学校、一个院系、一个班级的文化,我们可看到不少关于大学生礼仪的讲座和表演,如问候、礼貌用语、各种庆典意识等等。在校园这个社会交际场合,社交礼仪须臾不离,失去社交礼仪断难进行任何交际。礼仪修养是社会交际成功的保证。
2、礼仪修养的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指礼仪修养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大学生礼仪修养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应出行为主体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礼仪修养的广泛性
主要指大学礼仪修养在校园中普遍存在,并被大学生们所认同。大学礼仪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体现在一切校园活动和学习生活当中。
三、开展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和谐相处。
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自我排解。同时,礼仪修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修养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员”,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学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礼仪修养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念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
4、礼仪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
人际交往礼仪是协调一个集体形成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好的修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实现。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大学生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小结: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作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引领时代风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才华。用礼仪修养这一武器武装我们的身材,用礼仪装点我们的生活,用礼仪修饰我们的不足。大学生们应通过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让“礼仪之邦”的美誉薪火相传。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华 周兴中.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的研究[J].大示方.2015(8):49-50
[2]张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翔.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46-47.
[4]马萍 宋振玲.大学德育,礼仪先行[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2):76-78.